老家的执念

沙洲

<p class="ql-block">这几年每逢节假日,必定要到农村老家走一趟,在三个月前妈妈溘然长逝后,这种想法就更强烈了。也不知为什么,只有走在回老家的路上才感觉踏实。也许有人会善意的嘲讽:别把没钱旅游说的太接地气了。也许是吧,打小在农村老家的泥土里长大,骨子里都是泥土的气息!没有抓大钱走高光的本领,只有忘不掉泥土的执念。</p> <p class="ql-block">老家的住处是祖辈流传下来的石砌窑洞,从保留下来的文书契约来看,大概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破旧不堪。三年前哥哥提议修缮,既便于父母生活,也给后人留个念想…</p> <p class="ql-block">我相信成长环境影响甚至决定一个人的意志与成就。我是在贫困农村人家长大的孩子,浑身散发着泥土气。这种气息不因年龄与经历而改变,甚至随着岁月更迭而愈发浓郁!泥土,野草,菜园,鸡鸣狗叫和说不完的家长里短……</p> <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是曾经的事实。如今,像老家一样的山村多数土地已经荒芜,养育一方人似乎是一种不可能。秋季不缺雨水,漫山遍野都是绿,最惹眼就是这种不知名的小野花,肆无忌惮地在杂草丛里盛开,当地人叫它“花狗”,是散放牛羊的最爱,百度说它是菊科植物,据说还有药用价值。</p> <p class="ql-block">为了不让野草侵袭的太近,门外开辟一小块菜地,种些最普通的菜蔬,施点农家肥,也不怎么精心管理,长势及品相都算不上好,每年都是扔的比吃的多。</p> <p class="ql-block">老家秋天绕不开的话题是红枣,在过去很久的时间里,红枣有铁杆庄稼的美誉,有枣树的人家要比没枣树的人家日子好过很多,我家那些祖上流传下来的老枣树在帮助我们度过那饥饿的岁月和后来的读书生活中贡献不小。现在,遍地都是的枣树很少有人打理,只好与杂草为伍,虽然在缺少能源支撑的县份里,红枣依然被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而被当地政府大力宣扬,其实,当地人都清楚,红枣兴农产业就是个笑话,宣传图片里的红火景象在留守村民那里就是个鸡肋!</p> <p class="ql-block">红枣要丰收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是有条件的,秋季施农家肥,春季要剪枝,土地每年都要深翻,杂草要除,能浇水更好;秋季雨水不能太多,红枣成熟季怕雨,雨水一多,枣子都裂缝坏掉。这些年随着农村土地撂荒,山地红枣的产量与品质都绝对地下降,成了无人问津的东西。现在正是红枣成熟的时候,除了少量的被挑选采摘,多数飘落在地,满地的枣子牛羊都不吃,虽然有人打出了“红枣羊”“红枣牛”的产品广告,但也就是个名目而已。</p> <p class="ql-block">回到老家看蓝天白云,无聊的时候就摘枣子打发时间。摘枣子也是个技术活,翻过地的枣树比杂草丛生的枣树结的枣子个大口感好,嫩枝向阳的枣子个大水汽足,暗红色的熟的透,甜度高,硬度大的脆,口感好……</p> <p class="ql-block">如果体力还行,还可以去劈点柴,或帮忙收玉米,或者拿个棍子到山上漫无目的地走走看看,喊几嗓子不成调的信天游,惊扰潜藏在草丛树林里的野鸡野兔或其他小动物,但是最惹眼的还是那挂满枝头的红枣…</p> <p class="ql-block">除了红枣,还有长在杂草丛里的野生枸杞,水淋淋的,实在可爱,不由得随手去采摘几把…</p> <p class="ql-block">傍晚回到院子里,把几天的“收获”堆放在一起,回老家的意义似乎变得清晰了一点…</p> <p class="ql-block">在农村,一切都是和泥土和在一起的。在城里人家里,猫咪都是被搂在怀里的宝贝;老家的这只猫已经呆了好多个年头了,因为有了它的存在,院内外没有了鼠类的破坏,但是它一年四季都住在堆放柴碳的空窑洞里,家人吃剩的土豆南瓜是它的一日三餐,偶尔能吃点不一样的东西,就是我每次回去带的糕点,想吃点荤腥解馋就只能自己去逮耗子或青蛙了…</p> <p class="ql-block">回到农村老家,比较无聊的是夜晚,有虫鸣狗吠,算不上寂静;村街和院子外都装有太阳能路灯,夜色不算暗。喝场酒也容易,但是总归要一个人躺在炕上面对夜晚剩余的莫名时光。难以入眠时,屋里屋外的任何微弱声响都是那么的清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