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果真有前世,那我一定来过这里,住过很久,我隐隐约约找到自己了——题记</p><p class="ql-block">从白云禅寺下山已是中午,过山下小镇,一顿乡野美食之后,几个朋友自然想到此行另外一个目的——摘柿子。尽管沿途经过的几个村落,偶尔会有一些柿子树,但在来时,我就已经想好要去一个地方......“摘柿子”成了最好的理由了.</p><p class="ql-block">人到中年,当很多水果都食之无味的时候,而长在山野间的柿子却一直是我的最爱,也许是柿子甜甜的,涩涩的,一直保持着儿时味道的缘故吧,这样的味道让我离童年时随父母一起生活在这片山区的那段时光最近,离那段时光里的那些人,那个我最近.... </p><p class="ql-block">因而每到深秋,自然会想到大山里满树金黄的柿子,对于我来说——此物最相思.....</p><p class="ql-block">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牵引,每次驱车上莲花山时,蜿蜒盘旋的山路旁一个叫九流的地名总会将我的目光引向通往大山深处的另外一条路......但每次因为赶路,总是错过了......</p><p class="ql-block">这次尽管天气不好,又下起雨来,但我们依然驶进了那条绵延至大山深处的水泥路......</p><p class="ql-block">按照指引,终于来到眼前的这个叫九流的村落:几棵古樟静立在村前,云雾缭绕中,幢幢木屋砖舍依山而建,青墙黑瓦,错落有致,村旁一条小溪缓缓流过....溪流对面是成片苍翠的林木,可见挂满果实的柿子树金灿灿的掩映其间,抬头远望,群山悠然而现,好一幅山居秋色水墨画......</p><p class="ql-block">据考证,九流村先祖曾是李唐皇室,唐昭宗年间,皇次子为篡夺皇位,发生宫廷内乱,为逃避诛杀,幼小的皇子李昌冀在义父胡公公帮助下,逃至安徽徽州落脚,为报答义父救命、养育之恩,李昌冀改姓胡,并嘱后世子孙永为胡氏,直至宋朝,其后裔才迁居此地。</p><p class="ql-block">也许是因为下雨,除了流水孱孱,整个村落一片静谧之中...即便是对于我们几个不速之客的闯入,还有摘柿子时的大声喧哗,村里竟听不到任何鸡犬之声,偶尔几个村民走过,宁静的脸上都露着善意的微笑....山雾弥漫中,有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桃花源,又若回到梦里老家......</p><p class="ql-block">“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好像是三毛说过的一句话,我想来过九流的人都会有住下来的想法,这里远离世俗喧嚣,虽然不能像九流人亲自垦荒种地,修篱种菊,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但至少可以选择在此小憩几日,置身于山中宁静祥和的光景,让内心回归到清纯和空灵,听流水孱孱,看日出日落,同自己对话,和红尘中的一切讲和,与另外一个自己相遇......</p><p class="ql-block">或许是了解到很多游客的这样的心理,村旁路边竟然有一家旅馆,说是旅馆,其实是由当地普通民宅改造而成,典型的砖木结构,前后俩厅,左右共四间客房,每间房内除了一张床,再没其他任何陈设,简单得让我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欣喜,全然明了主人的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返程时已是黄昏,一路上想着的却是九流的夜:流水潺潺,伴着秋虫的浅吟,偶尔从山谷中传来的几声鸟鸣...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天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