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主题歌曲,由瞿琮作词,郑秋枫谱曲,马来西亚归侨叶佩英演唱。</p><p class="ql-block">《我爱你,中国》这首歌的歌词采用中国传统词律“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一咏三叹,字句凝练。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春苗秋果、森林山川、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满腔炽热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爱你,中国》请过多名试唱者进行试唱,但均未达到理想效果,最终选择具有旅居海外经历的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演唱而获得成功。歌曲分别曾在1998年、2013年和2018年三次登上春晚舞台。</p><p class="ql-block">1980年,《我爱你,中国》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1983年,荣获第一届优秀歌曲评选“晨钟奖”。2019年6月17日,该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p><p class="ql-block">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国家政治环境、经济形势的日新月异,使人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回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归侨人数与日俱增。1979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在时代背景的感召之下,筹备开拍了这部反映归国华侨爱国情怀的音乐故事片《海外赤子》。</p><p class="ql-block">影片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在部队文工团招收演员的考场上,来自星星湖华侨农场的女青年黄思华,因为一曲《我爱你,中国》脱颖而出。但因其华侨女儿的身份,使得录取工作受到阻碍。文工团团长司马威坚决执行党的华侨政策,派政审干部韩山就黄思华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得知,黄思华的父母——黄德琛夫妇是一对爱国华侨,长期遭受农场负责干部的迫害。粉碎“四人帮”后,思华如愿参军,终于在舞台上唱出了华侨儿女的心声。</p><p class="ql-block">与一般影片不同的是,作为一部音乐故事片,《海外赤子》中的音乐不是附属品,而是表现故事的主要手段。音乐成功了,影片就成功了</p><p class="ql-block">一半。因此,摄制组用了一个月时间挑选作曲人选,经过反复聆听、比较,最终选择了熟悉广东音乐的作曲家郑秋枫负责整部影片的音乐创作工作。</p><p class="ql-block">创作过程</p><p class="ql-block">歌词《我爱你,中国》最早构思于1972年。1976年前后,瞿琮完成了《我爱你,中国》的初稿。1978年春天,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的胡冰,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海外赤子》。编剧找到了当时已拥有数首代表作的瞿琮。研读剧本后,瞿琮为女主角黄思华拿出了《我爱你,中国》。</p><p class="ql-block">1979年,珠江电影制片厂筹备开拍反映归国华侨爱国情怀的音乐故事片《海外赤子》,其中的音乐不是附属品,而是表现故事的主要手段。摄制组用了一个月时间挑选作曲人选,经过反复聆听、比较,最终选择熟悉广东音乐的作曲家郑秋枫负责整部影片的音乐创作工作。</p><p class="ql-block">郑秋枫为《我爱你,中国》谱曲只用了一两个小时,但准备的时间却很长,而词作家瞿琮也出身部队,两人为电影《海外赤子》一共创作了八首作品。《我爱你,中国》是女主角在考场上演唱的歌曲,也是整部电影的点睛曲目。</p><p class="ql-block">作品完成后,制片方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第一和第二段歌词的顺序要调换一下,因为由虚而实他们觉得镜头不好展现;二是他们觉得“我爱你,中国”用的是第三人称,应该改一下。瞿琮同意将两个段落的顺序调换,但坚持歌名必须是“我爱你,中国”。</p><p class="ql-block">《我爱你,中国》请过多名试唱者进行试唱,但均未达到理想效果,郑秋枫只好请中央电台文艺部的负责人推荐歌唱演员,对方则毫不犹豫地推荐了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于是,郑秋枫给老熟人叶佩英写信,并随信寄去了电影剧本。叶佩英读后立即回信,并欣然应允。</p><p class="ql-block">1979年5月,叶佩英在广州珠影厂的录音棚里几经哽咽才完成了歌曲的录制。影片上映不久便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歌曲《我爱你,中国》也因其优美动听、深情隽永被广为传唱。一时间,无论城乡,凡是有扩音设备的地方,都能听到叶佩英的歌声: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曲全词</p><p class="ql-block">百灵鸟从蓝天飞过</p><p class="ql-block">我爱你中国</p><p class="ql-block">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p><p class="ql-block">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p><p class="ql-block">我爱你青松气质</p><p class="ql-block">我爱你红梅品格</p><p class="ql-block">我爱你家乡的甜蔗</p><p class="ql-block">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p><p class="ql-block">我爱你中国</p><p class="ql-block">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我的祖国</p><p class="ql-block">我爱你中国</p><p class="ql-block">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p><p class="ql-block">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p><p class="ql-block">我爱你森林无边</p><p class="ql-block">我爱你群山巍峨</p><p class="ql-block">我爱你淙淙的小河</p><p class="ql-block">荡着青波从我的梦中流过</p><p class="ql-block">我爱你中国</p><p class="ql-block">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我的祖国</p><p class="ql-block">啊</p><p class="ql-block">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我的祖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曲鉴赏</p><p class="ql-block">《我爱你,中国》是采用中国传统词律手法创作而成的唱词,一咏三叹,字字达意:引子部分起伏迂回,将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引吭高歌的画面;中间部分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以春苗、秋果、森林、山川、小河形象描绘和铺展开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使“我爱你,中国”的主题不断深化;尾声部分,以华丽婉转的感叹,将歌曲推向高潮。并在高音区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为结束语,把歌中蕴含的激情完整托出,展现出华侨儿女对祖国的赤子之情。</p><p class="ql-block">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歌曲《我爱你,中国》自诞生以来,多次荣获国家大奖,它触动了人们的爱国之情,因而久唱不衰;它诠释了爱国之情,是每个中国人最朴素的情感,因而历久弥新。《我爱你,中国》被誉为歌颂祖国歌曲中的经典,入选高等音乐院校、艺术院校声乐教材,入选中宣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首优秀歌曲。《我爱你,中国》既凝聚着“爱中国”的信念,也汇聚着“爱中国”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瞿琮,湖南长沙人,1944年7月5日出生于四川广安。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将军,同时也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和中国音乐文化促进会的副主席。瞿琮是中国当代诗人、作家、记者、音乐文学理论家、文艺演出活动家和国家一级编剧。此外,他还担任过客座教授的职务。瞿琮的字是泽林,他的笔名包括素娥、楠杉和曲中次仁。他被评为新中国70周年百名湖湘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启蒙于广州西关培正小学。</p><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诗作《友谊的长虹》入选索菲亚国际少年儿童文学比赛。</p><p class="ql-block">1962年7月于武汉参军至今。其间,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攻读研究生课程。已出版诗集、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儿童文学集、戏剧文学集、文艺理论集、长篇小说及长篇人物传记《霍英东传》等著作40余部,共约300余万字。出版《瞿琮文集》12卷及音像作品卷《我心如歌》《真水无香》。创作歌词《颂歌献给毛主席》《颂歌一曲唱韶山》《我爱梅园梅》《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我爱你中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亮走我也走》《运动员进行曲》《蓝精灵之歌》《祖国万岁》《情系人民》《爱情湖》《共和国选择了你》等两千余首。出任大型西藏乐舞《珠穆朗玛》编剧和大型音·舞·诗《国魂》、中国功夫情景剧《天下少林》、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邓小平之歌》、大型实景情景表演《吴哥盛典》和全国春节“双拥”晚会及香港国庆晚会的总策划、编剧、撰稿人及艺术指导。作品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教材和“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作品经典”。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文华奖、国家金鸡奖及国务院文化部奖、国务院广电部金奖、鲁迅文艺奖金、解放军文艺大奖等。</p><p class="ql-block">1985年作词《蓝精灵之歌》获得了首届全国少儿歌曲作品比赛银奖。</p><p class="ql-block">1988年获得了鲁迅文艺奖。自1992年起,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专家“政府津贴”。</p><p class="ql-block">入伍以来,获“特等射手”奖章一枚、解放军文艺金质奖章一枚、军功章十一枚(其中战时军功章一枚)。</p><p class="ql-block">1999年,出版作品《野山樱》。</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政要闻: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给瞿琮等人记功。由此,瞿琮成为第一位获得军委主席通令全国给予记功的军队文学家。</p><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26日,入选新中国70周年百名湖湘人物榜单。</p><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4日晚,担任艺术顾问的交响音诗《我爱你,中国》在全国首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郑秋枫,1931年生于辽宁丹东,著名作曲家。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毕业于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音乐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进修班。历任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副团长、总艺术指导;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五届主席。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原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六届名誉主席。1987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音乐家,举办多次个人作品音乐会。</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28日,获“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多年来他以饱满的激情创作了大量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美好生活的音乐作品。许多作品在全国、全省获奖,如《我爱你,中国》、《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等作品已成为经典之作。他以独特的旋律风格拥有了中国音乐创作的一席之地。</p><p class="ql-block">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7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音乐家之一,曾多次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2010年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生成就奖。</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歌曲《我爱你,中国》、《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儿童歌曲《蓝精灵之歌》,作曲的舞剧《五朵红云》,六运会会歌《中华之光》等。</p><p class="ql-block">艺术成就评价:用优美的旋律创作了大量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美好生活的音乐作品。</p><p class="ql-block">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任中南军区歌舞团副队长。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后历任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乐队指挥、创作编辑室主任、副团长、艺术指导,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作品有舞剧音乐(与人合作)《五朵红云》、电影音乐《海外赤子》、管弦乐《大地回春》、歌曲《我爱你,中国》等。歌曲《中国女兵进行曲》1986年获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有《郑秋枫歌曲选》。</p><p class="ql-block">郑秋枫进过两次学校。1950年,进了中南部队艺术学院,专门学习小提琴和作曲。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他又进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从事专业创作。80年代初,他为电影《海外赤子》配乐,创作出轰动全国的作品《我爱你,中国》。</p><p class="ql-block">歌曲《蓝精灵》被误为美国歌曲;80年代初期,老百姓家里渐渐普及了电视机。在小小的黑白屏幕上,孩子们都记住了“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令人意外的是,它居然也是郑秋枫的作品。</p><p class="ql-block">1990年,郑秋枫从部队上退休了。1995年以来,担任广东省音乐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到今天,十几年来,郑秋枫一直忙于各种社会活动,每天日程排得满满的。省音协的同事们提起他,常常说着一些有趣的故事。比比如说,他65岁开始学开车,义务接送音乐界的朋友们参加各种会议,也常常在周末带着一家人出去玩。而在此之前,他出门从来不坐小车,都是自己骑着自行车,据说有一次,居然骑到了佛山。</p><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4日晚,担任艺术顾问的交响音诗《我爱你,中国》在全国首演。</p> <p class="ql-block">叶佩英(1935年7月10日-2022年4月7日),祖籍广东惠阳,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主要曲目有《蓝天里有一颗会唱歌的星》《兴安岭上雪花飘》《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我爱你,中国》等。</p><p class="ql-block">1955年,叶佩英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罗忻祖和汤雪耕。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63年,叶佩英在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演出领唱《祖国颂》。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大会上,叶佩英演唱《黄河怨》,她的演唱获得周总理的赞扬。1979年,叶佩英为故事片《海外赤子》演唱歌曲《我爱你,中国》。影片上映后,由她演唱的这首歌曲迅速传唱于大江南北,也让叶佩英的名字为听众们熟知。次年10月,叶佩英出席第四届全国文代会,之后随中国民航代表团访问美国。1982年11月,发行盒带专辑《我爱你,中国》,专辑成为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的示范教材。1993年,她被批准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津贴。并被《中外文学艺术名人肖像》和《中国人名大词典》选为“当代人物卷的艺术家”。2022年4月7日,叶佩英逝世,享年87岁。4月13日,叶佩英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p><p class="ql-block">叶佩英先后当选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届致公党北京市委常委,第三届致公党北京市委委员。曾在文化部归国华侨联谊会、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等多家社会团体中任职。她钻研学习戏曲和民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中西结合的唱法,为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