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村故事》开讲啦

骥山子

<p class="ql-block">  由关注莒村人文历史的资深与热心人士发起,2024年10月5日上午9点,在村委二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莒村人文历史相关话题的座谈交流会。《莒村故事》编纂筹备组总召集人何蔚荣教授主持了这次座谈交流活动。参加会议有陈增金、何轶善、何学锋、何强和、何国美等19人。</p><p class="ql-block"> 莒村村委陈增金书记介绍了莒村落实“百千万工程”工作以及有关莒村人文历史方面的建设情况。与会人士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学锋代表特别指出,编纂《莒村故事》的想法酝酿已久,意义深刻,影响重大,恰逢其时。希望编纂组志存高远,选材精到专业,力争出精品,真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升莒村文化的格局。强和代表则强调要有历史眼光,拓宽视野,走出地域局限。具体的着笔可以多方面,比如可以在其中择取有典型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如祭祀风俗祭祀方式等作为素材,讲述故事。此外,还要敢于借鉴成功例子,敢于宣传,做好宣传。国美代表从个人的从业经历讲述了莒村人文历史的积淀对于广东汉剧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的重要性。树欣代表从父辈及其他前辈对诗词楹联的热爱而构筑的莒村诗词楹联文化的历史价值,特别是前人对“莒村八景”的审美向往,从前人的向往美好生活的历史足迹中攫取当代的精神生活元素。伯才代表认为,莒村是华侨之乡,文化之乡,有百年老校,有百年村办报纸,崇文尚教的观念深入到莒村人的血脉。如今加上莒村微信公众号,莒村的精神生活更加丰满。虽然有了上述文字载体,但仍然有许多传统的典型故事被隐藏被埋没。《莒村史话》是个好的开始,也是一种文化觉醒。随着百千万工程的实施,莒村人讲莒村故事,恰逢其时,挖掘抢救历史遗产是现实需求。跃贤代表认为,莒村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编纂《莒村故事》有其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需求,如何挖掘弘扬莒村的文化底蕴与精华需要做大量的具体工作,需要切实的举措,《莒村故事》的开讲,是一个好的开端,如何讲好莒村故事,提升莒村人的凝聚力?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比如挖掘收集整理历代莒村的文人学者的书籍资料;重视口述历史及其紧迫性;莒村对联文化的讲述,提高年轻人对对联文化的兴趣;还有对莒村古民居的保护、抢救等等。宴军代表指出,莒村作为广东省古村落名副其实,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广东简史》就记载并描述了莒村的悠久历史,这便是莒村作为广东省古村落的重要佐证,未来应该推动莒村成为全国的古村落,这就需要更多的历史发掘和论证。轶善代表指出,莒村是大村,是古村,是名村,莒村的历史故事五彩斑斓,莒村人创造了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莒村人才辈出,各种杰出人才都有,莒村人是伟大的,历史价值是值得自豪的。嘉谋代表认为,莒村既是古村落,是名村,更是红色之村。作为旅外莒人,始终关注并见证了莒村的发展与变迁。莒村已成为美丽乡村,美景如画的村容村貌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旅外乡贤叶落归根。村里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也逐渐成为人们旅游打卡之地,这也是村人文历史的重要底蕴,讲述红色故事,传承莒村红色传统,也是《莒村故事》的题中之义。鸿远代表作为莒微号的主要创建人,介绍了莒微号走过的八年多历程,讲述并强调了莒微号的宗旨和选稿组稿基本方向。他认为,文字与图片(照片)记载的历史更确凿,更深刻,更可靠,更恒久。从《莒村史话》、养正、培英两校《百年纪念刊》等资料可以了解莒村更多。莒村各姓氏族谱也是值得关注的,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需要用心地挖掘。历史的绵延,后辈对前辈的承继需要更强的历史认知。他表示,莒村人讲莒村故事,莒微号将全力支持。他建议,编写工作可广泛发动,不拒人多;编辑队伍可采取老中青相结合;加强对历史资料,特别是发现和整理历史资料,以及对见证历史的人与物的有效保护也是非常必要的。杜杰代表建议村委各景点竖立介绍材料,使莒村更有“可读性”,满足旅外乡亲和游客,同时加强文化帮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明标代表、日光代表、庆祥代表、俊武代表等均从自身的生活角度表达了对《莒村故事》的切身体会与见解。其它与会代表热情很高,纷纷就各种角度发表自己看法。</p><p class="ql-block"> 蔚荣教授传达了东平同志的具体指导意见以及维海乡贤的意见。指出,《莒村故事》的编纂是个繁杂的系统工程,首先是需要凝聚共识。其次是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第三是需要各方合力支持。第四是需要构建高效高素质的团队。总的宗旨和目标就是打造莒村文化精品,传颂莒村故事,传承莒村人精神,赓续莒村文化传统,构建莒村人更高的精神家园。大家一致认为,本次的座谈交流会是有内涵,有质量,有目标,有宗旨,现实需求迫切且非常有期待的一次座谈会。与会所有人士均表示,未来愿意积极参与,全面配合,为《莒村故事》的顺利与完美开讲作出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本次座谈会持续了三个小时,仍意犹未尽。中午学锋先生在香竴美食馆宴请了所有与会人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