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极自驾第五天 8月30日,二刷墓碑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今天选择了难度系数较高的Grzzy Lake Trail,这条trail是除了直升机外另外一条可以进墓碑山的路,连进带出要走一周时间,并且营地超级难定,加之老腿不给力果断放弃徒步进山,但就是走一半的Grzzy Lake,今天也是将近8小时的路程,但一路美景真是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小伙伴们今天都做足了充分准备</p> <p class="ql-block">一路高歌猛进</p> <p class="ql-block">感觉在大自然面前自己真的好渺小,终于体会到了为什么育空的标语是“Larger than life”了。</p> <p class="ql-block">在令人窒息的美景陪伴下走了一天一点也不觉得累,心满意足地返回了道森,没想到今天还有重头戏等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原本一直预测今晚只有KP2的极光,但到了11点多赫然发现APP上一大片深色绿光正移向道森城,我们马上出发,上Midnight Dome!</p> <p class="ql-block">有了前两天的失败经验,今天终是没有辜负这昙花一现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因为就一台相机,拍视频花了些时间,没有时间拍人了</p> <p class="ql-block">就在越来越淡,快悄然落幕的时候抓紧时间拍了两张人像</p> <p class="ql-block">最后只留下一夜繁星,今天圆满了。</p> <p class="ql-block">北极之旅第六天 8月31日,道森-鹰原全程409km,夜宿鹰原驿站。</p> <p class="ql-block">观赏了一场极光,自然要睡个自然醒。今天开始进入旅游的主题:走Dempster勇闯北极!为了有个仪式感,特意冲刷了连日来占满泥土的坐骑。</p> <p class="ql-block">清清爽爽上路</p> <p class="ql-block">Dempster入口处的0公里标志牌前也必须拉满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73公里处的Tombstone Range Viewpoint墓碑石山脉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有点不给力</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按计划到了Goldsides Trail金边山径时,天已经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只好把它留给回程了。</p> <p class="ql-block">在103km处是Two Moose Lake景区,冒着风险起了飞机,世间大美</p> <p class="ql-block">Two Moose Lake过后就离开了墓碑山公园的辖区</p> <p class="ql-block">继续开车向北,不久就到达North Fork Pass北叉山口,它标志着Dempster高速的最高点:海拔1400米;同时也成为大陆的分水岭,南面的育空河水域流向西方的白令海,而北面的麦肯锡河水域流向北方的北冰洋。</p> <p class="ql-block">极北地区的土地都是永久冻土(permafrost),如果车辆行驶产生的热量融化冻土,会导致道路坍塌,解决的方案是首先要建造一道厚度1.2米-2.4米的砾石堤坝,然后再铺设道路于堤坝之上,厚实的堤坝阻隔了热量传到冻土层。砾石的道路非常脆弱,受到天气车流土壤变动日夜侵蚀破坏,需要严密的巡查和频繁的维护。墓碑山公园以北的Dempster高速明显路况差劲许多,砾石的路面坑洼不平石头嶙峋,走Dempster,爆胎或被击碎车玻璃,实属常见,怪不得租车费用这么贵。</p> <p class="ql-block">Dempster高速穿越加拿大西北部的Ogilvie和Richardson两座山脉。这是258.8公里处的Ogilvie山脊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原因我们没有贪恋美景,下午4点多就到达了今天的住宿地:鹰原Eagle Plains。</p> <p class="ql-block">鹰原是Dempster高速368公里处的一个“社区”,常住居民有9人,这9个人和夏天远道聘请的临时工在这里运作着旅店餐馆加油站汽车修理,并提供房车营地洗澡洗衣服等服务。从Dempster0公里到550公里的Fort McPherson的途中,只有这里有这些服务和设施。它被称作荒野中的绿洲,华人称之为加拿大西北荒原的龙门客栈。</p> <p class="ql-block">北极之旅第七天 9月1日,</p><p class="ql-block"> 鹰原EaglePlains - 伊努维克Inuvik 全程366km。</p> <p class="ql-block">即将进入北极圈,Dempster高速沿路出现极地苔原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Dempster405公里,也就是鹰原以北38公里,来到北纬66°33′的标志牌,它标志者我们正式踏入了北极圈!</p> <p class="ql-block">在465公里处,我们越过育空和西北地区的界线,进入西北地区。这时的天气更加糟糕开始下起了雨夹雪。</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需要乘免费渡轮渡过Peel皮尔河(539公里)和MacKenzie麦肯锡河(607公里)。</p> <p class="ql-block">皮尔河渡轮如一艘平板驳船,第一次见到这种拉索式渡轮,船上的马达拉动一根跨越河面的钢索,来回行驶,600米的距离,很快便到达。</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麦肯锡渡轮稍微大一些,跨河900米。Dempster上的这两个渡轮只在每年的6-10月开放,冬天河流结冰形成天然的冰路,车辆直接驶过;而在10月-11月结冰期和4-5月的融冰期,渡轮和冰路都关闭,于是Dempster中断,河流以北的小镇和社区与外界的陆路隔绝。</p> <p class="ql-block">沿路很原始很荒凉很狂野,亚极地苔原地貌越发明显,深秋里的植被红粉黄橙色彩斑斓,在薄薄的白雪映衬下别有一番味道。</p> <p class="ql-block">伊努维克是Dempster的终点,过了第二个渡口还有127公里,傍晚时分到达,挑战Dempster成功!</p> <p class="ql-block">说说Dempster高速吧,1958年勘察和设计工作开展,拟建造一条公路连接道森城和麦肯锡流域;1959年,鹰原地区发现了石油,Dempster高速正式动工,但由于联邦和西北地区政府扯皮工程拖拉 ,1961年,鹰原的石油被认定没有商业价值,只修建了115公里的Dempster高速停工;1968年,美国在北极地区的阿拉斯加发现石油天然气;1970年,害怕吃亏的加拿大政府恢复建造Dempster高速,以宣示北极地区的主权;1979年,历时20年的Dempster高速完成正式通车。整个高速耗资1.32亿加元,道森城至伊努维克全长736公里;2013年-2017年,加拿大政府把Dempster高速继续向北延申了138公里,从伊努维克Inuvik至图克托亚图克Tuktokyatuk, 这一段叫做Inuvik-Tuk高速,简称IT高速。这段高速处于更严寒的北极地区,工程更加艰难,历时4年最终完成。我们明天就要奔赴这条路,直驱北冰洋!</p> <p class="ql-block">北极自驾第八天 9月2号,伊努维克 Inuvik - Tuktoyaktuk图克镇 - 伊努维克 Inuvik 车程310km。</p> <p class="ql-block">IT高速初段的树林,遍野的金黄,秋色醉人。</p> <p class="ql-block">不久便越过树线Treeline,树木逐渐消失,换成低矮的灌木,最后是贴地的植被和苔藓,标志着进入极地苔原地带。</p> <p class="ql-block">沿途是无数的大小湖泊,从地图上看犹如打碎了一地的玻璃。</p> <p class="ql-block">忍不住冒着大风升起无人机,拍下独特壮观的极地苔原风景。</p> <p class="ql-block">距离图克Tuk不到10公里,有一个冰核丘国家地标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冰核丘是极地苔原地区特有的地质现象,地下的永久冻土包含的冰和水流动聚散膨胀,渐渐隆起,形成小山丘,表面是薄薄一层植被,内里是纯净的冰。图克附近有多达1350多个冰核丘,被称为冰核丘之都。</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世界第二大的冰核丘,名叫Ibyuk, 经过1300年的上升膨胀,目前长到49米高,16平方公里的面积,夏天可以划船靠近参观Ibyuk,但严禁踏足,以防踩陷冰丘。</p> <p class="ql-block">欢迎来到图克镇,小镇人口大约900人,终于到达了北冰洋小镇。</p> <p class="ql-block">镇政府和议会大楼,遗憾劳动节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小镇里简陋的房屋和土石街道</p> <p class="ql-block">穿过小镇,奔向北冰洋,心情越来越激动。</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艘古船“Our Lady of Lourdes Ship"</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教堂“Our Lady of Grace"</p> <p class="ql-block">两根木桩架着一个蓝色牌子,这个简单的牌子标志着北美大陆的尽头,北冰洋之滨!3000公里泥和土,我们终于实现了天下游客向往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数月的谋划和数日的长途奔波,回报是此刻得偿所愿的喜悦和满足,尽情的撒一下欢。</p> <p class="ql-block">9月中的北冰洋南岸温度大约0度,风很大,想着应该在北冰洋浸下脚或泳个泳庆祝,但天寒风大的现实下,只能洗洗手扔块石头,留下来过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跨加拿大步行道(Trans-canda Trail)的起点/终点标志。跨加拿大步行道是一项伟大的人文工程,全长28000公里,可以步行横跨整个加拿大,从北冰洋走到太平洋再到大西洋。2022年我们曾到达了加拿大纽芬兰最东端的Trans-canda Trail起点标志,今天来到了最北端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在图克镇加了2.59一升的油,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北极自驾第九天 9月3号,伊努维克 Inuvik 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Inuvik是少数民族语言,翻译英文即Place of People“人呆的地方”,它是加拿大北极圈内的重镇和枢纽,人口3500多。</p> <p class="ql-block">号称重镇,也就是一条街,几栋功能性建筑散布其中。</p> <p class="ql-block">医院</p> <p class="ql-block">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在游客中心领了证书和纪念品,好评。</p> <p class="ql-block">从邮局寄出了来自北极圈的问候</p> <p class="ql-block">打卡地标景点:Igloo Church冰屋教堂,窥探了一周,今天又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下午去探访Okpik,一个北极的小村庄,是由Kylik Kisun Taylor创办的,他自称是“丛林人” 格威奇和斯堪的纳维亚后裔。泰勒和他的家人住在这里,效仿因纽特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他们就地取材自给自足,住房由自己伐木建造,食物以捕鱼和狩猎为主,水直接来自麦肯锡河,能源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他每天的生活费用只有5美元。他在网上应征志愿者帮助他一起打造属于自己的乌托邦,自2020年起历经4年的时间已经建有雏形,他邀请游客去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他形容这种存在是平静和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看到不少年轻人生活在人烟稀少的西北地区,一直疑问,为什么他们不离开去繁华现代物资丰富的城市生活工作?不仅是为了金钱财富,而是为了生活的便利和人生的丰富。今天拜访完Okpik北极村后我突然明白了,如果人们都离开,这片土地上人类居住过的痕迹,语言、文化、风俗、传统、历史....就会被逐渐抹去遗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