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地质博物馆

秋叶子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6日,晴。</p><p class="ql-block"> 三清山地质博物馆位于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三清乡,占地3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56平方米,是以展示三清山地质遗迹价值、生物多样性、道教文化、民俗文化特色于一身,融科学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馆内设有印象三清、地球奥秘、地质演化、大美三清、花岗岩园地、生态万象、绿色王国、道教圣地、古韵民风及保护发展等常规展厅。</p> <p class="ql-block">  三清山在地质史上经历了14亿年的沧桑巨变,曾有三次大海侵和多次地质构造运动。三清山所处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是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东南交界处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两个板块碰撞事件记录最系统完整、出露最典型的地域。三清山同时是世界展示花岗岩微地貌形成演化历史过程的天然博物馆,其古板块碰撞所形成的石岩奇观,是三清山地质地貌最为显著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采用展板、模型、实物及数字技术、互动查询技术等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充分展现三清山奇绝秀美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道教文化遗存,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学知识宣传和生态保护教育。</p> <p class="ql-block">  三清山地质博物馆收集了玉山、三清山一带各个地质年代的化石15000余件,最早的地质化石迄今有10亿多年,是揭示与研究玉山、三清山自然环境与地质演化的实物见证,展现了三清山奇石的奇特性、艺术性、观赏性,总量达1200多吨,品位和总量在国内实属罕见,对了解玉山、三清山一带的地质演化过程,揭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演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三清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包括多种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常见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麂、云豹、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中华秋沙鸭、金斑喙凤蝶等。此外,还有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獐、鬣羚、鸳鸯等4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  三清山植被属于我国中亚热带东部中山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具有典型的山地植被特征,已查明的高等植物分属于253科984属。其中苔藓植物65科165属368种;蕨类植物34科71属179种;裸子植物6科22属24种;被子植物148科726属1802种。</p> <p class="ql-block">  三清山道教文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拥有特殊地位。据史书记载,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年),炼丹术士、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甘, 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