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参观耕读园,学习董植林</p><p class="ql-block">作者:黄民柱</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30日写于益林</p><p class="ql-block">9月29日甲辰国庆节前,应邀在阜宁耕读园参加了一个几位知名学者的文学沙龙活动,作为我一个无名之辈,自然是受宠若惊、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为了准时出席,我便于28日从无锡赶了回来,29日清晨沐浴着初秋的阳光,又从益林搭剩古河乡村小说家林树森校长的车赶到了铁军广场集合点,与几位老先生会合后,一同前往参观董嘎墩“耕读园”。</p><p class="ql-block">活动是孙笑平老先生发起的,董植林老师组织的。</p><p class="ql-block">孙笑平老先生是“槐树花”文学平台中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泰斗,也是阜宁文学界中一位德高望众的文学导师。他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故事几乎每天都在阜宁多个文学平台上发布,槐树花平台几乎每天都有他的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他的文学形式不具一格、推陈出新,也不断翻新。经常用不众化的口语折射出社会深刻的哲理,用地方性的语言讲述出生动故事,推动槐树花平台中的文学创新。</p><p class="ql-block">他84年人才引进到阜宁,一生从教至今,现已84岁高龄,仍然在用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在宣传阜宁,可以说是个热爱阜宁、对阜宁有贡献的一位老先生。</p><p class="ql-block">董植林老师是“槐树花”文学平台创史人,曾从教于沟墩中学,曾担任沟墩中学校长多年,桃李遍天下。退休后仍然致力于阜宁教育志、教育史的编撰、研究和编制工作,一生热衷于教育、传承事业。近年首创的家风、家德、家训、家史“耕读园”展览馆,独具一格,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捧。</p><p class="ql-block">这次一起前往耕读园参观采风的画家夏勤、诗人施鸣鸿、学者周效柱、书法家周其彩、小说家林树森、作家王柏春、诗人王锦标、诗人武庆鸿等几位大伽都是槐树花的顶梁柱,更是阜宁文学艺术界的大伽。</p><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到达董嘎墩子,一条水泥路径直向村庄插入,远远的就看到一处两层小楼耸立在村庄的西北角,道是周边几幢平房衬托出这座高楼的与众不同和高大。走进楼前,正面就遇见一框与农村菜地不一样的园地。门前第一层菜地,分成四框方方正正的菲菜白菜辣椒黄芽菜,四周瓜角茄豆伴生着篱笆墙式的黄芽树冬青树丛,形成一框别致的风景菜园地。再向前梯次向下的一框,牡丹、百勺、山药丛生,周围的竹林、杂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诗人笔下的天然百草园。</p><p class="ql-block">二楼门楣上阜宁书法大家薛立汉书写的“耕读园”三个大家,醒目而庄严,上下两层的红色对联,诠释了耕读园的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耕读园是董家自行创建的一种传承家风、弘扬家德、纪录家史的展览馆,面积不大,但内容丰富。</p><p class="ql-block">展览馆的第一部分,介绍董家建墩的历史,董氏祖辈为了挖泥取土建墩,挖坏了十三把大锹,若干年挖土不止,挖出了一个大池塘,建成了董嘎墩。大有愚公移山之精神,又有与“马良独修金山寺”的传说同工同曲。</p><p class="ql-block">展览馆的第二部分,编制了“五代谱系图表”,寻根溯源,以史明志,激励董氏家族记住历史、记住家谱,记住根从何来,记住家族的传承和命脉的延续。</p><p class="ql-block">展览馆的第三部分,“记勉堂”详尽记录、勉励了董氏家人“克勤克俭,亦读亦耕”的好传统、好家风、好家德的传承、崇尚、发扬、光大,涌现出了当今董氏家族一大批优秀杰出的后辈人才。</p><p class="ql-block">展览馆第四部分,收录、展出了大量董氏祖辈生活、劳作、持家、奋斗的老物件,老传统,进一步直观地深化了“耕读园”的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展览馆的第五部分,收录、展出了董氏新生代若干用于学习、生活、娱乐、工作的工具、玩具,书籍、作品,构勒出了“嘎墩童话”和董氏新生代的聪明、智慧和才智。</p><p class="ql-block">通过“耕读园”的参观学习,深感农耕文化的渊远流长。董植林老师以家庭、家史、家风、家德、家训传承为背景,传播耕读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宣传、值得学习、值得借鉴。用我们一同前行的知名学者周效柱的话说:“全国各种展览馆比比皆是,但以家族家庭传承为背景的展览馆可以说目前仅此一家、独一无二”。周老师并用《跨时空对话——金陵读书人拜谒董公》高度赞扬了董植林老师的“耕读园”,是“为乡村家庭文化建设先行一步,树立了良好范例。”的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参观中,孙笑平老先生即兴编发的两篇《杯酒品出槐花香》、《董嘎墩“农耕文化展”参观记》散文,阜宁文坛奇人施鸣鸿即兴编发的两首《槐花聚》、《中华之光》诗词,著名诗人武庆鸿即兴编发的一首《参观耕读园戏句》诗词,进一步盛赞了董植林老师的“耕读园”、“槐树花”和文化传播精神。</p><p class="ql-block">最后,谨以诗人王锦标校长的一首《游董嘎庄》诗句结束我的参观记、观后感。</p><p class="ql-block">绿荫掩映董园藏,</p><p class="ql-block">极目秋野好风光!</p><p class="ql-block">稻菽波起千重浪,</p><p class="ql-block">菊桂蝶飞十里香。</p><p class="ql-block">耕读传家百年计,</p><p class="ql-block">诗书继世万代长。</p><p class="ql-block">砥砺前行初心在,</p><p class="ql-block">神州大地美名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