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县三湾广场<div> 2024年10月国庆节假的2日-4日,我们一行7车35人3天自驾游参观了江西遂川县桃源梯田景区、湖南桂东县龙溪瀑布、八面山景区,炎陵县炎帝陵、红军标语博物馆,江西永新县三湾改编景区、三湾改编影视拍摄基地。</div> 桃源梯田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左安镇西南部的桃源村,地处海拔1442米的轿子顶,主要以农业梯田景观为主体,融入客家民族风情为一体,这里有梯田5000余亩,其中集中连片的就有2000余亩。 桃源梯田以如诗如画的山水田园风光著称,被誉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湘鄂赣网红打卡景区”、“艺术家采风创作基地”、“民俗摄影采风创作基地”等。 左安客籍是桃源梯田这个人间奇迹的始创者,是客家先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稻作文化遗存,充分展示了客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稻作文化。 桃源梯田起源于明末、盛于清朝,已有400余年历史。在遂川县境内居住着很多客家人,他们的祖先为逃避战乱从从广东、福建、山东等地迁徙而来,为不与本地原住民争田争地,客家人就在大山里开山辟地,造田种粮。 梯田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婉如天上瑶池,人间仙境。 这里群山环绕、峰峦起伏、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一个天然的氧吧。 桃源梯田是原汁原味的,这里没有喧哗,有的是自然质朴,有的是清新宁静。 漫步在田埂上,看看青山,哼哼山歌,听听蛙鸣,吹吹山风。 梯田风光 桃源--望天丘 秋天--秋千--水上荡漾--桃源梯田 定格望天丘 望天丘是一大梯田奇观,突兀一丘田,高高凸起,仿佛与天相连,望天丘由此得名。 经过数百年开垦的梯田,层层叠叠,取势自然,是农耕先民智慧的产物,当今俨然成为了一道别样景观。 风吹布帘动 等风也等你 客来了 漾溢着开心 绽放着笑容 别具风味的水车 转角遇到爱 遂川桃源梯田景区 桂东龙溪瀑布位于桂东县新坊乡龙溪村,齐云山脚下 沿清澈的小溪溯流而上两里许,便可闻瀑布下坠震天巨响,瀑布高126米,涨水时宽达36米,水从悬崖峭壁上飞泻而下,水坠深潭,溅起的水珠如玉屑纷飞,水气蒸腾弥漫。<br> 古人有诗赞曰:<div> " 百尺天绅挂翠微,玉渊光景想依稀。<br> 破空不辨银河色,立地浑忘大海归。<br> 风定无人山自语,夜凉如水月争飞。<br> 词源倾倒同三峡,对尔苍茫试一挥。"</div> 瀑布的洗礼 桂东县新坊乡龙溪村,高差达126米的龙溪瀑布从陡峻山崖倾泻而下坠入深潭。溅起的水珠如玉屑纷飞,水声响彻山谷,蔚为壮观。 小溪欢歌歌不停 踏墩过小溪 不虚此行 晩宿桂东县城和美商务宾馆,该处迎宾路海拔820.7米,避暑好去处 桂东县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桂东县西部,地处罗霄山脉中南段,地貌类型是以纵谷岭脊和横谷岭脊为主的中山地貌,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00座,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2051米,高差达1200多米。 炎陵桂东县八面山最高峰海拔2051米 桂东县八面山峰瞭望亭 豋峰望远,晨看日出夜数星星,成为众多驴友的喜好 远处青娥山,我们从两山峰垇处路过,又称青娥仙,海拔1882米,位于 桂东 境内西南四都镇,属于罗霄山脉的八面山系,由9座山峰组成,有青娥仙场遗址、杜鹃长廊、飞 天台 、 天门 山、仙境台、石生缘、七仙女瀑布群等景点。东南面悬崖陡峭, 西北 面坡度平缓。山顶为高山草甸,断崖硬朗,风景俊秀。 神农大殿<div> 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西濒斜獭水,炎帝陵自宋乾德五年(967年)建庙之后,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div>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并入选《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炎帝陵祭典”系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入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炎帝陵由祭祀区、拜谒区、缅怀区等三大功能区,由炎帝陵殿、神农大殿、神农园、阙门、华夏广场、福林、圣德林、皇山碑林、炎帝陵牌坊等8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组成 <div>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将炎帝陵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020年1月7日,湖南省株洲市炎帝陵景区被正式确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br></div> 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 博物馆正厅 标语:红军是工农的军队 <div>标语内容:<br></div>不革命的不分田地。杀尽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及一切反动派。<div>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不劳动的不准吃。三民主义是狗屁。<br></div><div>共产党是真革命。焚烧土豪劣绅的房屋。<br></div><div>不烧工人农人的房屋。打倒三民主义。实现共产主义。<br></div><div> ----红军十师二十八团均士兵委员会</div> 红军纪律歌 首次连队建党旧址叶家祠(场景复原) <div> 1927年10月15日晩,毛泽东在水口叶家祠主持陈士榘、赖毅、李恒、鄢辉、欧阳健、刘炎等6人入党宣誓仪式。随即在一团一营二连建立党支部。</div> 根据地首次插牌分田(场景复原) 标语: 劳苦的工农群众,团结起来<div> 打土豪分田地筹款子建立革命根据地<br></div><div> 实现民权革命</div> 标语:穷人不入守望队 穷人不当挨户团团丁 书写在木板、竹片、小三角旗上的红军标语 书写在房屋墙壁上的红军标语 书写在房屋墙壁上的红军标语 书写在房屋墙壁上的红军标语 书写在房屋墙壁上的红军标语 标语: 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div> 中国共产党万岁<br></div><div> 工农专政<br></div> 书写在木板上的红军标语 书写在窗口墙壁上的红军标语 审判法庭室内 审判法庭 红军标语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风霜雨雪的磨砺,弥足珍贵。红军标语是指路的明灯,是前进的号角,是战斗的宣言,唤起工农,浴血奋战,勇往直前,为苏区革命斗争发挥了引领作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酃县战斗过的领袖和部分开国将帅。<div> 酃县,因"邑有圣陵"--炎帝陵,1994年更名为炎陵县。<br></div>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酃县战斗过的领袖和部分开国将帅 一切向前走,不能忘记过去 永新三湾改编旧址是永新县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山村,离县城39公里,位于江西永新、井冈山、莲花、湖南茶陵四县交界处,当年是个地主反动政权想管而又嫌远的地方。 在三湾,现存多处革命遗址和丰富的革命文物,1961年3月,国务院在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草案》中,将枫树坪旧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士兵委员会旧址--泰和祥杂货铺、毛泽东旧居--协盛和杂货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钟宗祠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重新确认公布它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中宣部将三湾改编旧址群列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三湾改编纪念碑<div>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撤离湘东,向南转移到永新县三湾村,前敌委员会在这里对这支部队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改编,史称"三湾改编"。</div>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了军队内的民主制度,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军魂,三湾改编是把工农革命军建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是我党政治建军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 枫树坪又名社官坪,是三湾村村头一块平坦的开阔地,面积约为450平方米。由一棵大樟树、两棵枫树组成,三棵树紧连一块。其中樟树高大茂盛,树冠约有150平方米,树下立有一尊老红军李立捐赠的毛泽东铜像。2012年,南京军区在枫树坪旁捐赠了三湾改编主题雕塑。<div><br></div> 群峰环峙,风光秀丽的三湾村,坐落在永新县西部的九陇山北麓。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工农革命军士兵委员会旧址<div> 部队通过改编,连以上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实行军队内的民主。团士兵委员会在此办公,同时在这里召开军官会议。<br></div><div> 该旧址原为泰和祥杂货铺,座南朝北,占地面积为131.3平方米,为一进两厅干打垒结构,前有四根立柱搭成简易的抬梁穿斗式前檐(凉棚),一九二九年八月被国民党军队烧毁。一九六七年由永新县人民政府按原貌修复。<br></div> 工农革命军士兵委员会旧址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湘赣边境的秋收起义。参加起义的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国民政府警卫团,有平江、浏阳、醴陵等地的农军,有安源的工人武装。各路起义部队经过艰苦的战斗,在浏阳文家市会师,毛泽东作出了向井冈山进军的英明决策。经过长途跋涉,艰苦转战,部队于9月29日到达永新境内的三湾村。 毛泽东同志旧居,原名"协盛和"杂货铺,坐南朝北,分前后两栋,前为店铺后为仓库,占地面积270平方米。前栋为砖木结构,一进一厅四间,由四只檐柱搭成简易穿斗抬梁木架形成前檐(凉棚)。室内按原状进行了复原陈列,左边上房为毛泽东在三湾时的住室,厅堂陈列了当时召开前敌委员会的场景。同时,两边柜台也恢复了货铺的原状。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div> 原名"钟家祠",建于清末民初,坐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为284.27平方米,二进二厅,中有天井,前有廊檐,两脊筑有五岳朝天封火墙,是典型的南方祠堂建筑。<br></div> 2012年,南京军区在枫树坪旁捐赠了三湾改编主题雕塑。 三湾改编纪念馆<br> 陈列面积达1500平方米,分"历史转折、始创新型人民军队"、"三湾改编、确定党指挥枪原则"、"精髓传承、构筑政治建军格局"、"军魂永驻、铸就不朽红色丰碑"共四个部分展出,通过图片、实物、雕塑、场景、蜡像以及声、光、电等表现手法全面展示了三湾改编的全部内容、重要作用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发扬<br> 历史背景:<div> 由于连续作战和疲劳、饥饿、疾病的袭扰,起义部队到达三湾时已不足千人。但还是起义时的编制,不少部队官多兵少,枪多人少,很不利于作战。在部队成员中,多数是经过战斗锻炼和考验的党、团员和工农运动的骨干。</div> 但也有少数未经改造的旧知识分子和旧军官出身的人,在战斗失利、环境艰苦面前悲观动摇。很显然,不改变部队这种状况,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 面对着这种情况,怎么办?党怎样领导、建设自己的军队?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召开了前敌委员会,决定亲手解决这个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对部队进行整编。 毛泽东向部队全体同志说明了整编的意义,并针对少数人的悲观动摇情绪,作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说:"……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抢,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他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个军的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起义出来的,一个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我们现在有这样几百人的部队,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部队整编了组织,把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番号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对于动摇不定的人,在做了大量思想工作的基础上,采取自愿原则,愿留者留,愿走者发给路费,并希望他们回到本地继续革命。 很快在部队建立了各级党的组织。党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党小组。连以上设立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整个部队由毛泽东任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规定重要的问题都要经党委讨论决定,使部队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整编中重新任命了干部。在军队内部实行了民主制度,禁止枪杀逃兵,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废除繁琐的礼节,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官兵待遇平等,连队建立由全体士兵民主选举产生的士兵委员会,在党支部指导下进行宣传、组织群众的工作,组织领导士兵的文娱生活,监督部队的经济开支和伙食管理。由于军队内部建立了民主制度,就一扫封建雇佣军队的一套作风,充分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 经过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使我军成为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可靠工具。10月3日,在毛泽东率领下,起义部队以崭新的风貌,坚定的步伐,迎着朝阳,继续向井冈山迈进。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合影(翻拍) 电影《三湾改编》剧照 《三湾改编》油画照 <div>红色基因,代代相传<br></div> 本次国庆节假自驾3天游收获良多,参加的户外群友有:安然,小女人,银川2人,潘文艳,晚,谢建碧、小谢、蓉儿,青梅煮雪,紫荆花,肖勇,温文,清水芙蓉,PJP,楚楚,金武,荷叶,刘红萍,艾,天空,白云朵、柱子,忽悠王、国语,Jane2人,花花,岸柳4人,陈海云2人、丁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