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月三日,乘游轮游览了宜昌“两坝一峡”三峡风景区,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夙愿。“两坝一峡”指的是从三峡大坝至葛洲坝中间长达37公里的长江航道上的天然大峡谷---西陵峡东段,由于三峡大坝的新建,自三峡大坝以上的西陵峡西段、整个的巫峡和瞿塘峡都被淹没、水位抬高60--100多米,部分三峡原有的景观会有所改变,唯有两个大坝中间的西陵峡段保持原汁原味的长江三峡峡谷风光风貌。因此,“两坝一峡”成为当今世界硕果仅存的原生态的三峡,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从宜昌游轮码头乘游轮出发,西陵峡深度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 人们刚进游轮,一层大厅内就有工作人员进行文艺表演热情迎接各地游客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游轮经过夷陵大桥。</p> <p class="ql-block"> 船上游客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照西陵峡一路美景,作为自己一生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游轮经过宜昌镇江阁。镇江阁,有“天下第四楼”之称,气势雄伟,威镇三江。镇江阁始建于1699年,今为20世纪80年代重建的仿古建筑,意在镇住长江洪水灾害,保民平安。</p> <p class="ql-block"> 游轮经过宜昌标志性建筑---西坝庙嘴信号塔。此塔兴建于1981年,是葛洲坝枢纽工程三江通航信号配套设施,担负着控制进出大江、三江上下过闸船舶通行,与镇江阁遥相呼应。远处大桥为“至喜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 游轮驶近葛洲坝。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它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72年12月停工,1974年10月复工,1988年12月全部竣工。</p> <p class="ql-block"> 葛洲坝船闸警戒水域限高。</p> <p class="ql-block"> 葛洲坝船闸内固定渡船的铁锚。</p> <p class="ql-block"> 游轮缓慢进入船闸,准备船闸注水升高过航。</p> <p class="ql-block"> 远处山顶建筑群为中华鲟研究所。该所隶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是我国首个因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而设立的珍稀鱼类科研机构,是三峡集团水电开发中鱼类物种保护的技术支撑、水环境保护的创新平台和宣传生态环保理念的科普窗口。</p> <p class="ql-block"> 长江两岸绿色植被郁郁葱葱,绿水碧波的江中各种游轮、货轮穿梭而过。</p> <p class="ql-block"> 江边两岸耸立着的航标灯。黑白颜色的航标灯在江北岸,红白颜色的航标灯在江南岸。</p> <p class="ql-block">三峡人家。</p> <p class="ql-block"> 星罗棋布的具有徽式建筑风格的村落背靠大山耸立在绿色丛中,风景这边独好。</p> <p class="ql-block">观音山。山石与绿植分界处的观音菩萨石你看到了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石牌村。当年震惊中外的石牌保卫战就发生在此。石牌保卫战是指1943年5月21日至6月3日,发生在石牌村的一场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石牌保卫战的意义在于,它挫败了日军侵略重庆、彻底灭亡中国的计划,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石牌保卫战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军事转折点。</span></p> <p class="ql-block"> 红圈处为邀月亭。据说李白邀月共饮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就是在这个邀月亭写的。这句诗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表达了诗人独饮时的寂寥之感,他邀请明月和自己的影子一起共饮,表现出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明月湾。 长江在这里拐了个弯儿。</p> <p class="ql-block">绿水青山一幅画,三峡深处有人家。国家AAAAA级风景区“三峡人家”。</p> <p class="ql-block">溪边人家。</p> <p class="ql-block">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光怪陆离的山石。</p> <p class="ql-block"> 干沟子大桥。大桥右侧为险峻高山,左侧为深邃峡江,桥下为幽幽深谷。站在桥上有凭虚御风之感,可尽览群山之奇、峡江之美、工程之壮。</p> <p class="ql-block"> 干沟子 大桥靠江一侧增设了天柱山人行悬索桥,悬索桥下弧线与干沟子桥的上弧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星空之眼”的奇特景色。</p> <p class="ql-block"> 宽阔的西陵峡长江水面。</p> <p class="ql-block"> 天柱山。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p> <p class="ql-block"> 西陵峡三把刀山峰。三把刀山峰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与北岸的天柱山隔江相望。山峰的形状如同三把竖立的利刃,直插云霄,这一独特的地理特征使得山峰显得格外壮观。</p> <p class="ql-block"> 莲沱畔服务区,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这里青山连绵,壁立千仞;江水滔滔,碧波荡漾,游客们在这里可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p> <p class="ql-block"> 莲沱畔大桥。该桥不仅是三峡旅游公路改造升级后的新地标,也是宜昌新晋的网红打卡点。莲沱大桥与著名的三峡“三把刀”和南沱隔江相望,周边风景如画,包括蜿蜒的G348三峡公路、壮丽的长江西陵峡等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蔚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江水相映成趣,碧绿的江水在山峦间蜿蜒流淌,仿佛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镶嵌在山谷之中。</p> <p class="ql-block"> 微风拂过,江水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宛如无数银色的鱼鳞闪烁着光芒。</p> <p class="ql-block"> 西陵峡,每处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乘舟游历,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p> <p class="ql-block">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p> <p class="ql-block"> 听导游说,山峰上面的山石形状像极了安详卧睡中的伟人爷爷,仔细一看,还真的很像。</p> <p class="ql-block"> 游轮经过黄陵庙。黄陵庙,原名黄牛庙,始建于汉朝。唐大中元年(847年)复建,名黄牛祠。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黄陵庙曾进行复修扩建,并增岛王殿作为祠庙主体建筑,改祭神牛为主祭大禹,并从而改黄牛庙为黄陵庙。</p> <p class="ql-block"> 老黄陵庙庙门。</p> <p class="ql-block"> 远处为西陵长江大桥和三峡库区。</p> <p class="ql-block"> 三斗坪码头下船,坐大巴游览三峡大坝。</p> <p class="ql-block"> 坛子岭风景区。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是三峡坝区最早开发的景区,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p> <p class="ql-block"> 三峡坝址基石:又名三峡大坝坝址岩芯石,为地壳深处岩浆渗出形成的天然花岗岩石质,取自三峡大坝坝址所在地宜昌县三斗坪镇中堡岛的底部岩层。三峡工程枢纽建筑物修建在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上,花岗岩力学强度高,抗震抗压能力强,岩体透水性微弱,是修建水利大坝的理想岩石。</p> <p class="ql-block"> 坛子岭观景台。现景台四周建有大型的浮雕群。正前方的圆型喷泉水池中,放置着三峡工程截流中用过的硕大混凝土四方体。</p> <p class="ql-block"> 坛子岭顶部比三峡大坝坝顶高出近80米,是三峡工程的制高点,从坛子岭观景台俯瞰三峡工程全景,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观景台雕塑。环绕坛子岭的浮雕名叫《润生源》,意即滋润生命的源头。正面 是一凸出的大型铜板浮雕,形同水轮机涡壳,三个伟壮的男性携手在 水流中旋转,力士金刚般地与水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万物以水为生的 强大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坛子岭揽胜。</p> <p class="ql-block"> 坛子岭俯瞰整个三峡大坝库区,心中只有震撼二字。</p> <p class="ql-block"> 坛子岭上俯瞰三峡大坝,面对这一世界伟大水利工程和她的伟大建设者们,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敬畏感。</p> <p class="ql-block">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规模举世无双,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船闸。它全长6.4公里,其中船闸主体部分1.6公里,引航道4.8公里。</p> <p class="ql-block"> 三峡大坝坝前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75米高程,而坝下通航最低水位62米高程,这就是说,船闸上下落差达113米,船舶通过船闸要翻越40层楼房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三峡大坝185平台。平台位于三峡大坝坝顶公路左侧的一个观景平台,因其海拔高度与三峡大坝坝顶高度185米等高而得名。站在185平台上,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坝顶,远眺秭归新县城茅坪,感受高峡平湖的壮丽景观。此外,185平台也是参观三峡升船机的最佳观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0日,全长约2308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实现了毛主席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雄伟壮志。</p> <p class="ql-block"> 在长江上修建三峡大坝,早在1919年就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首先在其《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出来:“在这条(即长江宜昌)河面上修一道堤坝,既可让小船逆流而上,也可利用它的水力。”</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三峡185观景台眺望远处,对岸便是秭归县新城,那里就是大诗人屈原和和亲使者王昭君故里。</p> <p class="ql-block"> 五级船闸远处的大桥是西陵大桥。西陵大桥是连接南北两岸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三峡工程交通的关键工程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截流纪念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三峡工程截流中用过的混凝土四方体。这些截流石用钢筋和混凝土专门浇筑而成的,三角形四面体是最稳定的,把它以任一角度投入江中,都可以深深插进江底。每一个截流石顶部有一个钩子,把它们像串葡萄一样串起来,再投入到江中,不容易被冲走。</p> <p class="ql-block"> 万年江底石,石体重达20多吨,为完整的花岗岩质地,经地质专家考证距今已有8亿年的历史。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后,由三峡建设者从二期围堰基坑中挖出。万年江底石巨石上的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孔洞为江水长期冲刷形成,而较为规则的孔洞则为历代水电专家、地质勘探者在考察三峡工程坝址时,钻探取样后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三峡截流中用过的大型工程车辆。</p> <p class="ql-block"> 三峡截流工程中使用的777型自卸车是一种大型工程车辆,载重100吨,用于快速抛投四面体三角锥石块,是工程车中的巨无霸。</p> <p class="ql-block"> 截流园中参观的人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三峡大坝。</p> <p class="ql-block">落日余晖中的三峡大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