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婚 <p class="ql-block"> 早晨5:20,一阵习惯的手机铃声响起,我拿起手机,关掉闹钟,屏幕上赫然显示,今天是2024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十九。多少熟悉的日子呀!年年有今日,意境各不同!今天是我和爱妻小闪结婚三十周年纪念日,被闹钟叫醒的我确迟迟不愿起床晨练,就这样默默的躺在床上,静静地躺在熟睡的爱妻旁边,静静地望着小闪两鬓的白发,看着她额头深陷的皱纹和日益消瘦的面颊,我的心中波涛汹涌、五味杂陈,往事历历在目,似有千言万语,又觉得一片空白,此时此刻,方才明白,什么叫做:此时无声胜有声!</p> <p class="ql-block"> 1990年6月,二十一岁的我从洛阳大学毕业,走出校门,意气风发,初出茅庐,踌躇满志,正当我思索着如何一展身手、经略天下时,8月2日(农历六月十二),天降大难,父亲突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仙逝,几十年没用过的公疗证终于用了一次,也给他老人家历经磨难而又波澜壮阔的人生落下了最后一笔。搂着父亲尚有余温的遗体,亲吻着父亲慈祥的面颊,刹那间,我五雷轰顶,心如刀绞,痛不欲生。我不相信父亲就这样走了,不相信父亲能撇下他相濡以沫的老伴、我饱经苍桑而又体弱多病的母亲走了,不相信父亲会在我刚出校门、正在等待分配工作的紧要关头匆匆地走了!痛痛痛,扎心的痛,冷冷冷,透骨的冷,我一下子掉进无尽的黑暗中,恍如被抛弃到大海中的一叶浮萍,顿时失去了人生的坐标,痛苦、孤独、彷徨…… </p> <p class="ql-block"> 两个多月的等待是难熬的,在痛苦的煎熬和孤独的等待中,8月底,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享受着国家分配政策的红利,我被分配到县商业局工作。当时,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四放开”改革(即经营放开、价格放开、分配放开、用工放开),除石油、烟、酒、盐、糖等国计民生商品外,其它商品的经营已不再实行计划供应,而改为市场调节,国有商业正在剧烈的阵痛中,其主渠道作用受到严峻挑战,地位已经朝不虑夕、岌岌可危。尽管如此,商业系统仍有八大公司(石油、百货、纺织品、五交化、食品、副食品、蔬菜、饮食服务)、一个厂(食品厂)、一个商店(高山矿区商店)、1800多名职工,作为全系统第一个科班出身的大专毕业生,其优越感还是蛮强的。单位领导对我十分重视,把我安排在局办公室工作,同时要求每周必须下基层锻炼一天(也就是每周五到县百货大楼一楼的大百货组站一天柜台),以便我能充分体验基层的营销状况,尽快掌握商业经营管理知识。大百货组组长房桂芝是一个四十五六岁的中年妇女,精明能干,心底清楚,办事干净利索,服务细致周到,工作责任心极强,二十五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直坚守在销售锅碗瓢盆的第一线,她过硬的业务技术、优质的服务水平赢得了商业系统的交口称赞和广大购物群众的一致好评,那一块块“优质服务班组”的奖牌和一面面顾客自发送来的感谢锦旗,就是对大百货组和老房组长的充分肯定。与老房同志相处一个多月后,她的敬业精神和先进事迹迅速感染着我,就这样,一篇7000多字的长篇通讯文稿诞生了——《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无私奉献——记纺织品公司大百货组组长房桂芝同志》。这篇文稿的核心内容先后被当时的《伊川报》、《洛阳日报》、《商品流通论坛》等报刊杂志修改采用,老房同志也从原来的商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先后被推举成县级劳模、市级劳模、省级劳模。1992年,各地国有商业“四放开”改革全面开始试点,打破国有商业计划经济模式已经势在必行。改革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经营权、价格权、分配权、用工权全部下放到一线班组,班组能不能管好、权利能不能公开、分配能不能公平、新职工如何招录、老职工权益如何保证、公司级行政管理管什么、管理人员如何安置等等,这一系列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难题,如果得不到合理科学的解决,势必引起整个商业系统的动荡和不稳定,阻碍商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深思熟虑、博采众长之后,我撰写了《对国有商业“四放开”改革的思考》一文,被商业部主办的《商品流通论坛》杂志发表,并因此参加了市一商局举办的国有商业“四放开”座谈会,我发表的观点得到了与会同志的一致认可。单位对我也越来越重视,不仅让我负责办公室文秘工作,还让我兼任商业局统计科科长、系统团委书记。渐渐地,我从失去慈父的巨大悲痛中走了出来,把我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此时此刻,我觉得天是蓝的,水是青的,环境是优美的,风景是秀丽的,心中有无限的遐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大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p> <p class="ql-block"> 人生永远是多姿多彩的,它是一束七彩光,不仅有绚丽的幸福红,还有恐怖的坎坷黑。就在工作渐入正轨并小有收获的时候,一向多病的母亲,身体状况却急转直下。母亲本来患有眼疾,两只眼睛都是白内障转的青光眼,尽管做了手术,配了眼镜,却依然看不清东西,心脏功能也不好,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偶尔在家替我添个锅、做顿饭还马马虎虎可以,但是洗衣、拖地、干家务等是万万不行的。现在,母亲的病情加重,又患上了脑血栓,落下了后遗症,生活自理已经十分困难,更不用说帮我料理家务了。就这样,我一边努力工作,希望自己在事业上能够有所建树,一边洗衣做饭、料理家务、照顾母亲,希望母亲身体能够尽快好转。一眨眼,参加工作已经三年多了,我也从一个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大学生转变成一个从单位到家“两点一线”的家庭主男,身边同龄的同学、同事、朋友都先后结婚组建了小家庭,而我依然独自一人陪母亲共同生活。其间,同事和朋友给我介绍过多个对象,都因女方不愿一过门就伺候老母亲而告吹。尽管如此,我仍然坚持一个信条,那就是:只要接受我,就必须先接受我多灾多病的母亲,其他如个人相貌、学历水平、有无工作、家庭好坏等一概不论,否则,我宁愿打一辈子光棍,一切免谈。那时期,虽然辛苦,但上班时一句“娘,我走了”、下班时一句“娘,我回来了”,那浓浓的母子亲情,始终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p> <p class="ql-block"> 转眼到了1993年,7月份,在白元粮管所任副所长的大哥,在连续两个多月不分昼夜连轴转的夏粮购销中病倒了,检查结果为直肠癌中晚期,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大哥比我大近二十一岁,六十年代末高中毕业,通过推荐选招到当时的洛阳地区中州制药厂筹建处工作,经历了中州制药厂从一片荒地到车间林立,从筹备建设到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历任动力车间班组长、车间副主任、主任、厂团委书记等职,后因一次意外停电事故被停职调入县粮食系统工作。大哥高中毕业,在当时可算得上高学历了,参加工作后经多个岗位锻炼,历经坎坷,不论是工作还是处世,经验丰富,办事老成。父亲去世后,大哥成为我们弟兄五个这个大家庭中的唯一支柱,大哥重病,无疑是我们大家庭的又一重大灾难。大哥手术之后开始放疗化疗,我与四哥及几个年龄大一点的侄子侄女轮流陪护照顾,就这样,一边紧张地工作,一边伺候老母、照顾大哥,一直到年底前大哥出院,命运多舛的1993年方才稍微显露出一丝曙光。</p> <p class="ql-block"> 1994年元旦,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大家欢度佳节,鉴往知来,为母亲和大哥祈福,更为我的婚姻大事迟迟未定而焦虑。四个哥哥提出,他们轮流照顾母亲,给我创造一个独立空间,以便我好谈朋友、找对象,尽快解决个人问题。这个方案被我坚决地拒绝了,因为我知道,从1984年母亲搬来县城居住到现在,10年来,我一直不离左右,即便在洛阳上学的二年,每两周也必然回来一次,我最了解母亲的饮食起居、身体状况,我离不开母亲,母亲更每时每刻都惦记着我。母亲生我、养我25年,现在母亲多种疾病缠身,我能够照顾母亲25年吗?不行,母亲生活尚能自力,我绝不能让母亲提前过上轮流居住的生活。因为,我坚信:人性是善良的,世界是美好的。世界这么大,总会有一个能同时接受我和母亲的姑娘。</p> <p class="ql-block"> 1994年春节期间,四嫂把小闪介绍给了我,小闪是四嫂的表妹,她们是亲姨表,我们虽然以前在四哥那里见过面,但由于年龄相差较大,彼此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印象。小闪比我小6岁,兄妹6个,她在家排行老大,下有3个妹妹和2个弟弟,父亲在市一运公司工作,母亲在家务农,两人含辛茹苦抚育着她们6人。1991年,迫于生活的压力,17岁的小闪高中还没毕业就到县客运公司当售票员,一年四季,无冬无夏,奔波于县城到洛阳、郑州及周边各县的客车上,其间的辛苦无以言表,也炼就了她沉稳寡言、不畏艰难困苦的坚毅个性。由于双方的亲戚关系,彼此之间对家庭和个人的情况都比较了解托底,就这样一见如故、一拍即合,订下了这桩没有恋爱、没有风华雪月的姻缘。1994年9月24日(农历八月十九),我和小闪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开启了一场我们患难与共、悲喜交加、生死相依的人生马拉松。</p> <p class="ql-block">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匆匆过,岂能等闲?如今的我,心里还在想着,何时能把柴米油盐酱醋茶安排妥当,还小闪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可谁料想时光荏苒,三十个春夏秋冬弹指一挥间,小闪今年已年过半百,我也虚度五十有六!不知不觉中,人到中年,激情难再矣……</p> <p class="ql-block">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与阳光同行,同健康为伴”,窗外,人民广场阳光健走队的口号声把我从沉思中惊醒。我静静地躺在床上,静静地看着还在沉睡中的爱妻,心中升起一股股蓬勃而出的温流:小闪,30年的坎坎坷坷,你辛苦了,余生的路,我们并肩走,直到终老;小闪,我爱你,倘若有来生,我提前预订、非你不娶……</p><p class="ql-block"> 2024.9.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