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阳楼,矗立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中阳楼街道,其历史可追溯至汉魏时期,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修,占地仅20平方米,却成为孝义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中阳楼将建筑、雕塑、石刻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融为一体,气势磅礴,傲然屹立,成为孝义市的重要地标。楼呈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楼顶采用十字歇山顶式设计,坐落在3米见方、1.5米高的石砌礅台上。楼体由四根通天圆柱支撑,每层设有附柱,并四周设有保护铁栏。全楼高达23.66米,底层高5米,通透四向。礅台设有楼梯,陈列6通碑刻,槽栏彩绘《三国演义》故事17幅。二层高3.64米,中央建有神台,曾供奉佛像,槽栏彩绘《封神演义》故事12幅。三层高4米,中央设有莲花台,曾供奉5尺高的观音泥塑像,槽栏彩绘《水浒传》故事12幅。四层高3米,中空无物,登高望远,令人有“伸手可摘星辰”之感,孝义古城美景尽收眼底。槽栏彩绘《岳飞传》故事8幅。楼顶高4米,吻高2米,高耸参天铁叉,琉璃脊兽铺砌。全楼层檐迭峭,造型独特,气势雄伟,流金溢彩,牌匾四悬。</p> <p class="ql-block">中阳楼始建于汉魏,历经沧桑,数次遭受破坏与重建。元大德七年(1303年),因地震而坍塌;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遭雷火之灾。直至清宣统元年(1909年),才得以重建。1958年和1983年,两次大规模修缮,使这座千年古楼得以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南向一檐下的匾额题写“中和位育”,南向二檐下匾额题写“行孝仗义”;北向一檐下的匾额题写“纵览四宇”,南北四檐下各悬一匾,题写“中阳楼”。一楼南向檐柱上挂木刻楹联,上联“孝为人之本”,下联“义乃君子宗”。南向一檐下的侧匾题写“带汾水”、“襟霍山”;二檐下的侧匾题写“南向斗”、“衔衡岳”,北向一檐下的侧匾题写“控云朔”、“位中枢”;北向二檐下的侧匾题写“倚太恒”、“拱北极”。全楼悬挂的14块大小不一的牌匾,皆为书法名家徐文达、赵承楷、张一等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中阳楼作为孝义的地标性建筑,始建于汉魏时期。其匾额上的“中和位育”、“行孝仗义”等字,彰显了这座城市的道德理念与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中阳楼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还滋生了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清同治七年,中阳楼遭遇火灾,由此产生了《火烧中阳楼》的传说。相传因中阳楼“半个还在天上头”,惹怒了玉皇大帝,便派火神下凡将其焚毁。清宣统元年重建中阳楼时,又有了《巧鲁班助建中阳楼》的故事。据说重建过程中,工匠们遇到难题,鲁班现身相助,一夜之间修复了倾斜的楼体。还有传说中阳楼的二十四根大木柱,每天有一根是“值日柱”,半夜三更时分会自转一周,守护着中阳楼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中阳楼不仅是晋中和吕梁地区保存至今结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楼式古建筑,也是孝义市历史街区及重要贸易区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再现了这一地区市楼的建筑风格,还反映了该区域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商业盛衰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楼内的藻井富丽华美,结构合理,建筑彩画色彩艳丽,绘有《封神榜》、《水浒传》、《岳飞传》等人物故事,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中阳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阳楼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中阳楼街道。</p> <p class="ql-block">设定中阳楼保护范围</p> <p class="ql-block">孝义古城,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历经多个朝代的修葺,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这座古城保持着“内城外郭”的传统布局,每一砖一瓦都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气息。</p> <p class="ql-block">孝义,这座因“郑兴割股奉母”和“义虎救樵夫”而得名的千年老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郑兴的孝行与义虎的救樵夫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的孝义精神,还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孝义古城见证了孝义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城墙高耸,古街巷陌,散发着浓郁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孝义古城之中,仿佛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代城市的繁华与喧嚣。</p> <p class="ql-block">孝义还是全国置县最早的九县之一,享有“三晋宝地、吕梁明珠”的美誉。这里的皮影、木偶、碗碗腔三绝更是享誉全国,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走进孝义,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故事与历史的老城。每一步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让人不禁为这座古城的魅力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目前,孝义古城正在进行改造……</p> <p class="ql-block">临黄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三年,历经多次维修,现存塔为清代重建之遗存,是孝义市的历史文化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临黄塔创建于隋开皇四年(584年),原为阿育王塔,后历代皆有修葺。清雍正十四年(1732年)重建,始成今日之造型。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18米,塔体一、二层为实心,以上五层檐下均仿木构砖雕斗栱飞椽,塔顶为攒尖顶,用黄色琉璃脊瓦覆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祝所有人国庆假期快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