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琅琊山

怀梆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琅琊古道30号,总面积115平方公里。1988年8月,琅琊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首批被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国家森林公园。 2024年2月6日,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琅琊山景区被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p class="ql-block">这是琅琊山北门,应该是主门,因此这里的人流量较大。正值国庆期间,导航直接把我们导航到东门。然后我们就从东门开始徒步,经过南天门(最高峰),然后下到北门。最后,从北门打车回去东门停车场。</p><p class="ql-block">‍北门的琅琊山门牌坊。这三个字是出自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之笔,其中“耶”字并非错字,在古代“琊”字有四种不同的写法,三种不同的读音,“耶”字也是其中的一种写法,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没有更改。</p> 映入眼前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上有醉翁亭三个字,这三个字为全椒人薛时雨所写,全椒为滁州下辖的县城,开创讽刺小说先河《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就生于全椒。薛时雨是清末官员,杭州知州,辞官回到家乡后,因仰慕欧公而来游琅琊山,谁知来此一看,昔日庭院已倒塌,一片荒凉,他心情沉重,决心重修此亭。 这里是醉翁亭景点,门票40元一位。 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始建于宋代庆历六年(1046年),是欧阳修到滁后新交的好友、琅琊秘境的住持僧智仙所建,为亭取名的是欧阳修,他以自己的别号“醉翁”作为亭名。醉翁亭是苏式飞檐亭阁,雕梁画柱,全木卯隼结构,十六根立柱支撑亭顶,飞檐翘角,歇山式,青瓦亭面,吻兽伏脊,南、北框门,青砖铺地,,中间四根立柱悬挂着楹联:“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还有当地书法家吴伯初书写薛时雨的楹联一幅。 醉翁亭在建成之初只是一座孤亭,后人仰慕欧阳修,陆续增建的解酲阁、积馨斋、冯公祠、保丰堂、二贤堂、宝宋斋、酴醾轩等,构成了八亭九院的醉翁亭建筑群。 建于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系滁人为纪念曾知滁州的两位太守王禹偁(chen)和欧阳脩所建。王禹偁字“元之”,宋初文学家,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太宗时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以刚直敢言著称。他同欧阳修一样,在滁州任过职,并曾为滁州人民造福。因其人品、性格、文章、经历,都与欧阳修有相似之处。堂内现有二贤塑像,玻璃柜内存放有欧阳修手迹照片和欧阳修的作品。两边山墙悬挂着“醉翁亭记”和“朋党论”木刻条幅。 醉翁亭的最后是一个“中国酒器文化展”,里面展出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酒器。 宫廷玉液酒 美人与美酒 深秀湖始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景点由深秀湖、清风明月楼、蔚然亭组成。“深秀湖”、“蔚然亭”,其名都出自《醉翁亭记》中,“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深秀”、“蔚然”就在其中。 亭、湖都位于琅琊古道边,湖水来自琅琊溪,水面面积约6000平方米,清澈透底,湖中有:九曲桥、湖心亭,游客可泛舟湖面,仰观青山,俯视绿水;岸边有水榭亭台,轩廊石矶,青山如黛。 <p class="ql-block">天溪云径~登山的另一条通道</p> <p class="ql-block">琅琊寺是全国重点寺观之一,唐代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与山僧法琛所建。当代著名书法家米南阳所写,他是古代大书法家米芾的后人。</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狮子,民间俗语说“ 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摸摸狮子背,荣华又富贵,摸摸狮子尾,长命又百岁”。</p> 天王殿,供奉的是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和四大天王。 “放生池”,又名“明月池”,池内泉水常年不涸,池上还有一座横跨三孔石拱桥,因桥建在明月池上,就叫“明月桥”。大家可以看到池内有象征福禄寿的龟和鱼,大家可以向它们投币许愿保平安。所以,就可以看到这么多人投币! <p class="ql-block">药师殿</p> 据记载是明代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滁州寺丞福建人仇维祯题刻。这个洞不大,不过十六七平方米,但很奇特,洞内正面有一大“佛”字,右面石壁刻有“面壁处”,是僧人面壁自悔的地方;还有“南无释迦牟尼佛”,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山僧达修书刻。 <p class="ql-block">大殿前有塔顶鼎坐式铸铜香炉一尊,香客可在此焚香拜佛。大雄宝殿是琅琊寺景区的主建筑, 殿高约14米,进深约15米,宽约20米,巍伟壮观,一殿峙灵光。大雄宝殿始建于唐代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历代兴废,现在看到的殿宇建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殿右角是一面大鼓,殿左角悬挂着铸铁钟一口。</p> “南天门”景点有两条登道:一条从“琅琊胜境”“二九径”拾级而上;一条沿着新建的“天蹊云径”登上“南天门”。 琅琊阁门票15元一位。站在阁上往下看 登高望远 琅琊阁 <p class="ql-block">琅琊阁高24米,共七层,地下两层、地上五层。琅琊阁因山势而建,从四面观看,高低形状各不相同。从东面看,它有三层;从南面看,它有五层。</p> <p class="ql-block">阁每层呈六面八角,都采用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样式,阁顶用琉璃瓦覆盖,雕梁画柱,古朴大方。阁上角梁处皆装有铜铃,山风拂处,金声四起。</p> 每当晴空丽日,登阁远眺,西北群山逶迤,匍匐脚下;东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南部长江如带,浩渺东去。而雨后初晴,受地形山势和小气候环境影响,琅琊阁上又可常见“山市蜃楼”。 从东门往琅琊阁(南天门)走大约需要1-2个小时。沿途也没有设置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