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二故乡—柯柯

布鲁克

<p class="ql-block">  1989年7月,我被分配到青藏线一个叫柯柯的小镇上,参加了铁路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几年,我的单位原名是:西宁铁路分局柯柯水电段。</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半年前办理了退休手续。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起在柯柯工作和生活的往事就像海滩上的贝壳,各式各样,闪烁着美丽的光彩。往事是用来回忆的,幸福是用来感受的,在此感谢柯柯水电段的领导班子成员和各位同事们的关心与支持,使我在柯柯水电段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感受到了团结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p><p class="ql-block"> 2024年初秋,我再次回到这里,回到了我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回到了我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依然格外安静,但再也没有遇到熟悉的面孔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柯柯车站只办理旅客的乘降;包裹和行李托运。货物运输。</p> <p class="ql-block">  柯柯车站距离西宁站419公里,离格尔木站395公里。现如今只有一趟列车在此办理旅客乘降业务。</p> <p class="ql-block">  柯铁俱乐部是柯柯小镇的文化活动中心,八十年代,文化生活十分单调乏味。而铁路俱乐部为了活跃职工家属们的文化生活,几乎每晚都放电影,票价也是几毛钱。每当夜幕降临,柯铁俱乐部成了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这座铁路俱乐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合作社。</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柯柯镇最豪华的大门—柯柯电务段的门楼。柯柯电务段干部职工以此门为骄傲,充满活力与朝气,确保了安全生产。</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柯柯西面没有公路,柯柯盐厂往西就是茫茫的戈壁沙漠。只有一条蜿蜒的铁路通向格尔木。如今G315线贯穿柯柯小镇,带动了全镇的经济发展,柯柯镇正在步入城镇化建设之中。</p> <p class="ql-block">  柯柯乘务公寓新建于2004年。隶属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房建生活段管辖。</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柯柯工务段,由于机构设置现在也成了德令哈工务段的一个线路车间。</p> <p class="ql-block">  柯柯地区配电室,曾经担负着柯柯铁路地区的生产生活用电任务。现在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终于休息了。那些年,电力供应十分紧张,一到冬季尤为突出。每天晚上八点左右海西供电公司准时拉闸限电,半夜睡的迷迷糊糊的时候来电了,还得起床关灯。随着龙羊峡330KV电力线路的贯通,这一现象立马得到了改观,再也不用担心停电停水了。</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柯柯水电段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柯柯水电段的办公楼,现在由德令哈工务段的部分车间、班组入驻办公。柯柯水电段当时担当的是青藏铁路哈柯段的给水、供电,设备维修任务。由于机构改革,柯柯水电段于1997年底与格尔木水电段合并,大部分机关干部被调往格尔木工作。</p> <p class="ql-block">  柯柯水电段院内的假山如今还是屹立在水池上,这座假山是时任段长金贻洪和刚分配来的大学生张宝林设计的。我记得1992年正月十五,柯柯水电段的职工家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每家展出一个手工制作的灯笼。以假山为中心,向四周衍射,都挂满了灯笼。这些灯笼独具匠心、生态各异、栩栩如生,充满着吉祥喜庆的气氛。特别是于敬成师傅制作的孙悟空灯笼让很多人印象深刻。那年正巧是猴年,于师傅用麻稻粘在灯笼胚上,一层又一层,看上去就像毛茸茸的猴毛;金箍棒是一根用红纸缠绕的日光灯管,夜幕降临,美猴王握着金箍棒翼然凌于假山之上,十分威武俊美。</p> <p class="ql-block">  原柯柯水电段的材料库房,目前仍然在发挥它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原柯柯水电段的职工培训中心</p> <p class="ql-block">  原柯柯水电段的汽车库房</p> <p class="ql-block">  柯柯机务折返段的油库,那个年代青藏铁路线上跑的都是内燃机车,这个油库主要补给内燃机车的燃料供应。</p> <p class="ql-block">  柯柯机务折返段油库门口的《十大禁令》仍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住过的铁路平房小区,如今也被枸杞加工厂所占有。我们住的是一排排的红砖瓦房,每家隔成一个独立的小院。我们几十户居民公用一个水房挑水吃。现在遇见老柯柯人,显得格外亲切,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曾在一个水管上挑水。每户人家的屋顶上立着一个土天线,用以接收电视信号。到了冬天,每家屋顶上的烟囱里冒着青烟,海西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大家都用火炉来取暖做饭。春天是刮风的季节,常说的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一点也不夸张。那个年代一刮起风就天昏地暗、分不清东南西北,黄风卷着细沙,一股劲地往人的眼睛、鼻孔里面钻。回到家里满嘴都是都是泥沙。半夜不知什么时候风停了,才得以安静。第二天窗台上厚厚的一层沙子,屋子里面也是一层灰。记得有一次上午十点左右就刮起来了,我们几个同事没办法回家吃中午,就在办公室里坐了一个中午。</p><p class="ql-block">‍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柯柯地区大搞林业建设,兴建绿化带,防风固沙,遏止了狂风乱作的现象,如今的柯柯绿树成荫、气候宜人,炊烟袅袅。</p> <p class="ql-block">  柯柯唯一的楼房小区,现在也人去楼空。当年为了分到一套楼房(那个年代,住房是分配的,没有房改),大家争来争去的,时常会引发不愉快的事情。到了一九九五年,随着宝中铁路线的开通,青藏线山很大一批人调往那里工作,腾出来一些楼房。后来随着机构改革撤并,柯柯地区的好多干部又到了格尔木工作,住房问题得到了彻底缓解,加上大批的退休人员被安置到西宁的泰宁花园等小区,柯柯地区又空闲出了好多住房。随着大部分人员的搬迁和调离,柯柯的繁荣也随之衰弱。</p> <p class="ql-block">  2003年,铁路进行改革,将柯柯铁路医院整体划拨给海西州卫生局管理。空置的铁路医院也成了柯柯小镇的一所幼儿园。那个年代没有实行医改,拿着铁路职工医疗证,挂上两毛钱的号,就能免费看病。</p> <p class="ql-block">  柯柯铁路中学经过整合,现在改名为乌兰县第三中学。</p> <p class="ql-block">  柯柯铁路希望小学</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柯柯小镇市场大变样,旧貌换新颜。</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柯柯地区最缺的就是蔬菜和水果,三四毛钱一斤的青海湖湟鱼就成了各家各户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牛羊肉也很便宜,几十元钱就能买到一只草膘羊。夏天,东面赛什克农场的过来卖一些蔬菜(如油菜、笋子、大葱、甜菜之类的),到了冬天就没有新鲜蔬菜了。铁路各单位领导关心职工生活,成立生活组,隔三差五到西宁、兰州、武威、张掖等地采购新鲜便宜的水果蔬菜,供应职工生活。冬季各家各户的菜窖里都储存量了足够数量的白菜、土豆、雪里蕻。随着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现在的柯柯市场经济繁荣,物品供应充足,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p> <p class="ql-block">  水塔是这个小镇上最高的建筑,是原来最早的铁道兵修建的。水塔的高度为28米,容量为300立方米,为柯柯地区生产生活用水起到了调节水量和稳压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曾今的建设银行</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的柯柯镇政府,如今也搬迁到新的办公大楼,办公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柯柯邮政所</p> <p class="ql-block">  乌兰县腾龙商店</p> <p class="ql-block">  1983年来到柯柯的老一辈铁路人退休后一部分人选择了回乡,一部分随子女去了中宝线,大部分留在西宁养老。</p><p class="ql-block">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回首来路漫漫,矢志初心不改。 在此感谢老一辈铁路人在青藏铁路线上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