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美轮美奂、极尽奢华,这些用来形容豪宅的词语在现实中诚非易见,那些沉淀在历史尘埃中的中国古代豪宅更是稀有,更别说还有其中的无数风情与故事……<br></br> 其建筑融历史、哲学、力学、美学为一体,多采用前院为木构架形制,后院为两层窑楼,底层为前檐穿廊的窑洞。二层为梁柱式木结构房屋的整体建筑形式,构成了典型合理的梁柱式木结构建筑与砖石窑洞式建筑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且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及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形式多样,做工极佳,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民居 “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br></br><strong>其院落布局,虽大都为多进式院落,但样式多变,组合得体。</strong>整个建筑设制,集官、商、民、儒四位于一体,既遵循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五行之说,又合乎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道德礼制。同时还在建筑的局部和细微之处,汲取了南方园林建筑的设计风格,将造院技巧与造园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王家大院建筑艺术的又一大特色。03<strong>沈厅里的万三传奇——周庄沈厅</strong>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房屋,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br>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在周庄的近千户民居中,沈厅无疑是最为出挑的一个。 <br></br>从四面八方来的人们,审视着这位六百年前的吴中巨富,或是为了得到某些启迪和借鉴,或是为了满足祈福的望。<br></br> 不管是什么身份,走进沈厅的每一个人,都会对沈万三这个传奇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04<strong>川西富豪的排场——安仁刘氏庄园</strong>四川安仁的刘氏庄园由近代四川大官僚地主刘文彩及其兄弟陆续修建的五座公馆和刘氏家族的一处祖居构成。<br></br> 分布为南北相望的两大建筑群,占地总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房屋共545间,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近代地主庄园建筑群。整个庄园建筑群始建于清末,历经几次大规模的兴建和扩建,至民国末年形成现在规模。 这个庄园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地主庄园,其布局错综复杂,曲折幽深,新公馆现名川西民俗博馆,其配置对称,主次分明。 庄园建筑为高墙深院封闭式院落,山墙压顶,重门深巷,迂回曲折,宛若迷宫,充分体现了近代川西富豪之家的奢侈和排场。<br></br> 05<strong>凝聚600年旺气——牟氏庄园</strong>如果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明末清初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牟氏庄园则是清朝晚期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br></br> <h3>牟氏庄园,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高营建的住宅,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庄园,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这所庄园的主人牟氏家族,祖籍湖北公安县,其始祖牟敬祖于明初出仕途栖霞,择定古镇都村居住。</h3></br> 其后裔仰仗其势,广敛钱财,至清末民初,牟氏家族的家业进入鼎盛时期,土地达6万亩,山岚12万亩,年收入330多万公斤,一度成为富甲胶东,名扬齐鲁的大地主。<br></br> 富则造屋,此乃农家一大嗜好,牟氏家族财大气粗。于是,将大量的钱财用于营建庄园上,牟氏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至民国24年基本建成。 庄园依山傍水 坐北朝南,硬山、坡顶、砖木石结构,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房屋480多间,耗白银达43万两之多。<br></br> 06<strong>古建筑里的“影视明星”——乔家大院</strong>不用多做介绍,乔家大院您即使不熟悉也必定有所耳闻。这里曾经是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热播剧《乔家大院》、《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等40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地,既有北皇城相府:方村落的严整有致,又不失古堡的庄严肃穆。关注公众号:古董圈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它又名“在中堂”,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具有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br></br> 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整个院落是城堡式建筑,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 大门为城门式洞式,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囍”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之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07<strong>宰相尽孝建了个小北京——皇城相府</strong>皇城的另一名称为黄城,传说建造者陈廷敬的老母亲非常想去北京看看,陈廷敬考虑到母亲年势已高,千里奔波难免劳顿,于是就说:不用来了,我在中道庄给您修一个小北京就行了。于是,陈氏城堡的外城拔地而起,外墙按照北京城墙修建。 有学者曾说过,要想了解中国文化不可不游皇城相府,在这里,你可以探寻求学奥秘。明清两代,陈氏共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曾出现“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之盛况,享有“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的盛誉。在这里,你可以解读为官之道。皇城相府的主人陈廷敬在朝为官五十三载,处世磊落,为政清廉,被评以“清勤”,康熙皇帝则认为陈廷敬“几近完人”,并将“午亭山村”匾额赐予陈廷敬的老家皇。<br></br>静坪,位于皇城村北部约500米处,其中陈廷敬的墓地“紫云阡”就在这里。每年深秋时分,静坪的山上坡下,藤萝纠结,如缨如络,紫红色的树叶将整座山染得一片姹紫嫣红。这美丽的景色不禁给人一种蓬勃向上,富贵自豪的感觉。08<strong>米脂婆姨当家——姜氏庄园</strong>姜氏庄园,是陕北大财主姜耀祖于清光绪年间投巨资历时16年亲自监修的私宅。<br></br> <br></br>相比其他尽情展示奢华气派的地主庄园,它太崎岖、太孤单、太荒凉、太封闭。<br></br> 它没有和达官显贵联姻,只是集中了乡野村夫的智慧,在平凡中现出了奇崛、大气和辉煌。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 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庄园占地40余亩,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 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奇妙,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浑然一体,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也是汉民族建筑的瑰宝之一。<br></br> 09<strong>一个家族的前赴后继——康百万庄园</strong>“康百万”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 康百万家族为了体现其身份,大兴土木,建造了庞大的地主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双千顷,财富无以计数。 要问康百万有多富,知道的人可能少些,但沈万山大家都知道吧,有电视剧的宣传呢。乔家大院也因了电视剧而闻名,但乔家远比不上康家的。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是中原的三大巨富。“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是其真实写照。从这些方面可以想见其富裕的程度,更为难得的是人家富的时间也长,常言说富不过三代,说的是守成之难。而康家却连富十二代,历时四百多年,密诀何在呢,就二个字——“留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