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发布过的83部</p><p class="ql-block">中国电影</p><p class="ql-block">第一部独立拍摄的影片:1905年在北京丰泰照像馆拍成的由京剧著名武生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开始。尽管后来的电影在技术和内容上有所发展,但《定军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第一个电影放映场:北京西单的“文明茶园”挂牌为“北京电影”;</p><p class="ql-block">第一部电影故事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在国外放映的中国影片:1914年,华美影片公司《庄子试妻》拍成后,未在香港公映过,由美国电影商人本杰明·布拉斯基带回国内,成为第一部在国外放映的影片。《庄子试妻》一片的编剧,和反串演出庄子妻子田氏的是黎民伟,扮演庄子和执行导演工作的是黎北海,婢女由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扮演。严珊珊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个电影女演员,也是中国第一个电影女演员。</p><p class="ql-block">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1934年,《渔光曲》诞生,被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p><p class="ql-block">目 录</p><p class="ql-block">1922年-1948年</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20年代</p><p class="ql-block">劳工之爱情(明星 1922)</p><p class="ql-block">夺国宝(联合 1926)</p><p class="ql-block">儿孙福(大中华百合 1926年)</p><p class="ql-block">一串珍珠(长城画片 1926)</p><p class="ql-block">夜明珠(华剧 1927)</p><p class="ql-block">情海重吻(大中华百合 1929)</p><p class="ql-block">怕老婆(上海长城画片 1929)</p><p class="ql-block">雪中孤雏(华剧 1929)</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30年代</p><p class="ql-block">桃花泣血记(联华 1931)</p><p class="ql-block">啼笑因缘(明星 1932)</p><p class="ql-block">野玫瑰(联华 1932)</p><p class="ql-block">粉红色的梦(联华 1932)</p><p class="ql-block">天明(联华 1933)</p><p class="ql-block">小玩意(联华 1933)</p><p class="ql-block">脂粉市场(明星 1933)</p><p class="ql-block">姊妹花(明星 1933)</p><p class="ql-block">春蚕(明星 1933)</p><p class="ql-block">女儿经(明星 1934)</p><p class="ql-block">渔光曲(联华 1934)</p><p class="ql-block">体育皇后(联华 1934)</p><p class="ql-block">神女(联华 1934)</p><p class="ql-block">大路(联华 1934)</p><p class="ql-block">桃李劫(电通 1934)</p><p class="ql-block">新女性(联华 1935)</p><p class="ql-block">风云儿女(电通 1935)</p><p class="ql-block">都市风光(电通 1935)</p><p class="ql-block">新旧上海(明星 1936)</p><p class="ql-block">壮志凌云(新华 1936)</p><p class="ql-block">浪淘沙(联华 1936)</p><p class="ql-block">孤城烈女(联华 1936)</p><p class="ql-block">迷途的羔羊(联华 1936)</p><p class="ql-block">慈母曲(联华 1937)</p><p class="ql-block">人海遗珠(联华 1937)</p><p class="ql-block">春到人间(联华 1937)</p><p class="ql-block">如此繁华(联华 1937)</p><p class="ql-block">压岁钱(明星 1937)</p><p class="ql-block">十字街头(明星 1937)</p><p class="ql-block">马路天使(明星 1937)</p><p class="ql-block">夜半歌声(新华 1937)</p><p class="ql-block">青年进行曲(新华 1937)</p><p class="ql-block">木兰从军(美商中国联合 1939)</p><p class="ql-block">武则天(新华 1939)</p><p class="ql-block">少奶奶的扇子(华新 1939)</p><p class="ql-block">白蛇传(华新 1939)</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40年代</p><p class="ql-block">西厢记(国华 1940)</p><p class="ql-block">孔夫子(民华 1940)</p><p class="ql-block">塞上风云(中电 1940)</p><p class="ql-block">前程万里(香港新生 1941)</p><p class="ql-block">游击进行曲(香港新潮 1941)</p><p class="ql-block">世界儿女(民华 大风 1941)</p><p class="ql-block">铁扇公主(中华 1941)</p><p class="ql-block">渔家女(中华 1943)</p><p class="ql-block">新生(中华 1943)</p><p class="ql-block">万紫千红(华影 1943)</p><p class="ql-block">日本间谍(中电 1943)</p><p class="ql-block">结婚交响曲(中华 1944)</p><p class="ql-block">红楼梦(中华 1944)</p><p class="ql-block">摩登女性(远东 1945)</p><p class="ql-block">欲望(华星 1946)</p><p class="ql-block">莺飞人间(中电二厂 1946)</p><p class="ql-block">八千里路云和月(联华 1947)</p><p class="ql-block">一江春水向东流(昆仑 1947)</p><p class="ql-block">不了情(文华 1947)</p><p class="ql-block">太太万岁(文华 1947)</p><p class="ql-block">假凤虚凰(文华 1947)</p><p class="ql-block">白山黑水血溅红(中电 1947)</p><p class="ql-block">还乡日记(中电一厂 1947)</p><p class="ql-block">乘龙快婿(中电二厂 1947)</p><p class="ql-block">天堂春梦(中电二厂 1947)</p><p class="ql-block">松花江上(长制 1947)</p><p class="ql-block">风雪夜归人(香港大中华 1947)</p><p class="ql-block">桃花依旧笑春风(香港联艺 1947)</p><p class="ql-block">新闺怨(昆仑 1948)</p><p class="ql-block">万家灯火(昆仑 1948)</p><p class="ql-block">关不住的春光(昆仑 1948)</p><p class="ql-block">小城之春(文华 1948)</p><p class="ql-block">相思债(上海实验 1948)</p><p class="ql-block">遥远的爱(中电二厂 1948)</p><p class="ql-block">大团圆(清华 1948)</p><p class="ql-block">留下他打老蒋吧(东北 1948)</p><p class="ql-block">歌女之歌(香港大中华 1948)</p><p class="ql-block">万众一心(香港新世纪 1948)</p><p class="ql-block">清宫秘史(香港永华 1948)</p><p class="ql-block">qrcode_for_gh_b70212bff23c_430.jpg</p><p class="ql-block">我们</p><p class="ql-block">We</p><p class="ql-block">问君能有几多愁</p><p class="ql-block">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p><p class="ql-block">电影传奇-定军山 之一战成功</p><p class="ql-block">电影传奇-庄子试妻 之天下为公</p><p class="ql-block">早期中国电影(1931年以前)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在大浪淘沙过程中,“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公司构成了三足鼎立;广州、北平、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p><p class="ql-block">1937年后,上海电影业因时局波动而变化,以“明星”消亡、“联华”解体、“天一”南迁为标志,老影业逐步消亡。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黄金岁月和产业蓬勃时期在抗战炮火声中戛然而止。</p><p class="ql-block">从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上海租界为止,上海被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1938年有新华、艺华、国华等私营电影公司拍摄影片。随着新华摄制的影片《木兰从军》上映后的卖座,形成了古装片拍摄浪潮。1941年,时装片取代古装片,新华、艺华、国华、金星等10几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时装片有60部。万籁鸣、万古蟾绘制完成的动画片《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较长的动画片。</p><p class="ql-block">在国民党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领导工作,直接地推动了抗战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政治部三厅领导下,由阳翰笙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迅速投入抗战电影的摄制及其他工作。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国民党直接领导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和1935年成立于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也拍摄了宣传抗日的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p><p class="ql-block">香港到1937年6月底为止,成立了南洋、大观等50多家拍摄粤语片的电影公司。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抗战题材的影片。</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革命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改组的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各厂,利用国民党的电影基地,拍摄进步影片;另一部分参加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对文华、国泰、大同等民营影片公司也采取团结、支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在1946-1949年间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松花江上》、《夜店》、《还乡日记》、《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优秀影片。</p><p class="ql-block">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1947年以该厂部分人员为基础,组成西北电影工学队前往东北。1946年10月在晋察冀军区成立华北电影队。1946年长春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满映”。1946年10月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17辑大型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以及木偶片《皇帝梦》、科教片《预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动画片《瓮中捉鳖》、翻译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东影迁回长春,1955年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北平、上海解放后,在北平、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国民党制片机构,分别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后改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成立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担负领导中国电影工作的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