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 指导教师:冯惠淼  <p class="ql-block">在山西忻州,有一个三面群山环抱,境内四水贯流的县,名曰定襄。没错,这就是我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定襄县辖区的北部和东部有少量的山地;南部有较大面积为山地;西部和中部大面积为忻定盆地(盆地内为平川);总的来看就是辖区的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部为缺口,地形由东向西呈簸箕形。滹沱河是县境最主要的河流,由西向东横贯全境,为全县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保障。</p>  1.何谓定襄  <p class="ql-block">定襄县的名称来源于汉代设置的定襄郡。当时,为了安定边疆,汉王朝将这片区域命名为“定襄”,意为安定辟地。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p>  2.文化遗产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宋代的洪福寺。原为一座寺院。现存坐北朝南正殿五间、东配殿五间、西配殿拆剩两间,南面山门一座和四周围墙。</p>  <p class="ql-block">洪福寺大殿内的宋代彩塑是该寺的典型代表,也是五台山地区寺庙彩塑的瑰宝。正殿佛坛上现存九尊宋代彩塑,极富现实感,生动感,不愧为世间少有的佳品。</p>  <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最大的私人官邸—阎锡山旧居。这是民国时期曾统治山西近40年的阎锡山的一座私宅,位于河边村,建于1913年至1937年,先后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楼、上将军府、东花园、西花园等30多座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27座院落,700余间。</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故居这组气势恢宏堂皇、格局变幻诡奇的近代建筑群,不仅是研究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珍贵实物,也是阎锡山本人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历史遗迹。同时,它又以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全国三大地道战遗址之一—-西河头地道战遗址。定襄县抗战时期为晋察冀边区根据地西线的重要门户,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军事战略要地。战争年代,全县157个自然 村就有80多个挖有地道。</p>  3.文风担当  <p class="ql-block">定襄木雕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006年“定襄面塑”被公布为</p><p class="ql-block">“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4.名吃特产  <p class="ql-block">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种特色名吃,相传为当地进贡宫廷之贡品,如今也是当地民间宴席必备佳肴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淀粉、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制成。具有肉香扑鼻,多食不腻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定襄黄烧饼—山西十大特色名饼之一</p><p class="ql-block">定襄黄烧饼隶属山西十大特色名饼之一。它是一种面制炉烤的实心扁圆形饼子。直径约三寸,厚半寸,整体厚薄均匀,油而不腻,酥而不硬,软而不紧,甜而不淡,嚼而不粘,具有独特的香、甜、软、脆,以及利口等特点。</p>  5.锻造之乡  <p class="ql-block">定襄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在这个颇为低调的晋北县里,却有一门手艺流传百千年之久,那便是打铁锻造。打铁,是定襄代代传承的传统手艺,定襄的锻造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乾隆年间定襄铁制品更是远销绥远、包头等地。作为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法兰出口基地,定襄县1583年就有“一斗芝麻铁匠”的美誉。1963年,第一部“夹棒锤”的诞生加速了法兰产业的发展,现在当地生产出的法兰占全国法兰产量的4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锻造之乡”,是山西省首批打造的十大专业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锻造产业是定襄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关乎数万家庭的生计。2022年,“定襄法兰”成功入选山西省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制造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兴。对于定襄人来说,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实绩。此刻的定襄,因为法兰锻造业的深厚底蕴,铸造了其经济强劲的硬核支撑,增厚了专业镇的坚实底气。</p>  <p class="ql-block">在这趟探寻山西定襄的旅程中,我们共同领略了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之美。定襄,一个名字中蕴含着历史沉淀与地域特色的地方,用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过往与现在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