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安阳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安阳市素有“七朝古都”之称。有盘庚迁都于殷、商王武丁中兴、奴隶傅说拜相、女将军妇好请缨、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门豹投巫治邺地、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窃符救赵、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三朝宰相韩琦三治相州、抗金名将岳飞尽忠报国等名人轶事。</p> <p class="ql-block">商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成果,具有全球意义。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安阳殷墟纳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甲骨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充分彰显了商文明在人类众多原生文明形态中不可动摇的世界地位。</p> <p class="ql-block">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p> <p class="ql-block">商文明以浩浩汤汤之势推动中华文明的齿轮,在历史的长卷中晕染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商文明上承史前与夏代,下启周秦,为寻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提供了可靠证据,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馆新馆建筑呈现鼎形,矗立在水中央,大门上方是甲骨文字“大邑商”三个字。外观为青铜饰面幕墙,像一座从商代款款走来的青铜鼎。</p> <p class="ql-block">以夏商周断代工程为节点,关于历代都邑年代与性质的认识趋于一致,绵延近六百年的商史画卷历历在目商代都邑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先商、早商、中商、晚商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清晰呈现出以都邑为中心的王权国家的政治地理图景。</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1976年发掘的一座殷代王室墓。墓扩为竖井形,随葬器物分7层埋入,有青铜器、玉器、宝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共计1900余件。另有货贝6800余件。根据墓中所出的铜器铭文和甲骨卜辞中的有关记载,此墓墓主是殷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是华夏最早的巾帼将军,庙号辛,于武丁时期。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殷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国、礼制和铜器断代以及古代科技等问题,都有重要诚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亚长"墓是</span>2000年殷墟继妇好墓、亚址墓之后殷墟又发现的第三座保存完好的高等级贵族墓葬。透物见人,墓葬是墓主生前世界的缩影:觚爵鼎拿、璧琮戚玦,体现亚长的位高权重;钺刀戈矛、车马辎重,彰显亚长的赫赫军威;锌凿铲刀、璜环笄觞,再现亚长的生活场景,揭开了尘封三千年不为人知的史实,呈现了亚长鲜活立体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车辚辚马萧萧”殷墟车马遗迹展。</p><p class="ql-block">展厅内23座车马坑遗迹矩阵式陈列,展示了商代装饰华丽、结构精巧、机动灵活的马车,这也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马车实物。马车多埋于大型墓葬附近或墓道内,以车、马、人合葬居多。</p><p class="ql-block">拂去历史尘埃,黄土下的马车徐徐显现。浩浩荡荡的马车、华丽精巧的车马器,再现了商人精于创造的智慧才干和千里驰骋的宏大图景。商代马车以广阔的视角展现着交通工具在社会生活、四方征战、礼制建设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现着3000多年前东西方历史文化的交流互鉴与革新。</p> <p class="ql-block">商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辉煌篇章。商文明中绚烂的历史文化、神秘的历史文献、多姿多彩的历史文物和深远的历史文化影响给后人留下无穷的思考和研究空间。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科技文明等共同建构了早期中国的出彩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