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秋泰和,丹桂飘香。国庆75周年,也是平潭解放75周年。10月1日下午,我和平潭作家协会主席余小燕、平潭民间文艺家协会詹立新主席等相约前往福胜东路,拜访平潭文化界老前辈、福建省东岚经济发展促进会文化专委会顾问吴金泰老师,带去了节日祝贺和问候,聆听吴老对于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文化创新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建议与指导。</p> <p class="ql-block"> 吴金泰老师精神矍铄,一声“客气啦”,热情接待了我们,他对余小燕老师当选平潭作协新一届主席表示衷心祝贺!还说:“巾帼不让须眉”。吴老端出平潭花生招待大家,风趣地说:“平潭人讲,喫花生,讲冇话。”</p> <p class="ql-block"> 基于年轻一代对吴金泰老师的认知,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低调谦逊的文化名家,资深的文史学者,平潭20世纪70—90年代文化界风云人物,原平潭县文化馆馆长、平潭县文化局局长、平潭县文联主席、平潭政协办公室主任、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新中国首轮《平潭县志》主编、政协岚涛诗社社长等职。在我心里,吴金泰老师是平潭“活字典”“数据库”和“百科全书”,是平潭文史编纂方面的解释权威。他学问高深,堪称文化先进;精益求精,当属学界楷模。</p> <p class="ql-block"> 吴金泰老师才思过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思路敏捷,文笔了得,很早就是省作协会员。殊不知,吴金泰老师也曾是平潭乃至省内知名的编剧大家。他是福建省戏剧家协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诗词学会会员,他多年从事地方戏曲剧本创作,创作多部历史剧,并多次获奖,其中闽剧《柴娘婚》、现代闽剧《中秋泪》分别参加省汇演、调演,或剧奖和剧本创作奖,后赴京汇报演出,获得戏剧界好评。他和陈道贵老师一起,被称为“岚岛双雄”(戏剧界),他参与主创的历史故事剧《汉宫梦》和《中秋泪》分别获得优秀剧作奖,并列入省戏曲志和《中国戏曲志》。他与王羚合作《南归梦》获田汉剧作奖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根据全国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统一部署,平潭于1984年开始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轮(首轮)《平潭县志》编纂工作。时县委、县政府成立平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俗称“县志办”),张伟翔先生作为平潭文化界知名人士、县地方志编委会成员,兼任办公室主任一职10多年,直至退休。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平潭地方志事业的奠基人。但因缺乏修志人员,前期工作进展缓慢。</p> <p class="ql-block"> 1995年5月,中共平潭县委、县人民政府进一步健全修志机构,发动各部门、单位参与修志,并邀请县内史界人士各方配合,共同协作,终成卷帙,被称为2000年版《平潭县志》。这版县志全书36卷,共120万字,堪称平潭的“百科全书”,吴金泰老师就是主编。这一成果,改变了吴金泰老师的文学创作方向和文化工作重点。从此人们一提起平潭县志,第一想到的就是吴金泰老师。</p> <p class="ql-block"> 平潭地方志编修,是传承百余年的传统。根据史料,平潭地方志编修始于明嘉靖年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止,先后编成《海坛记》《平潭名胜记》《人物志》和《平潭乡土志》等,但多已失传。首版县志编修,可以追溯至民国时期。1921年1月,县知事黄履思倡修《平潭县志》,翌年修成。全书34卷,20余万字,俗称“民国版《平潭县志》”。</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至2020年,平潭先后开展两轮地方志编纂工作。其中首轮县志编纂始于1984年,上限不限,下限断至1995年,于2000年出版发行。其间,林文宝县长、张伟翔先生、念克谦先生、吴金泰老师、吴正寿先生,以及吴兆刚、林成荫、李积安、黄跃平、林猛等新老地方志工作者都为首轮《平潭县志》的编纂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2000年版《平潭县志》全面记述了1995年以前平潭历史情况,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以及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第二轮平潭县志,始于2005年,2022年出版发行;上限自1996年开始,下限断至2008年。从2005年5月起至2019年12月,第二轮县志历经前期动员、制订编目和补充资料、分纂初稿和资料补缺、总纂合成和征求意见、县志总纂稿件审定验收等五个阶段,凝聚了参与人员的无数心血。全书分为八卷,共112.5万字,内容涵盖境城区划、人口民族、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p> <p class="ql-block"> 面对史料短缺、专业修志人员少、资金不足等问题,吴金泰老师曾多次带领新修县志副主编李积安老师、黄跃平老师等,坚持精品立志、潜心修志,存志资政,存史励人。第二轮《平潭县志》客观记述了1996—2008年10多年期间平潭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发展历程,生动再现广大平潭人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艰苦奋斗、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平潭军民团结一心、携手共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景写照,也是继前两版《平潭县志》之后,平潭地方社会科学文化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成果。</p> <p class="ql-block"> 看着吴金泰老师工作室书橱满满当当的史志全书,就能体会到他作为文化人辛勤耕耘所付出的心血和作出的默默无闻贡献。吴金泰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平潭不是没有文化,是缺少挖掘,是各方面缺乏,特别是人才缺乏,导致的。我很希望出版一本《海坛水师史略》,近代211年的两岸换防历史,平潭出现那么多水师千总、把总和总兵,不可能是空穴来风的;还有黄檗文化、隐元禅师的历史资料,我们研究不足。九十年代平潭创业史,平潭参与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发展基建产业贡献事迹,故事与传奇,都要记录、整理。平潭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在两岸融合发展、平潭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历史渊源联系,今后更显重要,很多工作有待挖掘、研究和弘扬,为一岛两窗三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文史支撑。”</p> <p class="ql-block"> 杖朝之年,鸿鹄之志。吴金泰老师已是功成名就的文化巨匠,但他虚怀若谷,仿佛是初出茅庐的一位后生,斗志昂扬,真是:心事浩渺连广宇,敢有歌吟排海来。正因为他的雄心壮志,让我们这些浅学之辈,相形见绌。</p> <p class="ql-block"> 吴金泰老师这一代人,经历太多的人生波澜,受尽折磨、委屈,意志力非常坚定;那一代人求知欲渴,博览群书,阅读能力超强,全身心读书,知识面广;经历三年自然灾害,饥寒交迫,珍物惜福,也养成勤俭习惯;个人事小,集体为要,这是吴老这一代人身上最大的特点,毫不利己,大公无私。</p> <p class="ql-block"> 吴金泰老师又抓一把花生放到我们手里,意味深长地说:“平潭的花生够味儿,有嚼劲,空壳少。以前说,穷山恶水出刁民。我想,不战天斗海,平潭人能有今天吗?这种“刁民”,还真不嫌多。”</p> <p class="ql-block"> 不觉间,已是傍晚时分。我们依依向老师话别,吴金泰老师起身,从柜子里、书架上拿出《平潭军事年鉴》《剑农吟稿》(翁作春诗词)《咏怀录》(林福如家族)《走进苏平》等书籍,签赠予我,沉甸甸,意切切,温暖着我,也激励着我 ......</p> <p class="ql-block"> 下楼时,我回望一下吴老的身影,他还在那挥手,犹如一盏灯,照着我前行。</p> <p class="ql-block"> 特别声明:本期推送的文章中所使用或引用的个别网络下载的图片和历史资料,谨郑重向各位图片摄影者和文史作者表示诚挚的感谢。文章撰写中如有不妥之处,也敬请大家见谅。欢迎大家发言、关注、收藏、转发。欢迎乡亲乡贤及“东岚人”投稿,稿件内容包括word文本+相关图片视频,或已编辑好的美文。联系电话:19959370359。本文来源于《黄檗周刊》福建作家念家圣撰写。</p><p class="ql-block"> 作 者:念家圣/文. 图</p><p class="ql-block"> 编 辑:念 龙 林清怡</p><p class="ql-block"> 审 核:郭祖兴 念孝明</p><p class="ql-block"> 监 制:郭祖兴 冯秉瑞 杨际岚</p><p class="ql-block"> 【岚源文化】《带您读平潭》第34期第4篇(共167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