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乌兰夫(1906年12月23日—1988年12月8日),曾用名云泽、云时雨,化名陈云章。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蒙古族。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将军衔。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等职。</p><p class="ql-block">1988年12月8日,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因病逝世。</p> <p class="ql-block">传奇的开国上将:祖孙三代都曾主政内蒙古,孙女已被调离履新职</p><p class="ql-block">1947年春,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新任主席乌兰夫站在呼和浩特的城楼上,眺望着这片广袤的草原。他的心情无比激动 - 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内蒙古终于实现了统一。但更艰巨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 如何带领这片土地走向繁荣?</p><p class="ql-block">草原上的传奇家族</p><p class="ql-block">乌兰夫家族可以说是内蒙古近代史上的传奇。从爷爷到孙女,三代人先后掌舵内蒙古,为这片土地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不过,他们的成功可不是靠"拼爹"来的。每一代人都是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爬到高位的。</p><p class="ql-block">乌兰夫:从地下工作者到开国上将</p><p class="ql-block">乌兰夫,原名云泽、云时雨,1906年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乌兰夫小时候可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当大官。1906年出生的他,从小就对家乡的贫困状况感到不满。20岁那年,他加入了共产党,开始了地下革命工作。</p><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内蒙古可不太平。日本人觊觎这片土地,还拉拢了一些蒙古王公。乌兰夫看不下去,决定亲自去劝说德王。结果?德王压根不听,乌兰夫险些没命。</p><p class="ql-block">这下可把乌兰夫惹毛了。他一回去就开始筹划武装起义。1936年,他领导发动了百灵庙暴动,打响了内蒙古抗日的第一枪。毛主席听说后,亲自召见了乌兰夫,还送了他一把手枪。这下乌兰夫可来劲了,回去就组建了一支"不穿军装的八路军"。</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乌兰夫成了开国上将,还当上了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他提出了"承认历史,照顾现实"的十六字方针,成功实现了内蒙古的统一。乌兰夫这一生,可以说是把自己的命运和内蒙古的发展紧紧绑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乌兰夫</p> <p class="ql-block">布赫:继承父业的接班人</p><p class="ql-block">布赫,1926年生于内蒙古。乌兰夫的儿子布赫,从小就耳濡目染革命思想。13岁就跑到延安参加革命,16岁就入了党,可以说是根正苗红。</p><p class="ql-block">布赫继承了老爸的衣钵,也在内蒙古干起了实事。他特别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还因此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改革开放后,布赫更是带领内蒙古搞起了经济建设,让这片草原焕发出新的生机。</p><p class="ql-block">布赫当政期间,几乎跑遍了内蒙古的每个角落。他不是去走过场,而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这种为民服务的精神,让他在内蒙古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一点不比他老爸差。</p> <p class="ql-block">乌兰夫和儿子布赫</p> <p class="ql-block">布赫</p> <p class="ql-block">布赫在蒙古族青年中</p> <p class="ql-block">布小林:巾帼不让须眉</p><p class="ql-block">到了第三代,乌兰夫家族出了个女将 - 布小林。布小林,1958年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家族姓“云”。别以为她是靠家族关系上位的。布小林可是从最基层做起,当过知青、当过护士,一步一个脚印爬到了高位。</p><p class="ql-block">布小林继承了爷爷和父亲的为民情怀。当了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后,她多次深入基层调研,特别关心牧区发展。她还反对唯GDP论英雄,为内蒙古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2021年,布小林离开了工作了40年的内蒙古,到中央任职。这一举动,也为乌兰夫家族三代主政内蒙古的传奇画上了句号。</p><p class="ql-block">一门三代,同心为民</p><p class="ql-block">乌兰夫家族能在内蒙古这么受欢迎,靠的可不是权势。他们家的传家宝是什么?是为民服务的精神。</p><p class="ql-block">乌兰夫年轻时冒着生命危险搞革命,就是为了让内蒙古摆脱日本人的统治。当上了大官后,他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经常和老百姓坐在一起拉家常。</p><p class="ql-block">布赫继承了老爸的作风,当了自治区主席后依然保持着平易近人的态度。他经常下基层调研,为的就是了解老百姓的真实需求。</p><p class="ql-block">到了布小林这一代,虽然是"官二代",但她从不摆架子。当了主席后,她多次深入牧区,和牧民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p><p class="ql-block">正是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让乌兰夫家族赢得了内蒙古人民的拥护。他们,也成为了内蒙古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草原上的权力更迭</p><p class="ql-block">乌兰夫家族三代人主政内蒙古,看似一家独大。但实际上,这期间内蒙古的权力更迭也是跌宕起伏。</p><p class="ql-block">乌兰夫时期,内蒙古刚刚统一,百废待兴。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平衡各方势力,稳定局势。为此,他提出了"承认历史,照顾现实"的方针,既尊重蒙古族的传统,又照顾到现实需求。这一做法,有效化解了民族矛盾,为内蒙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到了布赫时期,内蒙古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成了新的挑战。布赫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一思路,为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布小林上任后,面临的是如何在新时代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她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兴产业。同时,她还特别重视民生问题,多次深入基层调研,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p><p class="ql-block">三代人虽然都姓乌兰夫,但他们面对的挑战各不相同。他们能在不同时期都取得成功,靠的是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服务的初心。</p><p class="ql-block">乌兰夫家族三代人主政内蒙古,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启示。</p><p class="ql-block">首先,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做官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服务人民。无论是乌兰夫冒着生命危险搞革命,还是布赫、布小林深入基层调研,都体现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其次,他们说明,即便出身名门,也要从基层做起。布赫和布小林都是从最底层开始,一步步爬到高位的。这种做法,不仅让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也赢得了群众的信任。</p><p class="ql-block">最后,乌兰夫家族提醒我们,要与时俱进。三代人面对的挑战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能根据时代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内蒙古不断向前发展。</p><p class="ql-block">乌兰夫家族的传奇,不仅是内蒙古政坛的一段佳话,更为我们今天的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p> <p class="ql-block">在苏联莫斯科中山 大学学习时的乌兰夫。</p> <p class="ql-block">开国上将乌兰夫,祖孙三代主政内蒙古,儿子副国级,孙女正省级</p><p class="ql-block">在内蒙古的广袤草原上,乌兰夫的一生如同这片土地一样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1906年冬天,乌兰夫出生在塔布村,一个遍布蒙古包和羊群的小村庄。从小,他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天性聪慧的他很早就展现出对学习的渴望。</p><p class="ql-block">1925年,乌兰夫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人生轨迹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入党后不久,他被派往远在苏联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学习。在那里,他不仅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在学成后担任了翻译,这段经历深刻塑造了他日后的政治观和工作风格。</p><p class="ql-block">1929年,乌兰夫满载着知识和理想回到了祖国。他立即投身于秘密的革命活动中,他的智慧和勇气使他很快在党内崭露头角。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这些年里,他与许多志同道合的战友一起,共同策划和执行了无数次的地下活动和战役,有时候是夜深人静时在藏身之地制定策略,有时则是在战火连天的前线指挥作战。</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初,乌兰夫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内蒙古的自治和建设上。他首先担任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主席,后来又成为了自治区委员会的书记。在这一职位上,他特别关注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团结,经常深入基层,与牧民们坐在一起,听取他们的意见和需求,致力于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p><p class="ql-block">1954年,乌兰夫的政治生涯达到了一个新高峰,他被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在这个岗位上,他不仅继续关注内蒙古的发展,还参与了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规划工作。他在多个重要会议上提出的政策建议,往往反映了他对中国各族人民深厚的关怀和责任感。</p><p class="ql-block">1976年后,乌兰夫将军的政治生涯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他不仅成为中共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还被任命为中央统战部部长。在这一角色中,乌兰夫不遗余力地修复了统战、民族和宗教领域的混乱局面,这一时期的工作让他深感责任重大。</p><p class="ql-block">在他的主导下,起草了“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国第一部关于民族自治的法律,乌兰夫对此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他经常与各族代表深入讨论,确保法律草案既符合国家统一的大局,又能兼顾各民族的实际需要。通过这一法律的实施,乌兰夫希望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多民族国家。</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乌兰夫的儿子布赫,也在走自己的政治道路。1939年,年仅13岁的布赫被送往延安,那里的生活和革命氛围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中。成为共产党员后,布赫回到内蒙古,开始了他的基层工作。在父亲的熏陶下,布赫展现出了非凡的工作能力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这些品质使他在1982年至2003年间两度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p><p class="ql-block">布赫的女儿布小林也继承了家族的政治热忱。她从小就对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受到父亲的影响,积极参与青年政治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视野。</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动荡的六十年代,年仅八岁的布小林见证了家庭的风雨飘摇。她的祖父乌兰夫、父亲布赫以及叔叔们在政治风波中受到牵连,被迫离开家人。在这段困难时期,布小林与坚强的祖母相依为命,尽管幼小的她还不能完全理解周遍的混乱,但家庭的团结给了她极大的安慰和力量。</p><p class="ql-block">随着文革的结束,布小林的家庭逐渐恢复了平静。1976年,她踏入了社会,开始在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的温根公社插队。在那里,布小林体验了与众不同的乡村生活,这段经历深刻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不久后,她决定报名参军,希望通过军旅生活进一步磨炼自己。</p><p class="ql-block">1980年的秋天,布小林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在那里,她不仅学习法律知识,更深入探讨了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内蒙古大学执教,将自己的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年轻一代。但她的仕途并未就此停滞,不久后她转至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法规处工作,正式踏上政治生涯的征途。</p><p class="ql-block">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布小林以其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同事和上级的尊重。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奉献,她在2016年被任命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这一职位是对她长期服务和贡献的最高肯定。</p><p class="ql-block">同时,乌兰夫将军的家族中还有其他成员在政治舞台上活跃。她的叔公孔飞曾是一位有着辉煌军事背景的开国少将,他在1977年后担任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继续家族在政治、军事上的卓越传统。</p><p class="ql-block">这样一个家族,以乌兰夫将军为先,布赫为继,再到布小林,不仅是政治领导的代表,更是一代又一代为国家的发展、为民族的团结不懈奋斗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乌兰夫同志与乌兰牧骑队员亲切交流</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87年,乌兰夫和儿子布赫的合影。尽管乌兰夫身居高位,但他仍过着简朴的生活,只有两套中山装,不舍得丢弃那破烂的衣服。他不追求奢华,反而钟情于淳朴与真实。1988年12月8日,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因病逝世。</p> <p class="ql-block">1987年8月乌兰夫率团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期间,和身边工作人员在新城宾馆散步。乌兰夫右后侧为王树盛。</p> <p class="ql-block">1987年8月,身穿蒙古袍的乌兰夫(右)和习仲勋率中央代表团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 周年庆典。</p><p class="ql-block">1983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提名李先念、廖承志分别作为国家主席、副主席的候选人。然而,在正式选举前8天的6月10日,廖承志突发心脏病逝世。</p><p class="ql-block">中央政治局紧急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乌兰夫作为替补候选人。6月18日,乌兰夫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成为唯一一个少数民族出身的国家副主席。这时,他已经77岁了。</p><p class="ql-block">当时,习仲勋担任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并主持书记处的日常工作。两位老友在民族和统战事务中密切合作。习仲勋后来在回忆与乌兰夫的交往时说:“在几十年的长期相处中,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问题,对贯彻和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问题,都能坦诚交换意见,互相帮助,密切配合。”</p><p class="ql-block">乌兰夫和习仲勋相交很深。乌兰夫虽较习仲勋年长,但很尊重习仲勋,很赞赏他的领导水平。习仲勋则认为,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像乌兰夫这样的少数民族马克思主义者很少,各级都要有这样一些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干部。</p><p class="ql-block">1986年12月23日,乌兰夫80大寿,习仲勋亲自送来用菠菜做的“翡翠长寿面”为他祝寿。</p><p class="ql-block">198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0周年,中央决定派出高规格的中央代表团参加庆祝活动。代表团由乌兰夫任团长,习仲勋为副团长。这是乌兰夫最后一次回内蒙古。王树盛和底润昆都作为随行人员参加。</p><p class="ql-block">王树盛感到,乌兰夫和习仲勋配合非常默契。乌兰夫考虑到自己长期在内蒙古群众中的声望,经常在有外出活动时托词不与习仲勋一同前往,以便让习仲勋成为群众注意的焦点,自己换个时间再去一次。习仲勋则每次出去,都会说一句:“我代表乌兰夫同志来看望大家来了!”</p><p class="ql-block">这是底润昆第二次陪乌兰夫回内蒙古。第一次是在197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时,乌兰夫担任中央代表团副团长,团长是陈锡联。但乌兰夫却永远是众所瞩目的焦点,他走到哪,人们就追到哪。</p><p class="ql-block">乌兰夫视察刚刚落成的内蒙古彩电中心大楼时,工作人员向他汇报:“总控室已经和各个盟连上了,乌兰夫同志想和任何盟说话都能说上。”乌兰夫对底润昆说:“怎么事先没跟我说,老底快给我起草个稿子!”底润昆边随着陪同的队伍前行,边趴在窗台等地方写,半个钟头后为乌兰夫起草出了一份简单的讲稿。</p> <p class="ql-block">1987年,彭真、乌兰夫、邓颖超一张罕见的留影,照片中的他们都已经是耄耋老人了,仍然坚持工作,看上去精神矍铄。</p><p class="ql-block">邓颖超老人是周总理的妻子,享有崇高的威望,她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工作,无怨无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