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座平凡无奇、海拔不过四十米,面朝黄海,背倚胶东半岛的小山丘,仅凭想象,怎么也无法与高山大川、名胜古迹联系起来。但,因明朝初期,在此设立海防卫所,为传递军事信息在其顶端建立烽火台,而得名烟台山。十九世纪中叶,又因西方列强开埠通关,随后建城而取名,这座山便成为烟台这座城市的根脉源头。</p><p class="ql-block">山前的街道两旁,一色的民国时期建筑掠过车窗。车至烟台山,抬眼望去,进口的山石上“烟台山”三个鎏金大字,在满山青黛、点点楼阁之下熠熠生辉。乘电瓶车沿山路而上,绿树掩映中,第次错落着一栋栋欧州风格的外国领事馆建筑,像似身处异域,时光穿越。犹如上海的租界、青岛的红房子、哈尔滨的大教堂、阿尔山的网红火车站。与这种别致建筑的触目间,是被凌厉的鞭子抽在身上的耻辱。它像陈年的狗皮膏药,揭开就是历史的伤疤。循路而上,一座巍巍的烽火台迎面而来,它挺拔伟岸,故垒萧萧。它灰青色的厚重,浑圆刚直的威严,在座座色彩斑斓的欧式建筑中,昂首挺胸,俯视群小。它是历史的老者,历经六百年潮起潮落,守护着这片祖国的海岸。及至山巅,举目仰望,一座白色灯塔像擎天一柱,直冲云霄。乘电梯直升十一层顶端,远眺大海,万里浩渺,环臂一抱,海天入怀;俯视山城,楼宇参次,放眼一望,海市盈眸!细雨蒙蒙的烟台山,给了我无尽的壮思和暇想。</p><p class="ql-block">回望烟台山,觉得它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它确像一座历史的瞭望台,六百年前的烽火台卫士,望到的是敌情狼烟。而今天的我,望到的却是海天风光、盛世繁华;它更像是一座纪念碑,隽刻着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也深深地烙上了我们民族的屈辱印记;它是我们民族的一段历史,经历了时代的洗礼,见证了民族的兴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