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博物馆一一北京人新的文化″码头"

<p class="ql-block">自去年底开馆的大运河博物馆,至今观展热度不减。乘着秋意,进馆观展,大概是比较愜意的观展感受!</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图书馆外观!</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内景</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馆内,闸门的造型,仿佛引领参观者回到昔日运河繁忙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漕船似穿越时空,来到通州码头!</p> <p class="ql-block">漕船模型旁放学后观展的学生,及晚间观赏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漂亮的内景,走廊似运河河道,屋顶象张扬的风帆!</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栏杆的装饰一一浓浓的京味!</p> <p class="ql-block">珍贵的青花瓷的展品一一张显着china国风!</p> <p class="ql-block">黄釉瓷罐与壁画的景山呼应成趣</p> <p class="ql-block">大运河博物馆内景</p> <p class="ql-block">铜坐龙 金(1115一1234) 北京市房山区金陵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灰陶刻花藻盆 五代(907一960)</p> <p class="ql-block">灰陶堆塑花卉器盖 五代(907一960)北京市丰台区洋桥赵德钧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石佛头 唐(618一907)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北护城河出土。</p> <p class="ql-block">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及金沙文物的到来,把大运河博物馆开馆以来的观展热潮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此次三星堆文物的抵京,是三星堆遗址自2019年以来最新一轮发现的首次大型巡展的第二站,第一站是2024年春,上海的特展。展中有三星堆体量最大的青铜面具;有完整的″三星堆人"全身像;有″三星堆人"把神兽戴在头上的青铜形象;还有"三星堆人”把神兽踩在脚下的青铜形象;还有稀少的三星堆女人形象.......,实属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及金沙文物特展门楣</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及金沙文物展入门处</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复制品)前观展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有序排列的三星堆青铜面具,每天接待着数以万计的参观者!</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复制品) 原品系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扭头跪坐青铜人像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4号坑出土。这种姿势的人像从未在其它青铜时代遗址出土过,在三星堆遗址也只发现三件,尤以这件纹饰最清楚,故最具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扭头跪坐青铜人 金杖 青铜面具</p> <p class="ql-block">青铜太阳形器 商代晚期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罍 四川雅安荥经同心村M21出土</p> <p class="ql-block">这件罍于1986年出土,在器表有一副画,一座祭坛,右边为一树木状,左边为一玉璋,中间有太阳与鸟,这一场景与三星堆发现,有一定契合度,或为祭祀场景的再现。</p> <p class="ql-block">铜人头像 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1号坑出土,三星堆青铜人像的系列头像和面具都很夸张,而这个头像很写实,头像面部线条柔和,蒜头型鼻子,口型正常,没有其它头像夸张的口型,看似也不威严,是一副温柔女性形象,这便是迄今三星堆出土的唯一的女性形象。</p> <p class="ql-block">男性形象</p> <p class="ql-block">金面具青铜人像 商代晚期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发辫</p> <p class="ql-block">铜兽面 商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戴冠纵目青铜器 1986年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高发青铜人头像 商代晚期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兽首冠人像 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这位″三星堆人"把神兽戴在头上了!</p> <p class="ql-block">青铜跪坐人像 商晚期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8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这些小铜人造型生动,形态各异,但只有成人一指高。</p> <p class="ql-block">青铜龙形器 商代晚期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这件青铜器,头生双角,吻鼻修长,牙齿锋利,身长如蛇,一看便知,此乃龙也!</p> <p class="ql-block">青铜眼形器一组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人可能信仰眼睛,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多种青铜及金箔眼睛,有完整的,有两半的,四半的......</p> <p class="ql-block">金面罩 商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左 跪坐人像 商 右鸟足人身像 商2022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8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竖披发青铜立人像 商2021年广汉三星堆8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的青铜面具不少,但通体的″全人"却少见,这青铜直立人,身高1米,青铜″小哥"肌肉结实,还有让人销魂的″翘臀",″小哥"还留着别致的″背头",且发梢向前!男性荷尔蒙爆满!</p> <p class="ql-block">金箔虎形饰 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1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左 石硊人像(晚商至西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右 石虎(晚商至西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石跪人像,在金沙遗址共出土10件,跪坐人像头顶为中分发式,四角高翘,脑后有辫发两束,发束并为一股直垂于后背的双手之间。裸体,双膝屈脆,双手被绳索反缚。</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兽 商代晚期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为什么称之神兽,因为它们体型像狗,长着兔子般的耳朵,形似马的蹄子,头上还有向前卷曲的角!</p> <p class="ql-block">铜神兽 商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8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这位″三星堆人”把神兽踩在了脚下!</p> <p class="ql-block">此神兽是三星堆遗址迄今发现的最大青铜神兽,其腰部有的焊接痕迹表明这件神兽大概是器物基座。</p> <p class="ql-block">青铜虎头鸟座 商代晚期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8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顶尊跪坐人像 商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7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蛇(头、身、尾) 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盉 商 四川成都中海国际社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面具 商代晚期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3号坑出土,是迄今发掘体量最大的三星堆面具,高71厘米,宽度131厘米。</p> <p class="ql-block">在青铜大面具后隐藏三个小朋友,足矣!</p> <p class="ql-block">这是之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纵目青铜面具,相形见小!</p> <p class="ql-block">单翼铃 商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山土</p> <p class="ql-block">石蛇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蛇纹圆角梯形金箔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金喇叭形器 晚商至西周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陶鸟头勺把 商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铜鸟 商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四节玉琮 商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太阳形器 商代晚期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自2024年6月27月三星堆与金沙文物特展,引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观展热,至″十一"长假,此展已近尾声,但观展余热未了。就三星堆文化本身及后续的金沙文化而言,深深打动观众的是看得见的美、感受到的是神秘感及震撼!当观众走近它们,穿越时代,透过特有的青铜器、石器、陶器、金器及材料和工艺,看到古蜀人的遗存,领略到他们对所处遥远时代的充分表达,这种表达既有时代文化的共性,更有区域文化的鲜明个性,其融汇与创新并行不悖,这也是中华文明能量广大而久远之气象的原因所在,对于观众而言,这也是观展的魅力之所在!再会三星堆及金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