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喜欢轻风徐来,水波不兴</p><p class="ql-block"> ——读《社戏》小感</p><p class="ql-block"> 苏轼的《赤壁赋》中有“轻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句子,读来总会令人沉浸于那夜泛舟江上的悠闲雅致。这月下的恬淡景象,不免使我想起了鲁迅《社戏》中的江南的夜晚了。</p><p class="ql-block"> 明月朗照之下,一群孩子驾着那只白篷船如一条大白鱼在水上蹿,他们时而摇橹,时而撑篙,欢欢快快,从从容容,那只大船好像他们涂抹生活的大笔,恣意、潇洒。我们于空灵的夜下似乎望到两岸的豆麦和水底的蕴藻了,缠缠绵绵的,目遇成色,纠缠着作者的情,撩拨着读者的心。试想,朦胧的月色下,江南水乡安然地存在,似一个轻纱般的梦。当小说的笔触波动到江南的水以及与水相关联的事物时,自然会令人想到静谧、柔和、唯美。进而煽惑着读者去想象水乡的绰约风姿了。</p><p class="ql-block"> 但凡提到江南,总是让人想到水,水是江南的魂,有了水江南才壮阔、才灵秀,就如同李逵腰间的板斧和林黛玉手中的帕子,没有这典型的道具,人物似乎就索然了,景物也是如此吧!古人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佳句,诗人还有“水面初平云脚低”的感叹,这些都是对水的赞咏。灵动的水是江南的血液,淘米、做饭、出行、住宿……这些都是上演在水上。水关乎生活,甚至生命。</p><p class="ql-block"> 鲁迅笔下的江南少了些繁杂,因为小孩子成了主角,他们出没于乡间,泛舟于河上,他们生活中少了柴米油盐,有的只是活力、天真与释放,即便是用盐和柴煮罗汉豆,也只是天性的一种释放而已,否则哪有“再也没有吃到那夜的好豆”的话在嘴里咕噜着呢?水养育了少年们的肉体,也丰盈了他们的精神。这个静谧又充满活力的江南水世界,我想就是作者印象中的童年的梦幻世界。也许,作者眼中的现实的江南乡村并没有那么美好,但我们通过他的作品总愿意看到那群少年在水波不兴处,驾着徐风,泛舟河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