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晋江安平桥

乡间小道

<p class="ql-block">安平桥是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为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位于泉州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曾是泉州与漳州、广州等地区联系的要道。因桥长五华里,俗称“五里桥”,因安海古称安平,故此桥被称为“安平桥”。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十八景之“安平飞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黄护和龙山寺僧智渊各施钱万缗倡建,桥未就。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郡守赵令衿再造,越年建成,历时14年。明清时期多次重修,最近一次大修为20世纪80年代。</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以睡木沉基法叠砌石墩,乘浪潮涨舟,安平桥共有石砌桥墩360 座,桥面由条石铺就,石板长5-11米。两侧护以花岗岩栏杆,水中建有五座石塔,桥上筑有五座憩亭、雕有护桥将军等。水心亭石柱镌刻 “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的联语,赞颂精神智慧和物质文明创造的“海丝”胜迹。</p> <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国保单位安平桥 (晋江段)文物保护,工程实施期间,禁止通行,敬请见谅!因上述原因,仅游览了安平桥东侧一小段,遗憾!</p> <p class="ql-block">景区主要包括三里街、白塔凌霄、安平桥、水心禅寺、澄渟院、中亭、欧阳 之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振万园、鹿径水云、鹄渚听鹂、 民俗及人物主题雕塑等景点。</p><p class="ql-block">现安平桥桥上有亭5座,门楼2座,塔6座。5座亭即桥东端的超然亭、桥中的水心亭以及桥西端的海潮庵,桥身中段建有2座憩亭;2座门楼,即桥东的望高楼、桥西的听潮楼;6座塔,即桥东端的瑞光塔和桥身中段水中筑有的4座方形小石塔,中亭1座球形石塔。</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全景图(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瑞光塔,俗称“白塔”,又称“西塔”“文明塔”,位于安平桥东端桥头的超然亭的东北侧,系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安平桥建成,乡人以造桥余资建造。</p><p class="ql-block">该塔通高20.55米,为5层六角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层层收分,内有旋梯可通达。底座为石构,特别是六角形基座拐角处均有一尊石浮雕力士承托,每个力士造型各异,动作夸张,表情极为生动。每层均有6个塔檐,除第五层设6个拱门外,其余4层只有对着安平桥的西面设一拱门,余下五面只设拱形龛,第四层起有圆木塔心柱支撑塔盖和塔刹,塔刹为葫芦刹,因塔体外抹白灰土,得名“白塔”。白塔作为安海港航标塔,有“金标涌地,映荫海市万家”之誉。明清时多次重修,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后曾易名“文明塔”,白塔由航标塔转赋予文峰塔的功能,有“白塔点灯,金榜题名”的佳话流传。</p> <p class="ql-block">超然亭</p><p class="ql-block">位于安平桥东端桥头,祀观音,面阔一间,砖木石结构,以桥亭为拜亭,明代重修。清道光年间,分香中亭佛祖于此奉祀。亭东侧桥头入口处左右分立两尊背靠望柱的南宋石将军。超然亭旁有澄渟院,1938年弘一法师来安海弘法驻锡于此,并留下门匾石刻“澄渟院”和门楹联石刻“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等墨宝。</p> <p class="ql-block">桥东望高楼,俗称“隘门”,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东西朝向,两层硬山顶砖石结构楼阁,铺设楼板,下为拱门,桥从拱门通过。东侧门楼上嵌有楷书“望高楼”“金汤永固”等石匾,均为清同治甲子(1864年)仲冬重修时黄章烈所题。西侧门楼上嵌有“寰海镜清”石匾,为“同治甲子小春閤镇公立”。</p> <p class="ql-block">水心亭,俗称“中亭”,因早期奉祀泗洲佛,也称“泗洲亭”。</p><p class="ql-block">明崇祯郑芝龙修中亭,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迁界”,包括中亭在内的桥上所有建筑物全部被焚毁。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复界后,施琅捐资修复。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中亭西侧填海建寺,以亭名寺,即称“水心亭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福建陆路提督蓝理筑西埭,以海土填水心亭两旁,阔十丈,长一里许,盖屋168间,建了一里长的街市。后蓝理被罢职,中亭街市遭毁。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水心亭寺,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殿后舍,以桥亭为拜亭。中亭以明间石柱镌刻黄恩承立的“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而闻名,殿中祀奉释迦牟尼佛,陪祀观音大士和势至菩萨。桥亭明间前檐柱两侧立有两尊南宋护桥石将军,高1.5米,披甲执剑,形象威武。</p> <p class="ql-block">水心禅寺</p><p class="ql-block">距今已有八百余年,为泉郡著名古刹,净仙、圣祥、崇德、胜学、观严、福欣等诸闽南尊宿均曾于在此住锡弘法。1938秋,著名高僧弘一大师应邀住锡寺中斗室,为安海群众宣讲佛法和安海结下了很深的佛缘,并为斗室书题“澄渟院”门匾及对联:“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猶如虚空。”</p> <p class="ql-block">民俗文化长廊</p><p class="ql-block">安海千百年来钟毓着一方水土养人的灵性。多元文化相融,形成很多生动美妙的风尚和习惯,充分体 现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血缘亲情。无论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端午“嗦啰健” 习俗,还是婚姻生养习俗、饮食服饰习俗、岁时节令习俗、崇拜与禁忌习俗、文娱游戏习俗……这些依然遵循或擦肩而过的魅力无限的民俗文化,定格成古老而常新的万种风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嗦啰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国家级非遗项目端午节(安海嗦啰嗹习俗),又叫“采莲”,是日,人们抬出供奉的龙王头雕像焚香叩拜,走街串巷进行采莲活动。由于行进间反复咏唱《采莲歌》,领唱 者每唱一句歌词,众和声高歌“嗦啰嗵啊伊嘟啊啊咧”,意味“消灾纳福”,因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称采莲为“嗦啰嗹”。</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安海赋”碑</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成功杯”春联书法百家展</p> <p class="ql-block">安平桥抗震史话碑</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一练习钻筒的老人,筒直径为34.5厘米</p> <p class="ql-block">龙年春节长假(泉州9日+厦门3日)家庭自由行</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2月8日——2024年2月19日</p><p class="ql-block">本景点游览时间:15日上午8:30点,1.5小时</p><p class="ql-block">门票:无</p><p class="ql-block">天气:晴•8——18℃</p><p class="ql-block">摄影:乡间小道 小宁呗儿</p><p class="ql-block">文字:乡间小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