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纪念二战“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暨英军官兵遇难82周年活动</p><p class="ql-block">今年是“里斯本丸”沉船82周年,我们举办纪念二战“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暨英军官兵遇难82周年活动,铭记历史真相,传递和平之声。</p><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10月2日上午9:00-10:00</p><p class="ql-block">地点:浙江海洋大学揽月湖畔(东大门口附近)</p><p class="ql-block">参加单位有☞舟山市汉文化协会、浙江海洋大学、“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研究所、舟山市香道协会、舟山市翻译工作者协会、里回峰寺等等</p><p class="ql-block">文字:❤吴似真、沈健</p><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沈健、邱卫东、高科研、龚忆梦、汪乐彧等</p><p class="ql-block">活动流程</p><p class="ql-block">01 回顾里斯本丸事件历史 </p><p class="ql-block">02 向遇难者默哀</p><p class="ql-block">03 念诵外方悼文</p><p class="ql-block">念诵由英国林赛女士提供的约翰.道格拉斯.海格.韦弗先生与梁秀金女士的悼文。</p><p class="ql-block">林赛女士家人经历80多年的寻亲,终于找到舅舅约翰(John Douglas Haig Weaver)的爱人梁秀金。这段异国爱恋虽然因为里斯本丸沉没而告终,但牵动两国家人的联系一直没有被忘怀。直至今年中秋节林赛女士证实找到梁秀金女士的后人。让这段爱与历史继续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04 念诵纪录片电影《里斯本丸沉没》观后感 </p><p class="ql-block">05 面向大海撒花 </p><p class="ql-block">06 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历史事件回顾:</p><p class="ql-block"> 1942年10月2日,在舟山群岛海域发生了一场“里斯本丸”沉船惨案,当时经过改装的日本“里斯本丸”运输船满载着1816名英军战俘及物资,从香港开往日本,在途经舟山海域东极洋面时,被美国潜艇击沉,日军在“里斯本丸”沉没过程中,并没有施以援手,而是封闭战俘船舱,企图制造美军杀害战俘的假象,并用机枪和步枪等残忍射杀突围出来的战俘,828名英军将士死在日军枪口下或是被海水吞噬,384名则被舟山渔民舍身救起。</p> <p class="ql-block">行默哀礼。</p> <p class="ql-block">浙江海洋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林静☞“里斯本丸”沉船事件是一段关于战争、苦难、勇气与人道主义的历史它跨越了国界,连接了历史与现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与深思❤️</p> <p class="ql-block">民间里斯本丸沉船纪念活动组织者吴似真发言☞爱与和平❤️</p><p class="ql-block">☞爱❤️</p><p class="ql-block">首先,是爱而不是仇恨让我们今天站在这里,举行沉船纪念活动。胡牧先生从2005年开始坚持了快20年,我从2016年认识胡牧先生受其感动开始参与组织纪念活动,也坚持了8年。2017年那次追悼活动让我印象深刻,有许多热心人士自愿加入,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学生有上班族等等,其中有两位老人,一位是当时接近百岁高龄的德艺双馨书画家倪竹青老人(已故),另一位是耄耋之年的舟山最早披露“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历史学者毛德传老先生。我们将纪念活动的事一说与倪竹青老人,他便不顾病体挥笔写下“中英友谊长青”与“怒海生死情”,80多岁毛德传老人则执意亲自参加悼念活动,顶着烈日高温中站立半小时之久。一直关注参与纪念活动的舟山石雕匠人柳明哲听说还有两位百岁幸存者老兵,便争分夺秒雕刻制作两块沉甸甸生日石送到我们协会。还有一对一直参加我们协会传统文化活动的俄罗斯夫妇,玛丽娜丈夫的父亲在二战中失踪,在听说我们协会在组织里斯本丸沉船纪念活动后,便一直向我打听纪念活动举行的具体时间以便能够及时参加追悼活动,我们这些年积攒了许许多多的温暖有爱的故事可以讲述。海水是相通的,我们的心意也是相通的,2015年开始陆续有英军战俘后代家属给我们送来纪念悼文拜托念诵,是我们对家人共同的思念与缅怀走到了一起,我与莫利老人维尼太太一家也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英国在2021年建立了纪念碑,并且与舟山人民一起,每年10月2日在英国国家纪念植物园举行纪念活动。之前我一直想用什么词汇来形容方励先生的这部纪录片电影《里斯本丸沉没》,想了很久,还是决定把这部电影定义为“爱的教育”:哪怕只有一个人惦念着,那他/她就不会真正死去,只要人类还有记忆,爱就能永生。❤️</p><p class="ql-block">☞和平❤️</p><p class="ql-block">铭记历史真相,弘扬抗战精神,传递和平之声,是我在2017年定下的“里斯本丸”沉船纪念活动主旨,也是我们所有参加纪念活动人员的初衷。❤️</p><p class="ql-block">我只是所有爱好和平人士其中一员,有记者说我坚持做活动很用心,我跟她说因为我不是一个人,我身后站着的是一群人,我只是其中一个代表,我代表的一群人的心愿,我是纪念活动中的一根接力棒。之前是胡牧先生,现在是我,胡牧先生把接力棒给了我,今后还会有其他人,我是2022年在给英国格雷太太的回信中说我是无论胡牧先生还是我,或者其他热心人士,我们都会坚持尽可能把里斯本丸沉船纪念活动做下去。因为胡牧先生的活动感动了我,而我们的活动又感动了其他人。❤️</p><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要感谢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和学者们以及志愿者,特别是浙江海洋大学校领导和师生,还有孩童有老人有中外友人,我们活动受到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的倾力相助。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热爱和平的亲人为我们站台和鼓励,那么多人志愿参与进来,我们纪念活动才能坚持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年10月2日纪念活动的意义不仅是纪念那一段中英两国人民同仇敌忾、患难与共的时光,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正视历史、守望正义与和平。</p><p class="ql-block">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p><p class="ql-block"> 抗战各国军人,他们超越党派之争,摈弃信仰之异,外御其侮,亲爱精诚,以曾经的青春明亮,燃烧过抗战的寒夜,他们是真正的战士。如今,战争已经结束,有的青山埋忠骨,有的马革裹尸还,至于幸存者,有的载誉而归,有的流离失所,有的风烛残年。而这里长眠海底的八百名英军,他们至死与日军抗争以维护国家的尊严,他们虽然倒下了,但是并没有屈服;他们是活着的纪念碑,却没有碑文。</p><p class="ql-block"> 时值“里斯本丸”沉船82周年祭,铭记历史真相,传递和平之声。</p><p class="ql-block"> 大河之上,必有开阔;良善之间,天安地安。❤️</p> <p class="ql-block">吴似真念诵英国林赛女士发给舟山市汉文化协会的关于约翰.道格拉斯.海格.韦弗先生与梁秀金女士的悼文。</p><p class="ql-block">林赛女士家人经历80多年的寻亲,终于在今年找到舅舅约翰(John Douglas Haig Weaver)的爱人梁秀金。这段异国爱恋虽然因为里斯本丸沉没而告终,但牵动两国家人的联系一直没有被忘怀。直至今年中秋节林赛女士证实找到梁秀金女士的后人。让这段爱与历史继续传承下去。她特意给我们写信,感谢中国朋友的无私与大爱,以下是她发给我信件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约翰-道格拉斯-海格-韦弗 (John Douglas Haig Weaver) </p><p class="ql-block">约翰-道格拉斯-海格-韦弗于 1933 年加入英军米德萨斯团第一营。像 许多其他年轻人一样,他谎报入伍年龄。入伍年龄是 18 岁,而他当时只有 16 岁。 </p><p class="ql-block">在做出这个致命的决定之前,他在一家肉店工作。他的工作之一是骑 自行车送肉和蛋给顾客。他会很开心地骑着自行车在伦敦北绕圈,一边走一边收集闲聊,之后再与他两个总是发出傻笑声的妹妹分享。他的父母都来自大家庭,他有 21 位叔伯婶婶和数不清的表兄弟姊妹。 他是在爱情、欢乐和大型家庭聚会中长大的。 </p><p class="ql-block">1936 年,他所在的军团被派往香港。对于一个来自寒冷伦敦的年轻 人来说,香港一定犹如天堂,繁华的海港、闪闪发光的群山、空气中的茉莉花香以及热情的人们。 尽管约翰很想念在伦敦的家人,但他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大约在 1938 年,他和一群朋友外出时,认识了一位美丽的中国女孩梁秀金, 她的昵称是 Goldy(戈尔迪)。用约翰自己给母亲的信中的话来说,他 「和她变得相当友好,但是她的家人发现了这件事,不愿意和她保持 关系」。「相当友好」实际上是指他们彼此相爱了。这对幸福的夫妇于 1940 年 12 月 27 日结婚。却找不到有任何婚礼的照片留下來。 </p><p class="ql-block">这个时候,在西方,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欧洲,在英国,泰晤士河也结冰了。约翰和戈尔迪只一起度过了几个月的婚姻生活,日本皇军就威胁要入侵。戈尔迪搬回鼓浪屿,那是她长大的地方,而约翰则返回了他的团队,参与香港防卫战。我们当然知道从这一刻发生了什么。香 港守军向日本投降,士兵们成了战俘。这就是舟山进入故事的地方。约翰从伦敦来到香港,现在他与 1816 名战友一起乘坐命运多舛的里斯本丸前往日本。</p><p class="ql-block">约翰的家人收到一封电报,说他在行动中失踪。不久之后,他们收到了日期为 1942 年 10 月 2 日的死亡证明。几年后,约翰母亲的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个非常消瘦、面容不佳的男人敲她的门。他告诉她,约翰去世时他也在场。这个男人的名字已经湮没在历史中,但 他说约翰是在逃离沉没的里斯本丸时被日本人射中的。 </p><p class="ql-block">他淹死在东极附近的海域,至今一直留在那里……。 </p><p class="ql-block">林赛-阿彻夫人 </p><p class="ql-block">2024 年 10 月 2 日</p> <p class="ql-block">这是林赛阿彻夫人发来的约翰和梁秀金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舟山石雕匠人柳明哲手捧来自网友周蛇吉根据约翰和梁秀金故事创作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民间里斯本丸沉船纪念活动发起人胡牧发言☞我从2005年5月开始发起纪念活动,在普陀东极青浜海域举行一场追思活动。2012年10月2日,莲花岛上和浙海大师生一起做了里斯本丸沉船日纪念。把无处安放的舟山渔民抗战事迹找到了一个传播平台,也在舟山市拉开沉船日纪念的帷幕。2015年10月2日,在揽月湖畔与海大师生一起,把一块采自东极岛上的鹅卵石,见证英军战俘佐敦先生获救上岛纪念物,委托香港朋友转送万里之外的佐敦太太。2017年10月2日,又和海大师生、舟山市汉文化协会等一起在莲花岛和揽月湖畔,与远在英国伦敦的英国人,共同纪念75年前阵亡在中国舟山的800英军战俘和舟山渔民抗战事迹。今天在揽月湖畔再次和海大师生一起纪念里斯本丸沉船82周年。可以放心的是:里斯本丸沉船历史将永不沉沉!❤️</p> <p class="ql-block">浙江海洋大学学生詹越诵读习近平总书记复信“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精神❤️</p> <p class="ql-block">念诵纪录片电影《里斯本丸沉没》观后感❤️(待加入)</p> <p class="ql-block">撒花寄托哀思。</p> <p class="ql-block">大合影❤️</p> <p class="ql-block">10月2日中午12点在英国斯坦福德郡的国家纪念植物园举行纪念活动(北京时间10月2日晚上19点)</p> <p class="ql-block">中国驻英大使馆人员与出席里斯本丸沉船纪念活动的英国家属会面❤️</p> <p class="ql-block">月余,英国林赛女士收到沈健先生邮去网友周蛇吉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5日上午,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落成。下午我把这一消息告诉了维尼太太❤️</p> <p class="ql-block">喜欢汉文化的同学们快加入我们舟山市汉文化协会吧❤请关注协会的公众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