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2日,我们一行三人驱车100多公里,来到定襄县河边村,游览阎锡山故居。刚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这位生于山西五台县河边村的历史人物,不仅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更是中华民国国军陆军一级上将,晋系领袖。他在民国时期的影响深远,对山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穿过牌坊式的建筑,上面赫然写着“阎锡山故居”几个金色大字,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主人曾经的辉煌与荣耀。步入故居,眼前的一切都透露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在故居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24幅刻在石柱上的家训。据说这些家训都是阎锡山亲自编写、亲自作序,以格言的形式刻在石柱上,教导他的家人、后代、族人如何做人、处世、交友、持家。“以恕道处人,以忠道自处,以公道处世”,这些家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块石碑上刻着:“自处要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諒求人原諒是低人一頭能原諒人是高人一頭。”这句话让人深思,它不仅体现了阎锡山的宽容之心,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p>
<p class="ql-block">另一块石碑上则写着:“做事就是人生的结果做的多就是此生的结果大做的事少就是此生的结果小。”这句话简洁明了,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而结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我们所做的努力。</p> <p class="ql-block">除了这些家训之外,精美的砖雕也是阎锡山故居的一大特色。每一处雕刻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虽然已经离开我们60多年,但在山西,他的许多经历和轶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尽管他是一个封建军阀,国民党军政要员,长期坚持反共、反人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办了一些好事,否则,他就不可能维持自己的统治长达38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然而,无论如何评价,阎锡山毕竟是一位历史人物,他的行为和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从政治上讲,他是反动的,但从个人修养和家庭管理的角度来看,他的家训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p> <p class="ql-block">正如一块石碑上所刻:“为人不可有伤身体损人格的嗜好,更不可有犯法律背人情的行为,吾人当勉之。”这句话不仅是对后人的告诫,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提醒。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品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p> <p class="ql-block">阎府24幅刻在石柱上的家训,只是阎锡山大量家训、格言中精选的经典名句。这些家训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处世、做人、做事、好学、管理和用人等,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这些家训的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处世、做人、做事、好学、管理和用人等。其中一块石碑上刻着:“處人莫好於久敬, 能久敬人者人亦久敬自己互敬之下無思因無惡因即無患事。”这句话告诉我们,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相互尊重才能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这些通俗易懂、让人深思的话语,哲理深邃,使人们获益良多,值得借鉴学习。无论是对待家人还是朋友,抑或是工作中的同事,这些家训都能给我们带来启示。</p> <p class="ql-block">游历阎锡山故居,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风采,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他的人生智慧。这次旅行,让我们受益匪浅,不负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