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9日,偕同家人,开始一段彩云之南自驾行。年青就有资格任性,儿子全程驾车,从珠江三角州腹地出发,一路高速在两广(广东、广西)的崇山峻岭中穿行,车窗外的风景如画卷般展开,仿佛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大自然的韵味。然而,在自驾游的路上,不只有风和日丽,我们也遭遇了狂风暴雨和高山迷雾等恶劣天气,进入滇桂边境,风雨兼程成为常态。暴雨中稳中求快,暗自赞叹年青人的驾驶技巧,杠杠的!入夜风停雨住,终于行驶上我国的第二级台阶—云贵高原。</p> <p class="ql-block">1630多公里的路程,历时17个多小时,于翌日凌晨抵达大理白族自治州。遇见大理,入住简约民宿,“洱海边的小院子”3一**号。温謦的民宿小楼上下两层,有到家的感觉,旅途劳顿,简单洗漱后,躺在宽大舒适的席梦思上很快进入梦乡。</p> <p class="ql-block">早起,小院的黎明静悄悄,我站在门外看风景。近看亭台、民宅飞檐翘角,其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宁静与和皆的美感。远眺,蓝天白云,苍山洱海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经过近一晚的休整后,8月20日上午,一家人元气满满地开车来到了,位于大理下关市区洱海南端的洱海公园南大门。虽然公园的收费停车场挺大,但我们到达时仍车满为患,好不容易才找到停车位。洱海公园是我们“遇见大理,苍洱拾趣”的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登上公园的山顶,腑瞰山下,映入眼帘的滇西特色民居,就像一个童话世界,令人惊奇!</p> <p class="ql-block">作别洱海公园,寻觅大理白族美食,结果“误入”一家傣族饭店。点了一份“手抓饭”,手抓饭是傣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美食,在白族密集居住的大理,能占有一席之地,一定有其独特之处,我们拭目以待。不一会儿,傣家“哨哆哩”(傣语:美丽的姑娘)把用簸箕盛放的手抓饭端上餐桌。这份傣家美食,集合荤素搭配,加上食材染出的彩色米饭和水果,摆成美丽的造型,五彩斑斓,格外诱人。我们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手抓着品尝,舌尖上的味蕾质感温润嫩滑,软糯可口,香甜多汁,令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顿美食错过了在洱海公园边乖大游船观光的时间。于是,我们开车来到了洱海边的网红打卡地龙龛码头。龙龛码头位于龙龛村,是距离大理古城最近的村落之一,是一个典型的白族村落。因历史上南诏国国王在此居住八年而得名,被赐名“龙龛”,意为“龙居住过的地方。从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被王权的尊荣所荫庇,成就了昔日的龙龛古渡(龙龛码头)。如今的龙龛码头,游船已搬走。龙龛村已成为环洱海湿地生态旅游走廊的重要一环。我们到达村头乘坐一人一元一次的小火车,来到显然是村里专门为旅游而打造的“爱情巷”路口。走进巷内,沿途摊位除少量充满白族特色风味的小吃外,其它全是清一色的民族服装、饰品,或售卖或出租。曲径通幽,我们终于走到了神往的洱海边。正是:“洱海苍山次第排,千秋佛国庶民来”。</p> <p class="ql-block">国人都喜欢碑刻文化,这是在洱海边竖立的“龙龛古渡”壁照和由国家民委批准设立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石碑,吸引众多观光客在此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大理的“风花雪月”,犹如“桂林山水甲天下”闻名遐迩。洱海之滨的石刻“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则是诠释大理这一标志性景观风情的点睛之笔。</p> <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墨镜、丝巾是大妈出游的标配,在大理你还这么想就“OUT”了。在洱海边的湿地、生态走廊吹风,散步,举目可见年龄不分大小的女性身着少数民族服饰在海边拍照炫酷。好一幅洱海少数民族风情图!</p> <p class="ql-block">来到大理的第一顿晚餐,我们选择了一家网红餐厅“苍海白族私房菜”菌王府。火锅、烧烤一起上,山地土鸡肉质香酥嫩滑,咬一口满嘴香汁,美美哒!多种野生菌菇混煮的山珍浓汤,入口鲜美至极,恃别哇塞!美食当前,岂能辜负?</p> <p class="ql-block">“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2024年8月21日,苍洱自由行,我们走海东公路,然后上G5611高速,自驾来到被誉为“苍洱风光第一镇”的双廊古镇。由于正处于学生假期,景区游客爆满,下高速接近景区路段发生严重拥堵,人多车多水泄不通,那叫一个郁闷,堵得揪心,简直让你怀凝人生。景区、游船码头,近在眼前就是进不去,我们再一次耽误了乘坐大游船出游的时机,乘豪华游船“洱海明珠号”观苍洱风光成为我们不二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洱海明珠”号是一艘新能源、零排放、零污染、低噪音、安全舒适的豪华游船。它在洱海游船中,绝对是天花板级的存在。我们购买的是下午4点航班的船票,航程60分钟(含游南昭风情岛的时间),从双廊码头出发最后又回到双廊出发地,说白了就是在洱海上兜一圈。票价是普通大游船的两倍多,为288元每人,学生、老人没有优惠。</p> <p class="ql-block">下午15.30我们按约定登上“洱海明珠”号,乘坐在舒适的客舱里。由于时间点不是太好,乘坐这艘游船的人不是很多,两层客舱都有很多空位,客舱更显宽大空旷。船上免费提供热饮、冷饮、茶饮及各种精美点心和水果,同时还有乐队演出。让你一边品尝美食、看演出,一边欣赏船窗外的苍洱风光,尽情享受洱海的美丽与宁静。这时我想起了一位非著名人士的话“钱花在那里,那里就舒服”。</p> <p class="ql-block">“洱海明珠”号在回航的途中,停靠南昭风情岛。我们一登上南昭码头,迎面就能看到一组群雕,雕像中有“洱海的女儿”,“沙壹母”,等雕塑,它们展现了南昭国和白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带着全面了解南昭风情岛的浓厚兴趣,我们乘坐上每人10元票价的小火车环游全岛。</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南昭行宫”的主楼,它是一座仿古的皇宫建筑,据介绍,它采用了唐王朝的房顶,“吐蕃”的墙和窗,以及大理民宅建筑的外型和色彩,用物化的形式展示了南昭时期的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看到的雕塑,双龙护海,象征王权的威严。一尊身高17M+的汉白玉观音立体雕像则更具亮点,据说这是根据南昭国时期的阿嵯耶观音雕成,是世界上最高的汉白玉石雕观音像之一。坐小火车游玩,我们所见的每一处人文景观,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南昭风情岛与古南昭密切相关,它不仅是大理旅游的一大卖点,更是大理历史文化的缩影。走在满是南昭风格景观的小岛上,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鼎盛的时代。南昭国虽然只是古云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但它与同时期的大唐王朝联系密切,它们共同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游船停靠二十分钟的时间,要回双廊码头了。上到游船才知道其实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在岛上尽兴的玩个够,然后凭洱海明珠号船票,坐往返于南昭风情岛与双廊古镇的轮渡回双廊码头。显然,我们被动选择的是前者。再见了!有着青山秀水、自然风光优美,传承南昭人文景观、白族风情浓郁的洱海内岛。</p> <p class="ql-block">北京时间18点左右,回到双廊古镇。由于大理的地理位置处在东径99.7度线上,时区划分属于东七区且靠近东六区。因此,夕阳隐退,要比全国统一使用的行政时间(东八区北京时间)慢1个多小时。此时的太阳仍高高的斜挂在西边的天空上,没有一点近黄昏的感觉。我们游兴正浓,徜徉古镇街头,孩子们一头扎进珠宝店就迈不动腿了,精挑细选具有白族风情特色的项链、手链。我则独自彳亍“民清民族文化街”品尝白族人家用鲜花酿造的特色花酒,大碗喝玫瑰花香水果清补凉,舌尖上的美味,爽歪歪!</p> <p class="ql-block">完整的民清历史文化街区和典型的白族民居院落,让人切身感受到古建筑的韵味和历史文化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老的小巷,宁静而悠然,也许这里就是昔日人群川流不息,通往朝天门码头的重要通道。老面馆的确老了,如今门庭冷落。可那庄重而饱经沧桑的门脸,却又展现出它往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所谓的“杨丽萍艺术空间”,其实杨丽萍老师真正的艺术空间是位于双廊镇玉几岛上的“太阳宫”和“月亮宫”。据说现在“太阳宫”以改造成艺术酒店,“月亮宫”则在进行封闭维修。关于杨丽萍老师的豪宅风波,作为吃瓜群众不敢妾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黄昏终于降临双廊古镇,我们穿越一条无名小巷来到洱海边的湿地公园。远眺苍山十九峰,近临洱海万倾波,心灵真的很治愈。对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有了切身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离开洱海湿地,转身来到镇内一家白族餐厅,品尝了一道美味的酸汤鱼,其酸辣鲜香的口感令人欲罢不能。在大理酸汤鱼被视为白族的传统名菜,我们也仿佛感受到了白族饮食文化的魅力。由于这鱼的酸爽实在难忘,回家一“百度”才发现,酸汤鱼其实是贵州苗族的传统特色名菜,大理人视其为白族名菜,只要口感纯正也无可厚非。当然,这并不能改变酸汤鱼与苗族文化关联的事实。美好的一天伴着美食画上圆满的句号,期待明天更好的遇见!</p> <p class="ql-block">喜洲古镇西倚苍山,东临洱海,距离大理古城约18公里。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2024年8月22日我们慕名驾车而来。</p> <p class="ql-block">喜洲的居民绝大多数是白族,古镇的白族风情和商业气息非常浓厚。这里有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和众多的具有典型白族建筑风格的院落。最具代表性的是古镇严、董、尹,杨四大家旅的四家大院。形成了有喜洲白族风情特色的大院文化,也有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转角楼,它两面临街,外圆内方,外为商铺,内为住宅,就结合了白族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的特色。由于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曾在这里取景拍摄,位于镇内的转角楼成为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喜洲不仅有白族古民居群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还有始于两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朝代的“白族扎染工艺”。虽然在当代化工染料的冲击下,扎染工艺濒临消失,但是在喜洲,这种传统工艺却得到了保留和传承。一走进扎染作坊,DIY(自已创意设计制作)的方式立刻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她们在工艺技师的指导下,先自已动手清洗选购好的服装、布料,再划线作图、针线梱扎,最后将衣服、布料放于染缸中浸泡几分钟后取出,用水清洗晾干,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后,一件具有自我制作成就感的作品就完成了。白底蓝花的连衣裙和蓝白相间的头巾成为女士们的最爱。离开扎染作坊,我们登上一辆揽客的三轮“小电驴”,司机自称是附近村上的白族村民,中等个,看上去40岁左右,由于高原紫外线的“照顾”,肤色黝黑,比较健谈,承诺60元带我们绕古镇一圈(当局规定街区车不让进),遇景点拍照,即叫即停。乘坐”小电驴”环游喜洲古镇,一路欣赏田园风光,也蛮有味道哦!</p> <p class="ql-block">在喜洲有一种美叫“七彩稻田”。我漫步在田野的小径,置身于稻田的绿意盎然、色彩绚烂间,呼吸那略带泥土芬芳的空气,顿时心生欢喜!发现乡野间的岁月静好,每一刻都值得珍藏。</p> <p class="ql-block">“小电驴”把我们带到喜洲郊野的生态走廊,我们再一次亲近洱海,融于苍洱风光里,静静地坐在海边的鹅卵石上,看天,看海,感觉不言不语就是好风景。</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景色在前方,暮色中,我们沿着苍山脚下的省道S211线,自驾回大理古城,赶赴一场夜幕下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一张全家福,见证我们“遇见大理,苍洱拾趣”的一段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中华六朝名都,千年国际陆港”的大理古城,果然名不虚传。古城门楼气势恢宏,在夜幕下的光影中更是魅力四射。城内城外人潮涌动,沿街商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吃喝玩乐一个都不少,且特色鲜明,尽显白族风情。果然视觉盛宴,今夜难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