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代养生家将独宿作为节制房事和养生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p><p class="ql-block">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引用彭祖的话说:“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p><p class="ql-block"> 《孙真人养生铭》说:“秋冬固阳事,独卧是守真”。</p><p class="ql-block"> 古人认为,独卧则心神安定,耳目不染,易于控制情欲,有利房事保健。故民间亦有“中年异被,老年异床”之说法。</p><p class="ql-block"> 临床所见,房劳伤肾者,的确有之。尤其少数年轻人不懂房事保健之法,婚后纵欲,致使体弱肾亏,未老先衰。故青壮年情欲易动难制者,可采用此法。老年纵欲者,多致病患缠身,很少有长寿者。</p><p class="ql-block"> 所以赵献可的《寡欲论》要求老年人“急远房帏,绝嗜欲”。有些患慢性疾病康复期间,也宜适当采用独卧养生之法,戒房事,调养精血,以期早日康复。总之,独卧可作为一种辅助保健方法,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对待。</p> <p class="ql-block"> 阴阳合气,要讲究“人和”。选择双方最佳状态。人的生理状态受生活习惯、情志变化、疾病调治等方面的直接影响,女性还有胎、产、经、育等生理特点。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不宜行房,以免带来不良后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醉莫入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般认为酒对性兴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有“酒是色媒人”之说。但切勿饮酒过量行房,更不能用酒刺激性欲,不然会带来很多危害。</p><p class="ql-block">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p><p class="ql-block">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醉不可以接房,醉饱交接,小者面(黑干)咳嗽,大者伤绝血脉损命”。《三元延寿参赞书》亦说“大醉入房,气竭肝伤,丈夫则精液衰少,阳萎不起,女子则月事衰微,恶血淹留”。可见,醉酒入房害处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床所见早泄、阳萎、月经不调、消渴等病,常与酒后房事不当有一定关系,长期饮酒过度,可诱发骨髓炎、食道炎及严重的营养缺乏症等。</p><p class="ql-block"> 由于乙醇可损害精细胞和卵细胞,经常饮酒或醉酒入房,不但有害自身,还可殃及后代。妇女酒后受孕或妊娠期饮酒,可使胎儿发育不良,严重者发生各种畸形,出生后先天发育不全,智力迟钝、呆傻,健康状况不佳,寿命不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七情劳伤禁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情过极,再行房事,不仅易引起本身疾病,如果受孕还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另外,劳倦过度宜及时休息调理,尽快恢复生理平衡。若又以房事耗精血,必使整个机体脏腑虚损,造成种种病变。</p><p class="ql-block"> 《千金要方·房中补益》指出:“人有所怒,气血未定,因以交合,令人发痈疽……运行疲乏来入房,为五劳虚损,少子”。《三元延寿参赞书》说“恐惧中入房,阴阳偏虚,发厥自汗盗汗,积而成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切忌强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元延寿参赞书》说:“强力入房则精耗,精耗则肾伤,肾伤则髓气内枯,腰痛不能俯仰”,“体瘦尪羸、惊悸、梦泄、遗沥、便泄、阳萎、小腹里急、面黑耳聋”。强合行房所造成的危害,应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病期慎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患病期间,人体正气全力以赴与邪气作斗争,若病中行房,必然损伤正气,加重病情,导致不良后果。例如:患眼疾(结膜炎)未愈时,切忌行房,否则视神经萎缩会引起失明。病中行房受孕,对母体健康和胎儿的发育危害更大。</p><p class="ql-block"> 《千金要方·养性序》指出:“疾病而媾精,精气薄恶,血脉不充,既出胞脏……,胞伤孩病而脆,未及坚刚,复纵情欲,重重相生,病病相孕”。这从遗传学的观点说明了病中行房受孕,胎儿易患遗传性疾病,而且“重重相生,病病相孕”,代代相因,遗害无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病后康复阶段,精虚气扇,元气未复,极需静心休养。若反而行房耗精,使正气更难复元,轻者旧疾复发,重者甚或丧命。</p><p class="ql-block"> 《千金要方·伤寒劳复》指出:“病新差,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近者有一士大大,小得伤寒,差已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谓平复,以房室,即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而死”,这就突出说明了病后房事的严重危害性。现代医学证明,适度而和谐的性生活可给男女双方带来好处。有些慢性病患者,也非一概不能行房事,但决不可多欲。例如:结核病、肝脏病、肾病等慢性病人,房事过度可促使旧病复发或恶化。一定要视病之轻重,适量掌握。凡病情较重,体质又弱者,应严格禁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妇女房事禁忌</p><p class="ql-block">1、经期禁欲 </p><p class="ql-block"> 《千金要方·房中补益》指出:“妇人月事未绝而与交合,令人成病”。月经期性生活,易引起痛经、月经不调、子宫糜烂、输卵管炎、盆腔感染,或宫颈癌等多种疾病,影响女方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孕期早晚阶段禁欲 </p><p class="ql-block"> 妇女在怀孕期间,对房事生活必须谨慎从事,严守禁忌。尤其是妊娠前三个月和后三个月内要避免性生活。早期房事易引起流产,晚期房事易引起早产和感染,影响母子健康。</p><p class="ql-block"> 《保产要录》指出:“则两月内,不露怒,少劳碌,禁淫欲,终身无病”,明代妇科医家万全亦指出:“孕而多堕者,男子贪淫纵情,女子好欲性偏”。</p><p class="ql-block"> 《傅青主女科》又进一步指出“大凡妇人怀妊也,赖肾水荫胎,水源不足,则水易沸腾,加之久战不已,则火为大劫,再至兴酣癫狂,精为大泄,则肾水溢涸,而龙雷相火益炽,水火两病,胎不能固而堕矣”。</p><p class="ql-block"> 孕期妇女需要集中全身精血育养胎儿,房事最易耗散阴精,若不善自珍摄,则母体多病,胎儿亦难保全,故怀孕期间必须节制房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产期百日内禁欲</p><p class="ql-block"> 孕妇产后,百脉空虚,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需要较长时间的补养调理,才能恢复健康。同时产褥期恶露未净,若再房事,更伤精血,邪气乘虚而入,引起多种疾病。</p><p class="ql-block">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妇人方》中明确指出:“至于产后,大须将慎,危笃之至,其在于斯。勿以产时无它,乃纵心恣意,无所不犯,犯时微若秋毫,感病广于嵩岱……所以,妇人产后百日以来,极须殷勤忧畏,勿纵心犯触,及即便行房。若有所犯,必身反强直,犹如角弓反张,名曰褥风……凡产后满百日,乃可合会,不尔至死,虚羸百病滋长,慎之。凡妇人皆患风气脐下虚冷,莫不由此早行房故也”。故产后百日内必须严戒房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哺乳期内当节欲 </p><p class="ql-block"> 在哺乳期内,喂养幼儿需要大量营养价值高的母乳。乳汁乃母体气血所化,若用劳损伤,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则乳汁质量不佳,影响婴儿的正常发育,还可引起软骨病、疳积、贫血等病。所以,孙思邈指出:“毋新房以乳儿,令儿羸瘦,交胫不行”,特别是“其母遇醉及房劳喘后乳儿最剧,能杀儿也”(《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上》)。因此,在哺乳期应节制房事,安和五脏,保证婴幼儿的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天忌</p><p class="ql-block"> “人与天地相应”,自然界的剧烈变化能给人以很大的影响,日蚀月蚀,雷电暴击,狂风大雨,山崩地裂,奇寒异热之时,天地阴阳错乱,不可同房。 </p><p class="ql-block"> 《吕氏春秋·季春记》云:“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震、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养生者,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生矣”。</p><p class="ql-block"> 自然界的剧烈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一是导致精神情绪变化,二是对生物功能的干扰。自然界的剧变常可超过人体本身的调节能力,打破人体的阴阳平衡,发生气血逆乱。此时行房,即为触犯天忌。古代养生家还认为,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之时行房受孕,对胎儿正常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孙思邈《千金要方·房中补益》中强调指出:“弦望晦朔,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晦冥,日月薄蚀,虹蜺地动,若御女者,则损人神不吉,损男百倍,令女得病,有子必癫痴顽愚瘖哑聋聩,挛破盲眇,多病短寿”。</p><p class="ql-block"> 在自然界剧烈变化之时进行房事,不仅影响男女双方的身体健康,如果受孕生子,有可能出现先天性疾病和先天畸形或出现临盆难产等情况。从现在的临床观察情况来看,婴幼儿的先天性疾患,皆与孕前的生活环境或孕期感染及发热过度等因素有关,这说明夫妇房事生活充分注意自然界的异常变化是非常必要的,对优生优育有积极意义。</p> <p class="ql-block">地忌</p><p class="ql-block">《千金要方·房中补益》所说日月星辰火光之下,神庙佛寺之中,井灶圊厕之侧,塚墓尸枢之傍”等等,一切环境不佳之处均应列为禁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人忌</p><p class="ql-block"> 《素女经》:“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年六十者,即当闭精,勿复更泄也。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凡人气力自相有强盛过人者,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致痈疽。若年过六十,而有数旬不得交接,意中平平者,可闭精勿泄也”。</p><p class="ql-block"> 古人认为不同的季节,度的标准也不相同,应遵循“春二、夏三、秋一、冬无”的原则,即春天每月二次,夏天每月三次,秋天每月一次,冬天避免房事。孙思邈还指出:“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若不加节制,“倍力行房,不过半年,精髓枯竭,唯向死近,少年极须慎之”。</p> <p class="ql-block">欲不可早</p><p class="ql-block"> 《寿世保元》指出“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故青少年不可近欲。</p><p class="ql-block"> 《三元延寿参赞书》引《书》云:“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未笈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泄,未完而伤”。</p><p class="ql-block"> “早欲”影响正常生理发育,危害健康。故此,古代养生家早就提出晚婚的主张。</p><p class="ql-block"> 《泰定养生主论》中指出:“古法以男三十而婚,女二十而嫁。又当观其血色强弱而抑扬之;察其禀性淳漓而权变之,则无旷夫怨女过时之瘵也”。</p><p class="ql-block"> 可见,不仅主张晚婚,而且还要查着有无妨碍晚育的疾病,再作决定,这些观点与现代医学的观点是一致的。从现代生理学观点看,人体骨骼的钙化过程要在23~25周岁才能完成。只有待全身发育成熟后,婚育才可进行,晚婚必然晚育。不仅如此,还应提倡少育。</p><p class="ql-block"> 唐·孙思邈《千金方》中说:“字育太早,或童孺而擅气”,“生子愚痴,多病短寿”。</p><p class="ql-block"> 可见,早婚早育不仅会耗损男女本身的精血,损害身体健康,而且为下一代带来灾难。胎孕生育必然耗伤人体大量精血。因此,产妇产后,正气未复,则不可再孕。否则,会更加耗精伤肾,引起多种疾病。不仅影响母体健康,胎儿亦多先天不足。</p><p class="ql-block">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丈夫,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就是说,女子28岁左右,男子32岁左右,是一生肾气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生育的最佳时期。</p><p class="ql-block"> 结合现代医学的观点,女性晚育的最佳时期是21~28岁,男性婚育的最佳时期是24~32岁。在这个时期生育子女可较好地避免后代智力缺陷、畸形等不良后果,从而保证下一代的聪明、健康、长寿,为家庭和社会带来益处。</p> <p class="ql-block">房事节制</p><p class="ql-block"> 《史记·仓公传》载病例25个,其中病因于“内’即房劳者有8例之多。因为失精过度,或不懂方法,违反禁忌,必然耗伤精气,正气虚损,致使百病丛生。 </p><p class="ql-block"> 《三元延寿参赞书》指出:“书云:欲多则损精。可保者命,可惜者身,可重者精。肝精不固,目眩无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肾精不固,神气减少;脾精不坚,齿发浮落。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p><p class="ql-block"> 证之临床,房事过度的人常常出现腰膝疲软,头晕耳鸣,健忘乏力,面色晦暗,小便频数,男子阳萎,遗精、滑精,女子月经不调、宫冷带下等症状。房事不节可直接、间接引起某些疾病,致使疾病反复发作,加重病情。临床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心病、肺结核、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经治疗症状基本消失后,常因房事不节或遗精频繁,而使病情反复发作,使病情加重。</p><p class="ql-block">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失精过多,雄、雌激素亏损,人体免疫功能减退,人体组织蛋白形成能力低下,血循环不畅,内分泌失调,代谢率降低等,不仅造成身体虚弱,而且容易引起疾病。</p><p class="ql-block"> 在封建社会里,历代皇帝设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贵族大臣,妻妾成群,生活放荡靡烂,虽然他们每天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但到头来多是恶疾缠身,早亡夭折。</p><p class="ql-block"> 据历史资料统计,凡能查出生卒年龄的封建皇帝209人,平均寿命仅有39岁。其中凡注意清心寡欲,修身养性的皇帝,则能健康长寿。例如,清乾隆皇帝活了88岁,是几千年来皇帝中的长寿冠军,这与他“远房围,习武备”的生活习惯是有密切关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精液中含有大量的前列腺素、蛋白质、锌等重要物质。过频的房事生活会丢失大量与性命有关的重要元素,促使身体多种器官系统发生病理变化而加速衰老。另外,精子和性激素是睾丸产生的,失精过度,可使脑垂体前叶功能降低,同时加重睾丸的负担,并可因“反馈作用”抑制脑垂体前叶的分泌,导致睾丸萎缩,从而加速衰老的进程。</p><p class="ql-block"> “纵欲催人老,房劳促短命”的传统观点是科学的。</p> <p class="ql-block">节欲保精抗衰防老</p><p class="ql-block"> 《素问·上古天真论》:“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 </p><p class="ql-block"> 《养性延命录》:“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p><p class="ql-block"> 《金匮要略》:“房室勿令竭乏,……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p><p class="ql-block"> 孙思邈:“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乏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所以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p><p class="ql-block"> 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五脏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强,身体强壮,则健康长寿。反之,肾精匮乏,则五脏衰虚,多病早夭。节欲保精对于中老年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 孙思邈说:“四十已上,常固精养气不耗,可以不老”,“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一度制得,则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能制,纵情施泄,即是膏火将灭更去其油,可不深自防”。</p><p class="ql-block"> 从国内外长寿老人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多对性生活都有严格而规律的节制,这说明了节欲保精对健康长寿有积极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节欲保精有益于优生,保证生下的孩子健康、聪明。</p><p class="ql-block"> 孙思邈指出:“胎产之道,始求于子,求子之法,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p><p class="ql-block"> 明代万全亦说:“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阳精溢泻而不竭,阴血时下而不愆,阴阳交畅,精血合凝,胚胎结合而生育滋矣”,</p><p class="ql-block"> 张景岳指出:“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总之,节欲保精不仅有利于健康长寿,而且是优生优育的首要保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