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的国庆。我又有三年没有回过老家了。</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是豫东平原上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有着广阔且肥沃的土地,有密集新旧交替的房屋,一望无际的麦田和纯朴的乡风。世代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是以务农为生。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春天万物复苏,夏天枝繁叶茂,秋天满地金黄,冬天白雪皑皑。我们村距离最近的集镇也有六公里,这在以前不通水泥路的情况下,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赶趟集市,所以很多人形成了赶集捎带东西的习惯,相互帮忙。如果说有其他收入,估计也就是养点猪羊之类的了,收入很低,生活艰难,几乎所有人的梦想就是能考上大学,吃上商品粮。我小时候,父亲为了交公粮,需要半夜起来,拉着架子车到六公里外集镇上排队,非常辛苦。就是这样一个乡村,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在做自己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我20岁之前都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以至于我从小就对高山大海充满了羡慕和好奇。原以为我看够了这无趣的平原,受够了这里冬天割脸的北风,后来我去了杭州,来了广东,我缝人便说起家乡的好,我这才发现,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p><p class="ql-block">       我被那里的四季节律养育了二十年,冬天下的雪总是在春天融化,我们的生活在轮回。四季轮回,昼夜轮回,在永恒的变幻中轮回。夏天,满地遍野都铺满了小麦,如果说白杨树和国槐是独舞演员,那么麦田就是一个芭蕾舞团。大风刮过,每根麦秆都跟随大家一起律动。宛如无数位芭蕾舞者一个接一个弯下腰来,在金黄的麦田表面留下凹痕。那凹痕的形状稍纵即逝,和风一样倏忽不见。</p><p class="ql-block">        在村边最近的一块麦田边就能望见我家的房子。我家最早的房子是一半青砖一半泥墙砌起来的。听奶奶说那些青砖还是生产队里分的。青砖的来源来自于村东头的一座宋代时期的古塔,在破四旧的时候村长带人把这座古塔推倒了。我爷爷是队长就分了两马车青砖。</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有三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在兄弟之间他排老二。在所有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五。我最早的记忆就是源自于我的父亲,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父亲在西瓜地里劳作,天空突然阴云密布,下起了冰雹,那年我应该是5岁多点,那是我第一次对这片土地有所感知。</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独生女,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小时候听我娘讲,她小时候我姥姥没舍得让她做过什么农活。我记忆中父母有段时间经常会为了生活的琐碎而吵的不可开交,吵的凶的时候家里扫把凳子都是他们的武器。但是不会像我三叔和三婶那样摔东西。在我成长中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和母亲关系就像两只尾巴绑在一起发猫。她们可以吵一星期的架,却对任何一件事都无法达成共识。但将他们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是对我和弟弟的爱和责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