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想我是一个喜欢收藏和怀旧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前几天,和一个同事说起,家里还有很多多年前《读者》,一直没舍得扔掉,他说想借来看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恰国庆有时间,收拾收拾书橱,竟有和时光交流的激动欣喜,如和老友见面,握手之间,感慨万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深处,与少年青年的自己相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书橱里存着很多中师时期的课本,有《文选和写作》,有《绘画》和《美术鉴赏》。直到今天,过去四十年,我仍然觉得,当年的太和寨师范,是最好的教育,是为我们的人生奠定底色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无论从作息时间还是学校管理,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学生活动,我相信,正是这三年,让如今的我们成了一个时代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大学时光正是青春最美的样子,情感萌动,思想活跃,缤纷的世界向我们走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最喜欢逛的是新华书店和各个大学图书馆淘汰出来的旧书摊,块八毛钱买一本,书橱里收藏了很多标有某某图书馆标记的馆藏书,虽然只是从一个书架到了另一个书架,有些到今天都没有读过,大概当时心理满足的意义,超过了阅读的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到他们便有一堆名字从头脑中蹦出来,赞科夫,马卡连科,杜威,陈鹤琴,苏霍姆林斯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也是一段不能忽视的岁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提高学历,为了拿到学位,买了各种各样的英语书籍,硬生生的在只有初中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学到了大学英语四级,通过了函授本科英语考试,参加了全国联考,得到了学士学位证书(虽然没有太大用处),直到今天仍然满意当年的坚持和努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人生终有遗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英语基础薄弱,没有底气参加硕士学位国家同等学力英语考试,只拿到了国家专业同等学历证书,没能如愿获得硕士学位。</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而这些从爸的书橱里拿回来的古书,就是纯纯粹粹的收藏品了。有的已经有虫蛀的小洞,有的已经泛黄的厉害,岁月的痕迹在这里一览无余。别说阅读,连字认起来都很困难,大概率就是压箱底的收藏品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至于这几本书皮边角都已经烂掉的姚雪垠著的《李自成》,是我家先生的功劳了。他读了若干遍后,这套70年代出版的书就变成了这个样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与铜版已经泛黄的四书五经放在一起的是新版的四书五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记得家中也是有一整套的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零零落落在书橱的各个角落,终是没有找到一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翻一翻,里边也是干干净净,没有太多读过的痕迹,惭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零散在各层各处的就是这些所谓的杂书,闲书,也是经常读的书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本泰戈尔的诗集《榕树》是一本口袋书,非常精巧,扉页上1987年购于石家庄,书中还有很多当时写的感悟,稚嫩的笔迹和稚嫩的情感,人到中年再读,颇觉汗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但,谁不曾年轻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角落里,还翻出来一本女儿六年级语文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缓缓的流到了现在,她从一个十岁的小学生一路前行,读书改变命运,让她走出小城,走向更宽广的世界,过她喜欢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手一翻,恰好翻到了《榕树》第123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泰戈尔写道:“你是什么人,读者,百年后读着我的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不能从春天的财富里送你一朵花,从天边的云彩里送你一片金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开起门来四望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你群花盛开的园子里,采取百年前消逝了的花儿的芬芳记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你心的欢乐里,愿你感到一个春晨吟唱的活的欢乐,把它快乐的声音,传过一百年的时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书籍穿越时光,从铜版古书到了现代新书;读书人永续,从爸爸的书到了女儿的书。而泰戈尔的诗,载起了永远不变的记忆和情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我记住了这样的一个上午,这样的一个瞬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份隽永,穿越了时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