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适当的季节,由于近年来各地生态的改善和爱护鸟类意识的增强,我们经常能在湖泊江河小溪看到一些野鸭或黑、白天鹅,它们虽然都是鸟纲雁形目鸭科的水鸟,但分属鸭科不同的属。本篇将我拍到的鸭科的几种水鸟汇集在这里。 <p class="ql-block">1,鹊鸭</p><p class="ql-block">又名喜鹊鸭、金眼鸭、白脸鸭,是雁形目鸭科鹊鸭属,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迁徙型鸟类。主要栖息于平原森林地带中的溪流、水塘和水渠中,尤喜湖泊与流速缓慢的江河附近的林中溪流与水塘。泳时尾翘起。白天活动成群游泳在水流缓慢的江河与沿海海面,边游边不断潜水觅食。善潜水,一次能在水下潜泳30秒左右。食物主要为昆虫及其幼虫、蠕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蛙以及蝌蚪等。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水域岸边天然树洞中,特别是杨树、桦树、橡树等树洞多被利用。每窝产卵8-12枚,雌鸭孵卵,雄鸭在雌鸭开始孵卵后不久即离开雌鸭独自到湖中或海上换羽,孵化期30天。孵卵的初期雌鸭在早晨和下午离巢觅食,离巢前用巢边绒羽将卵盖住,在孵卵后期则很少离巢或不离巢。</p> <p class="ql-block">2,黑天鹅</p><p class="ql-block">別看黑天鹅是鹅体形也比野鸭大许多,但与野鸭同是雁形目同是鸭科但不同属,是鸭科中天鹅属的一种大型游禽,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在我国许多地方都能见到的黑天鹅原产于澳洲,是天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为世界著名观赏珍禽。黑天鹅栖息于海岸、海湾、湖泊等水域,成对或结群活动,食物几乎完全是各种水生植物和藻类。具有较强游牧性,迁移模式不规律,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迁徙时会组成成千上万的大团体。黑天鹅是一夫一妻制,通常终身相伴。繁殖期为每年9月至来年5月前。一般雌雄双方共同营巢,但分工不同。雄性负责收集、搬运巢材,雌性负责搭建整理。营巢约需5-10天。筑巢后很快雌天鹅在其中每天产一卵共产5-6枚卵。孵化期35-48天。一般雌雄轮流孵化,但以雌鸟为主,一只孵化时,另一只担任警戒工作。</p> <p class="ql-block">3,斑嘴鸭</p><p class="ql-block">又称为谷鸭、黄嘴尖鸭、火燎鸭,是一种大型鸭类,中国家鸭的祖先之一。是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鸟类。雌雄羽色相似。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分布广泛,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开始从中国南方越冬地北迁,繁殖期5-7月。营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岸边草丛中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8-14枚,通常9-10枚,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24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游泳和跟随亲鸟活动和取食。</p> <p class="ql-block">4,赤麻鸭</p><p class="ql-block">又名黄凫等,鸭科麻鸭属,比家鸭稍大,是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迁徙性鸟类。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5枚,卵椭圆形,淡黄色,雌鸟负责孵卵。</p> <p class="ql-block">5,绿头鸭</p><p class="ql-block">又名大绿头、大红腿鸭等,鸭科鸭属,家鸭先祖之一。分布广泛。是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大型迁徙型鸟类。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繁殖期4-6月。营巢于湖泊、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岸边草丛中地上或倒木下的凹坑处。每窝产卵7-11枚,雌鸭孵卵,孵化期24-27天,雏鸟出壳后不久即能跟随亲鸟活动和觅食。</p> <p class="ql-block">6,翘鼻麻鸭</p><p class="ql-block">又名冠鸭、白鸭、翘鼻鸭等,鸭科麻鸭属,是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大型迁徙型鸟类鸭类。主要在淡水湖泊、河流、盐池、盐田及海湾等处等湿地活动。冬天时随潮汐涨落,在未封冻的河口可见。冬季常数十至上百只结群活动。翘鼻麻鸭食性很杂。主要以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藻类、软体动物、蜗牛、牡蛎、海螺蛳、沙蚕、水蛭、蜥蜴、蝗虫、甲壳类、陆栖昆虫、小鱼和鱼卵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植物叶片、嫩芽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喜欢成群生活,特别是冬季。繁殖期5-7月。营巢于海岸和湖边沙丘或石壁间等处,每窝产卵7-12枚,通常1天1枚,产完最后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孵卵期27-29天。</p> <p class="ql-block">7,绿翅鸭</p><p class="ql-block">又名小凫、小水鸭等,鸭科鸭属,分布广泛,是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鸟类。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开阔、水生植物茂盛且少干扰的中小型湖泊和各种水塘中,非繁殖期栖息在开阔的大型湖泊、江河、河口、港湾、沙洲、沼泽和沿海地带。喜集群,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常集成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活动。飞行疾速、敏捷有力。游泳亦很好,但在陆地上行走时显得有些笨拙。冬季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特别是水生植物种子和嫩叶,有时也到附近农田觅食收获后散落在地上的谷粒。其他季节除吃植物性食物外,也吃螺、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觅食主要在水边浅水处。多在清晨和黄昏有时晚上和白天亦觅食。每日觅食时间较长。休息多在水边地上或沙洲和湖中小岛上。繁殖期5-7月。营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岸边或附近草丛和灌木丛中地上。每窝产卵8-11枚,雌鸟孵卵,雄鸟在孵卵开始即离开雌鸟到安静地区换羽,孵化期21-23天。</p> <p class="ql-block">8,斑头秋沙鸭</p><p class="ql-block">又名白秋沙鸭、小秋沙鸭、川秋沙鸭,鸭科秋沙鸭属的水鸭。长相漂亮可爱,俗称熊猫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此鸟过去稀少难一见,现在环境与水质大有改善见到的机会也就多了。栖息于湖泊、河流和池塘等地带,善游泳和潜水。以鱼类、无脊椎动物和少量植物性食物为食。婚姻方式为一夫多妻制,繁殖期5-7月,巢营于绝壁上,也有的在洞穴中,每窝产卵6-10枚。孵化期约26~28天,</p> <p class="ql-block">9,赤嘴潜鸭</p><p class="ql-block">又名红嘴潜鸭,俗称大红头,个体比绿头鸭小,鸭科狭嘴潜鸭属。是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迁徏型鸟类。栖息在开阔的淡水湖泊、水流较缓的江河、河流与河口地区,也常出现在公路两侧的水泡中,特别是有水边植物和水较深的淡水湖泊最为喜欢。主要通过潜水取食,也常尾朝上、头朝下在浅水觅食。觅食多在清晨和黄昏。食物主要为水藻、眼子菜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嫩芽、茎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其他一些禾本科植物种子或草子。</p> <p class="ql-block">10,白眉鸭</p><p class="ql-block">又名巡凫,小石鸭,溪的鸭,鸭科鸭属,小型鸭类,是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迁徏型鸟类。大小和绿翅鸭差不多,息于开阔的湖泊、江河、沼泽、河口、池塘、沙洲等水域中,也出现于山区水塘、河流和海滩上。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叶、茎、种子为食,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到农田地觅食谷物,特别是在迁徙季节和冬天。春夏季节也吃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昆虫等水生动物。觅食多在水边浅水处或小型浅水湖泊和水塘中,从不潜水取食。觅食多在夜间,白天在开阔水面或水草丛中休息。每年春季于3月中旬至4月初从南方越冬地迁到华北地区,4月中下旬到达东北和西北繁殖地。秋季于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10月中旬至11月初陆续到达南方越冬地。迁徙时常密集成群。繁殖期5-7月。营巢于水边或离水域不远的厚密高草丛中或地上。巢掩蔽较好,也在远离水域100m距离的草地灌木丛下营巢。每窝产卵8-12枚,雌鸟孵卵,雄鸟仅在产卵期间和雌鸟开始孵卵的最初几天留在巢附近,以后则离开雌鸟同别的雄鸟一起到换羽地换羽,孵化期21-24天。</p> <p class="ql-block">11,罗纹鸭</p><p class="ql-block">又名葭凫、镰刀鸭、扁头鸭等,鸭科鸭属,中型鸭类,体型略较家鸭为小,是受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鸟类。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叶、种子、草子、草叶等植物性食物为食。通常3月初至3月中旬开始从越冬地往北迁徙,3月末4月初到达我国河北东北部和东北地区,大量在4月中下旬,其中少部分留在当地繁殖,大部分继续往北迁徙。繁殖期5-7月。营巢于湖边、河边等水域附近草丛或小灌木丛中地上,也在沼泽灌木地带营巢,每窝产卵6-10枚,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孵卵前期在巢附近警戒,当雌鸟离巢觅食时代替雌鸟孵卵,孵化期24-29天。</p> <p class="ql-block">12,花脸鸭</p><p class="ql-block">又名巴鸭、黑眶鸭、眼镜鸭、黄尖鸭、王鸭等,鸭科鸭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天常成小群或与其他野鸭混群游泳或漂浮于开阔的水面休息,夜晚则成群飞往附近田野、沟渠或湖边浅水处寻食。主要以轮叶藻、柳叶藻、菱角、水草等各类水生植物的芽、嫩叶、果实和种子为食。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从中国南方越冬地开始往北迁徙,3月中旬至3月末到达中国华北和东北一带,4月末几乎全部离开中国,春季迁徙期长达1个多月之久。秋季于9月中旬进人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繁殖在西伯利亚,繁殖期6~7月,每窝产卵6~10枚,孵化时间21至25天。幼鸟49天离巢,通常由雌鸭单独孵化,孵化后依然由雌鸭照顾,小鸭跟随雌鸭身后觅食。</p> 13,大天鹅<div>鸭科天鹅属,大型候鸟,寿命20-25年,通体洁白,姿态优美,雍容华贵,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保持着稀有的“终身伴侣制”。当北方的水面刚刚冰消解冻的时候,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经过长途迁飞的大天鹅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繁殖地。它们成双成对地降落在恬静的湖面上,有的结伴嘻戏,天真活泼;有的交颈摩挲,温情脉脉;有的以嘴理羽,悠闲自得;有的扎入水中,翩翩起舞,千姿百态。繁殖期5-6月。营巢在大的湖泊、水塘和小岛等水域岸边干燥地上或水边浅水处大量堆集的干芦苇上。每窝产卵4-7枚,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孵化期31天或35-40天。<br></div> 14,丑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