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❼挺进东北(第一个挺进东北的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甘河糟大捷后,第12团奉命留下两个连配合地方武装,与敌周旋,主力和兄弟部队一起,再次出长城转战热河南部地区。1943年2月,我军在热河的部队又分三路向关内开进。第12团为东 路,经青龙入长城到达滦东。1945年1月,在滦东地区成立了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曾克林任司令员,下辖第12团和新建的第18团。1945年夏,曾克林司令员率领第12团和第18团,从界岭口、义院口、九门口出长城,向建昌、绥中方向进军,攻克敌伪13个据点,使滦东根据地北扩塞外,延入辽宁。8月25日,在台头营镇召开了挺进东北的动员大会,宣读了延安总部的二号命令。会上还宣布了调第11团团长杨树元回第12团任团长,调刘光涛任第12团政委的命令。26日,曾克林率部到达榆关镇和海阳。28日占领了柳江和石门寨煤矿。当夜绕过山海关,出九门口进入东北。9月3日,16军分区部队登上一列40多节的混合列车,浩浩荡荡地离开山海关,向锦州、沈阳疾进。沿路收复了兴城、锦西、锦州10多个县市,收缴伪军和警察宪兵等7000多人的武器。马骥率领的第18团留在辽西地区,16军分区的主力于9月5日晨到达了沈阳。1945年8月中,<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118师兵力来源之一的鲁中"老1团"、"老2团", 分别改编为第3师第7、第8团。</span>部队经过扩充整编之后,立即以排山倒海之势,连续解放了博山、淄川、周村、明水,又转战临沂、津浦路,收复了大片地区。正在胜利地大反攻,突然接到进军东北的命令。时间紧迫,弯子转得很急。没有公开动员,对内严格保密。部队在鲁中集结时对下面说:"日本在东北囤积大批军火,即将运到山东,部队要开到胶济路去接收新武器。"走了7天,赶到了胶济路,又对下面说:"海上风浪大,武器还没到,要到龙口去拿。"半个月后到了龙口。 经过1个月急行军,9月底抵达龙口渡口。连队住进地主家严实的高墙大院,门口都放上了双岗,不许出入。这时才正式动员:"我们要进军东北!"登船渡海之前,王建安司令员等领导同志特意赶来送行。由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率鲁中部队于11月中下旬乘船渡海开赴东北。在辽南皮口和庄河登陆后,开赴辽阳和本溪,与从沈阳撤出来的原冀热辽16军分区的新老部队合并。于<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1946年1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即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span>当时没有设立纵队部,纵队首长和纵队机关都由辽东军区兼任,程世才兼司令员、肖华兼政委,<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下辖第7、第8、第9三个旅。第7旅也就是两年后改称的第118师,下属第19、第20、第21团</span>,由山东第3师和第21旅的部分部队编成,曾国华任旅长,李伯秋任政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❽.打没有命令的胜仗</span></p><p class="ql-block">1946年5月中,敌人占据四平后,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杜聿明命令其新6军经火石岭子、伊通向吉林方向进犯。5月24日,第3纵队进至公主岭以东,伊通县城以西,大孤山以北的靠山屯、黄家糖房地区,查明公主岭和伊通均已被敌军占领。敌第195师 占领了西安(辽源)、东丰;敌第207师也正向海龙、朝阳镇、桦甸等城镇猖狂冒进。5月31日,第7旅发现敌人第207师第4团第3营远离师、团几十公里,孤军进驻黑石镇。第7旅李伯秋政委觉得不能一味退却,看准机会得杀它个回马枪。 他向曾国华旅长建议歼灭这股敌人。6月1日夜间,向黑石镇发起进攻,第21团主攻,第19团助攻。敌207师,装备好,火力强。这个营配有八一迫击炮3门、六0炮9门、重机枪6挺、轻机枪每个连9挺。训练有素,气焰嚣张。当晚,我军攻入镇内,占领了大部村庄。敌人缩据一隅,顽强死守,依仗优势装备,防得风雨不透。我军依然保持着抗日游击战的习惯,只在夜间攻击。拂晓,各营相继撤出战斗。<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19团第3营最后撤出</span>,监视敌人,掩护部队转移。走在最后的<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7连</span>警戒哨兵,听到敌人发动汽车的声音。<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冷利华连长</span>立刻派通信员把这个情况向营长报告。营<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长黄德懋是一位老武工队长</span>,有丰富战斗经验。他猜测敌人可能准备突围,立刻命令部队停止撤退,就地隐蔽。黎明前的村庄,显得异常地寂静,有些人家的烟囱升起了炊烟。等了好长时间,从村子里面了来一位中年人。黄营长立刻把他请来询问村里敌人的情况。老乡是位朝鲜族人,不会汉语。黄营长用手比划,在地上写汉字。老乡才明白了他的意思,也用手比划做出摇动摇把,发动汽车的姿势,口里还学着马达起动的轰隆声。黄德懋明白了敌人确实准备突围,立刻命令部队占据有利地形,布置各种火力,准备堵截敌人,并让第7连重新摸索进村里。果然不出所料,敌人正准备突围。满街筒子都是轰轰隆隆的美造大卡车。敌207师正乱哄哄地争先恐后抢上汽车,准备逃命。"冲啊!"<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冷连长带领第1排从正面扑向敌人,让第2、第3排从左右两翼包秒。</span>一阵猛打猛冲,俘敌170余名,只有部分敌人从西门突出镇外,向南光跑,不料又被第3营和兄弟部队围追堵截,全部歼灭。黑石镇战斗强攻半宿没有结果,歼灭敌人却在瞬息之间,创造了指挥员根据实际情况,机断处置,打没有命令的胜仗的可贵经验。第7旅乘胜北进,攻占桦甸县城,又歼灭敌207师300余人。6月6月,国共双方达成协议,东北地区暂时休战。1946年7月13日,奉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第3纵领导机关与辽宁军区领导机关合并,驻通化市区。司令员仍由程世才兼任,第2司令员张学思,政委罗舜初。下属的第7、第8、第9旅都补充了新兵和武器弹药,恢复了满员的建制,由旅改称师。邓岳任师长,李伯秋任政委。第7师辖第19、第20、第21团另还新组建了1个山炮营。8月27日,第3纵队在通化市召开了首届英模大会,<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19团战斗英雄李安仁被树为全纵队的战斗旗帜,并在</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前进报》</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介绍了他的事迹,</span>全纵队开展了向李安仁学习的群众运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❾.拿下天王山</span></p><p class="ql-block">1947年夏末,杜聿明借身体有病去北平治疗。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接替了杜聿明和熊式辉的双重职务。一到东北,他就拉开架势要整军经武,并在军事上提出"确保北宁路,打通锦承路,维护中长路,保护海口"的计划,将其主要兵力放在长春、四平、沈阳、锦州等交通沿线上。 实施"机动防御"和"重点防御",扬言在6个月内恢复东北优势。恰在这时,第3纵队司令员曾克林调离,原第4纵队副司令员<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韩先楚升任第3纵队司令员</span>。第3纵队当面之敌是国民党军第53军。如何歼灭当面之敌,第3纵队在小四平一小学校里,由司令韩先楚、政委罗舜初召集各师领导研究作战方案。会议开了一阵,韩先楚点将发言。"邓岳同志,你是一师之长,讲讲你的看法嘛!"韩先楚首先点了湖北老乡的名。邓岳是麻城县人,与黄安相邻。1932年他们就在鄂豫皖红四方面军一起战斗,抗战末期,他们又同在抗日军政大学一大队工作,韩是大队长,邓是副大队长。"老韩,我看还是罗政委的方案稳妥,你那个想法有点冒险。"邓岳不称司令,直呼老韩,发言也毫不隐讳,开门见山,"大胜、小胜,毕竟都是胜利。要是偷鸡不成蚀把米,那就不划算了!""李伯秋同志,你是什么意见哪?"当时《东北日报》正连篇地发表大块文章介绍第7师诉苦运动,李伯秋成了颇有影响的知名人物,韩先楚点名让他表态。"我赞成韩司令员奔袭威远堡的方案。"李伯秋郑重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既然可能歼敌一个师,冒点险也是值得的。西丰似乎是敌人的弱点,其实并不一定弱;威远堡似乎是敌人的强点,其实也不一定强。韩司令员关于强与弱的分析很有学问,充满了唯物辩证法。"10月1日7时许,第7师进入毛家窝棚、头道沟、庙岭沟以东阵地。 威远堡的敌军还喊着"第1、第2、第、第4"跑步出操哩!敌人发觉不妙,为了挽救危局,急忙以两个步兵连在飞机和炮火支援下连续向塔山发起4次反扑,均被9师26团击退。自此,敌人胡乱开枪,盲目打炮,飞机也来扫射轰炸,威远堡像点燃的火药库,一片轰鸣,震天动地,敌人自己先乱了套。14时,我军肃清了外围的敌人,第7、第9两师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向威远堡发起了四面进攻。激战4小时,至18时,第<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团</span>攻占毛家窝棚北山和望宝山,逼近了威远堡的最后一道屏障--天王山;第20团夺取了301高地;第21团攻占了庙岭沟北山,遂即西渡寇河直插龙潭寺,途中与从莲花街龟缩威远堡的敌第348团的后卫遭遇。我军先敌开火将敌击溃,俘敌副团长以下70余人,其主力窜入威远堡。第25团在夜里渡过寇河插到大小狮子沟,完成了对威远堡的严密包围,并以一部兵力向新老开原方向警戒。午夜,<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铁拳"第19团</span>在炮火支援下对天王山发起进攻。第2营第4连从东北方向主峰猛冲,遭敌顽强抵抗与严密的火力封锁。1排受挫,伤亡殆尽;第2排受阻,前进不得。战斗处于胶着状态,连续7小时没有取得进展,上下都为此担心!这是奔袭威远堡成败的关键,韩先楚、邓岳……一级一级地打电话催问,发火着急。天亮以后,第4连连长发觉主峰东北角地堡是敌人防御的重点,我军正碰在敌人的钉子上。于是留下赵壁小组继续钳制敌人,把第5、第6班撒下来迂回侧后,夺取西北角的地堡,突击一次成功。赵壁小组击退敌人一个班的反扑,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赵壁连续刺死3个敌人,全组人人带伤,却越战越勇。第5、第6班乘势背后攻击,迫使敌人缴械投降。与此同时,第3连第2排夺下了西南角上的地堡,歼敌第1个班,乘势向东南角地堡猛攻。守敌两个班弃阵地逃跑,龟缩到主峰的中心母堡。紧接着第3连第2排、第4连第2排南北夹攻主峰敌人的大母堡。第3连班长王文等最先冲入敌人的堑壕,劈手夺下敌人正在射击的机枪,掩护第3、第4连攻击主峰。战斗持续到上午10时,全部歼灭了守敌第347团第4连和团士官训练队的第1个排,攻占了天王山。拿下天王山,威远堡便暴露在我军的炮火之下。韩先楚集中全纵队几十门火炮,猛烈轰击敌人的师部,掩护部队向威远堡发起了四面围攻。第20团由东北向威远堡攻击;第21团在宿家屯地区阻击敌人向昌图方向突围,并从西北向威远堡攻击。四面八方往里打,敌人求救无援,独木难撑,敌师长刘润川坚持不住了,率领第347、第348个团的残部向西南方向突围。这股敌人被阻击、歼灭于寇河西岸。敌师长刘润川换了便衣,钻进了高粱地,还是被我军搜索捕获。第7师同友邻部队长途奔袭,速战速决,仅以19个小时就全部歼灭了敌第116师,毙伤俘敌8100余人,缴获火炮108门、轻重机枪283挺、汽车13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