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大连博物馆

大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昵称:大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号:9472689</span></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15日</p><p class="ql-block">‍祖孙二人一同参观探秘大连博物馆。大连博物馆是大连市开启21世纪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整个建筑为中西合璧的现代风格,壮观华贵、晶莹、通透,色调以白色为主兼有黑色,暗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学说。建筑主体高度22.7米,外形为方正的围廊列柱式现代欧式结构,外挂纯白微晶石和黑色花岗岩石板,两侧主墙白中套黑,正面为透明的拉杆点式落地玻璃幕墙,顶部为半球形玻璃穹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大连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大连博物馆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会展路10号,占地面积2.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是一座展示大连地区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主体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馆内设有1个基本陈列展厅、2个专题展厅和1个临展厅,展览面积达1.9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连博物馆自2002年3月对外开放以来,已经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连市党员思想教育基地”。馆内藏品丰富,包括1.5万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达150件(套)‌。</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大连博物馆与全国27个省、市60多家重要博物馆、美术馆合作举办展览,并引进了俄罗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艺术珍品展览。博物馆还依托馆藏策划了原创展览,每年接待海内外观众约90余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基本陈列大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以反映城市历史和建设为主要内容。在1.5万平方米展区内,以主题单元式陈列的方式,通过3000余件珍贵实物,1860余幅图片,62个精制模型,43件优美雕塑,围绕城市风貌、腾飞的经济、浪漫之都、回顾与展望四大主题,分设20余个展览单元,运用高新技术和各种陈列方式展示了大连近代以来社会历史的进程和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工农业建设、城市规划改造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概况及辉煌成就。新技术手段的运用是大连博物馆陈列的突出特点。在艺术形式上采用了虚拟现实、三维仿真、影像合成、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信息量大,科技含量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第一展厅:旅大开发与海防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p> <p class="ql-block">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屡次侵袭拱卫京畿的渤海湾地区。清朝统治者认识到“海防之急”重于“今日塞防”。海口防御当以水师为先,1875年李鸿章受命督办筹建北洋海防事宜,旅大地区的近代海防由此起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前言:</span></p><p class="ql-block">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与东北地区交通往来的纽带,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拱卫京津的门户。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旅顺口和大连湾作为中国洋务运动近代国防建设的重要买施地,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建没,用此推动了大连地区的近代化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94年开始,经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承受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力反侵略与殖民統治,大连地区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斗争,用辛勤劳动筑就了一座中西文化交融的新兴工业城市。抗日战争胜利后,大连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特殊解放区,为解放战争极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第一次鸦片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第二次鸦片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或“第二次中英战争”。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两次战争的本质目的相同),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北洋海军建立——</span></p><p class="ql-block">1888年12月17日,清致府发布施行《北洋海军章程),标志着北洋海军正式成立。共有铁甲舰、巡洋舰、运输舰、鱼雷艇等军舰25 艘、官兵4000 余人,近代中国拥有了一支当时堪比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海军舰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旅顺北洋海军公所——</span></p><p class="ql-block">北洋海军公所即北洋水师提督暑,最北洋水質盟微、总兵、副将、参将玫事之所,共有三个;分別位于咸海口、旅顺、天津大沽。旅顺北洋海军公所位子旅顺口区港清街45号,建干19世紀80-90年代,甲午战后,这里被日俄占领,曾作这日军旅顺口根据地总部、沙俄关东州总餐府、日军旅顺军部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洋海军定远水师军服</span></p> <p class="ql-block">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半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挑起中日甲午战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第二展厅:中日甲午战争的旅大</span></p> <p class="ql-block">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半岛海面偷袭中国运兵船,挑起中日甲午战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黄海海战——</span></p><p class="ql-block">1894年9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与清军北洋舰队展开激烈的主力决战。双方激战五个小时,北洋舰队损失5舰,死伤800.余人;日本联合舰队多舰受刨,死伤298人;黄海海战后,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陆路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黄海海战之后,日军于1894年10月由陆路进犯辽东半岛,占领旅顺口。为实施陆路进攻,日军組建第二军,由陆军大将大山岩担任司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span></p><p class="ql-block">旅顺大屠杀是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这场屠杀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是日本对旅顺城内无辜平民和士兵的暴行,死难者人数估计达到2万余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屠杀,遇难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万忠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历史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旅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与威海卫隔海相望,共扼渤海门户。旅顺作为北洋水师重镇,由李鸿章耗时十六年、耗资数千万建成,船坞、炮台、军储的实力为北洋军之首,被称为“远东第一军港”。旅顺不仅背靠群山,而且主要山峰上都设有炮台。东面有松树山、二龙山、鸡冠山、望台北等炮台,西面有椅子山、案子山等炮台,共有加农炮、榴弹炮、野炮、山炮等各种大炮78门。关于旅顺之险要,黄遵宪曾赞道:“海水一泓烟九点,壮哉此地实天险!炮台屹立如虎阚,红衣大将威望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惨痛教训——</span></p><p class="ql-block">‍1894年11月初,驻守旅顺的清军,总兵力为14700人,清军兵力虽多,但诸军互不联络,均无固守的信心。八位统领互不隶属,各行其是。虽然临战前公推姜桂题为总督,但他战守无策,一味告援,不能改变诸军相互观望坐视的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顺半岛20多个炮台,一天内全部被日军占领,清军战死约2000余人,日军仅损失280人。清政府将总理船政专办水陆营务的道员龚昭与以“不能联络诸军同心固守,迨船坞失陷避至烟台”等罪名逮捕,交与刑部治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第三展厅:俄国租借旅大与港口城市形成</span></p> <p class="ql-block">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割让辽东半岛的《马关条的》,沙皇俄國以三國干涉还辽有功,统治旅大地区达七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日本退出辽东之后,俄国以 “保护”中国免受它国便略为由、将军舰驶入旅顺和大连湾。1898年,俄国迫使清廷签下《旅大租地条約》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将旅大变成俄国的“租借”地,对旅大地区实行了7年的殖民统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俄国“租借”大连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1899年8月,俄国单方面将旅大“租借地”命名为“关东州”,并设立统治机构一一关东州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98年3月至1899年3月,俄国先后迫使清政府签下《旅大租地条约》、《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东省铁路续订合同》、《旅大租地界勘分专条》及其《附条》等,旅大地区沦为俄国的“租惜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大连商港的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于1899年8月11日发布數令,宣布准备在大连湾附近兴建的商港为自由港,向世界各国开放、免除进出口税,并在附近建设一座命名为“达里尼”(AanbHui,意为远方)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近代旅大城市的建立——</span></p><p class="ql-block">俄国租借旅大前,大连地区有个叫“青泥洼”的渔村,有20余个村落,千余户居民,属于自然经济形态。1899年秋,俄国东清铁路公司低价强征12个村落、3300公顷土地,役使数万劳工在青泥洼依港建市。1904年初步建成了达里尼市,同时还改建了旅顺市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第四展厅:日俄战争与日本殖民统治</span></p> <p class="ql-block">俄国租借颁大后,日本为了争夺旅大侵占中国, 经过10年备战,于1904年2月在中国土地上挑起了日俄战争。1905年1月俄国战败后,日本在旅大地区进行了四十年的统治,并为了掠夺的需要对大连城市和港口进行了扩建和改建,发展工商业、制造业和金融业等产业。</p> <p class="ql-block">日俄舰队的海上交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日俄旅顺争夺战——</span></p><p class="ql-block">1904年7月30日。日军攻破俄军后路外围防线,对旅顺要塞形成海路包围防线,经过4次全线攻击,俄军于1905年1月2日 受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span></p><p class="ql-block">俄国丢失了经营七年的旅大,但东北地区的兵祸仍未结束,1905年3月份的奉天(沈阳)会战以俄军失败而告终,而被俄国沙皇寄予厚望的俄波罗的海舰队则在对马海峡被日军歼灭。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俄国将原先在中国东北拥有的旅大及东清铁路(长春至旅顺段)等方面之权利让与日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日本在旅大的三大统治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日本在旅大的三大统治机构是关东都督府、关东厅和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东都督府成立于1905年,是日本在日俄战争后占领旅大地区所成立的军政机构。它的主要职责包括统辖所指定的军队及其他各机关,守备关东州,监督民政,统辖管理卫生及兵站事务。1919年,关东都督府改为关东厅,职能相对缩小,相当于关东都督府的民政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东厅成立于1919年,取代了关东都督府,负责管理辽东半岛租借地内的民政事务。关东厅的职责包括管辖关东州及南满洲的铁道线路警务,监督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事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是日本在东北设立的另一个重要机构。它的主要职责包括经营铁路和其他交通设施,同时进行经济渗透和情报收集。满铁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还承担着为日本军方提供情报的任务,是日本在东北进行经济控制和情报收集的重要工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天德寺铁钟 1919-1945年</span></p><p class="ql-block">铁钟铸于明末清初,原顺天府蓟州关圣庙用,后辗转流落大连。日本统治时期,大连福昌华工株式会社于1919年在寺儿沟劳工宿舍“红房子”南端修建天德寺,置铁钟于内,每日清晨击钟鸣时催促上工,因此该钟被码头劳工们称为“催命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劳工的血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第五展厅:殖民统治下的大连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1840年~1945年,甲午战银后,大连先后被俄日侵占,侵略者野蛮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特别是殖民当局妄图在文化上同化大连人民,从精神上割断大连与祖国的血脉联系,大连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捍卫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播革命文化。</p> <p class="ql-block">为将大连经营成向中国全境扩张的基地,日本统治当局大力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竭力营造所谓“王道乐土”,以证明占领有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立进步团体,开办新式学校,是中国仁人志士与统治当局抗争的主要手段之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和进步团体为传播新文化,开办了10余所新式学校。</p> <p class="ql-block">1905年日本侵占大连后,利用满铁等机构建立各类文化设施、办日本对华的侵略搜集资料和情报、同时掠夺了大量中国艺术珍品。面对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压迫,大连地区爱国的文化界人士以各种方式进行抗争</p> <p class="ql-block">十九世纪末开始,随着大连地区城市化进程,内地和北方少数民族人口不断迁入,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戏曲、民乐、皮影、舞狮、剪纸、萨满艺术等得以广泛传播,与大连本地风情相结合,便形成了辽南地过豪放、泼辣的民间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日本统治大连时期,阻碍和压制中国人从事各种休育运动,但中国运动费頑强拼搏,在田径、游泳、足球等方面展現出一批批优秀运动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第六展厅:近代大连人民的反抗斗争</span></p> <p class="ql-block">自两次鸦片战争英军侵扰,到俄国租借的七年和日本统治的四十年中,大连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与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击英军侵扰</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入大连地区,打劫民船,掠夺粮食牲畜。大连人民自动组织起来,抗击英军侵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连工人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斗争,大连地区各阶层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多种形式进行抗日斗争,大连的工人运动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取得了胜利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第七展厅:大连解放与人民政权的建立</span></p> <p class="ql-block">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打击下,抗日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日本于8月15日无条件投降。苏联红军依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驻旅大。大连作为中国最早解放的城市之一,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领导的特殊解放区,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结末语:</span></p><p class="ql-block">近代大连,由辽东半岛南由一个小渔村而崛起,在其后快速突进的城市化过程中,俄國和日本的统治下,大连人民选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并用自己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成就了东北亚这座著名的港口工业城市。与此同时,手不同地域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大连也逐渐形成了以本民族文化为母体、兼容各种文化内涵的多元城市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大连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城市之一,为新中國的建立,积累了大中城市的管理经验。而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大连不仅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没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天的大连建设和发展莫定了深厚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第八展厅:特殊贡献 支援解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大王家岛——八路军挺进东北第一站</span></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入东北,迅速控制东北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朱德总司令接连发出七道命令,命令各解放区对日军展开全面反攻并受降。其中,第二号命令要求原东北军和驻冀热辽边境部队立刻向东北和内蒙地区进发,中共胶东区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迅速组建了八路军挺进东北海上先遣支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先遣支队先后于8月来9月初从烟台渡海到大连侦查。吕其恩等人先登陆王家岛,后智取庄河,从东北向胶东区委、延安发出最早的侦寨报告,为中央作出挺进东北决策提供依据。图为八路军挺进东北登陆地纪念型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踊跃参军——生产军需全力支援前线</span></p> <p class="ql-block">旅大人民不仅源源不断地输送物资支援前线,而且动员自己的子弟参军参战,从1946年2月至1948年9月,全市共动员和调出参加东北人民解放军达3.27万余人,有力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图为欢送青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七级工资制度——从大连走向全国</span></p> <p class="ql-block">为了推动生产,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旅大地区改革旧的工资制度,借鉴苏联经验,在公营企业中推行七级工资制,并推广与七级工资制配套的计件工资与超额累进奖励工资,使工人工资水平逐步提高,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励。工资改革的成功经验为20世纪50年代两次</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全国范围工资改革的推行与社会主义工资制度的确立提供了作为模范意义的旅大经验。1950年4月,在充分参考七级工资制的前提下的八级工资制在东北实行,其后,八级工资制逐渐在全国推广。到1956年,八级工资制在全国企业中建立</p><p class="ql-block">并实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秘密迎接民主人士北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大连发挥前哨指挥所和中转站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经过大连方面的精心准备和与苏联方面的积极协调,1949年1月7日上午,李济深、茅盾夫妇等第三批民主人士搭乘的苏联货轮抵达大连港。旅大市委认真做好接待工作,民主人士在大连期间,游览了市区、参观了工厂,乘专列赴沈阳。图为1949年,第三批北上民主人士登陆的大连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奔向光明——接应“海辽”轮起义到大连</span></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19日至28日,香港国民党招商局所属的“海辽”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冲破国民党的海上封锁,历经8天9夜,从香港辗转海上,历经风险,胜利驶抵大连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开国大典礼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由大连铁路公安干警护运进京</span></p><p class="ql-block">‍1949年9月,经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经党中央协商,由苏联政府提供礼炮支持。大连铁路公安局的公安干警们护送载有礼炮的专列,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七昼夜的运行,安全抵达北京。1949年10月1日,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承载中国人民骄傲的28响礼炮,长久地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中,也留给大连人民一份永远的骄傲与光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大连地方党组织公开——</span></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旅大党组织自1945年重建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始终处于不对外公开工作状态。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党组织放手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取得重大成就。1949年2月2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中共旅大地委改为中共旅大区党委。3月1日,决定把处于隐蔽工作状态的各级党组织向广大群众公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永不消失的电波——</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国际反法西斯地下电台</span></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方针。中共党员沈得龙、刘逢川奉命在大连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秘密电台,开展情报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沈得龙(1911—1943)</span></p><p class="ql-block">吉林饶河人。1929年入党。</p><p class="ql-block">1940年7月受苏联红军参谋部派遣来连开设兴亚照相馆,掩护情报工作,与苏联驻大连领事馆接上关系后,先后向苏联报告了大量情报。</p><p class="ql-block">1943年10月被捕后,被押往七三一部队,被活体解剖杀害。图为沈得龙和新婚妻子合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刘逢川(1909—1945)</span></p><p class="ql-block">山东牟平人。1940年入党。1941年1月参加苏联红军远东军区参谋部在延安开办的特工训练班受训,后与何汉清组成大连情报组,潜入大连,设立秘密电台,向苏军传送大量情报。1944年12月3日,电台被日本宪兵侦破,刘逢川被捕,1945年8月16日牺牲于旅顺监狱。</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何汉清(1921—1945)</span></p><p class="ql-block">湖北沔阳人。中共党员。1942年与刘逢川一起到大连从事谍报工作。1944年12月3日午夜正在发报时被捕。1945年8月16日,被秘密杀害于旅顺监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结语:</span></p><p class="ql-block">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继续成功,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蕴含着过去我们成功的精神密码,指引着我们未来怎样继续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p><p class="ql-block">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落实市委高质量发展提升清单任务,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现大连更大担当和作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第九展厅:丝路序章</span></p> <p class="ql-block">中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南的越国,南接大海,北通中原,其先民在秦汉之际已懂得借助季风沿着海岸线航行,与东南亚和南亚诸国进行交通和贸易往来。利用舟楫之便,南越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海外贸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更为之后汉武帝发舶远洋、开展官方海外贸易打下了基础,在中国航海史中写下了重要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兼并六国后初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进一步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又发兵岭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岭南后设桂林郡、南游郡、象郡三郡,以番禺(今广州)内南海那治,任器力南海郡尉,赵佗为龙川县令。岭南地区首次纳入中央王朝政治版图,这是岭南开发史中极其重要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越国——</span></p><p class="ql-block">‍南越国(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11年),亦称南粤国,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中国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一共历经五任国王,享国九十三年。秦末,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封关绝道,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南粤国),定都番禺。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南越国成为汉朝的藩属国。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南越丞相吕嘉发动叛乱,杀死南越王赵兴,立术阳侯赵建德为南越王。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汉武帝刘彻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灭亡南越国。</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南越国全盛时疆域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福建(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南越国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它奠定了今日岭南的基本范围。南越国建立伊始,赵佗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使岭南地区迅速从百越征战、刀耕火种的氏族社会平稳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同时又将异域文化和海洋文化引进岭南以至中原地区,开启岭南文明千年辉煌。同时,南越国时期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越人善舟——</span></p><p class="ql-block">南越国近海、多河湖,先民熟习水性,善于用舟,不仅渔捞经济发达,还与域外建立起频繁而密切的联系。岭南地区造船技术与规模的大发展,是南越国海上交通繁荣的重要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越王墓中出土大量贝类、鱼类、龟鳖等水产品,是我国迄今出土水产动物最多的墓葬。其中我国南方沿海常见的青蚶、楔形斧蛤等海产贝类出土最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热带海洋的生物残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汉代广州地区已有类型多样的船型,包括大型海船、作战的楼船、内河航运的货艇、客船、农耕运输的小艇等,反映出当时南越国造船与航运交通之发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互通有无——</span></p><p class="ql-block">通过远航的海船,南越国得以同海外往来并互通有无。南越王墓中出士的众多舶来品与外销之物,是南越国与海外地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的直接体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越国销往海外的产品主要有丝绸、珍珠等物。古代中国以“丝国” 闻名于世。南越王墓出土的印花铜板模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丝织物印花工具,说明当时丝织业发展到很高水准,还有十分先进的彩色套印技术,所产丝织物很可能已通过海路输出。</p> <p class="ql-block">南越工墓中发现的乳香、非洲象牙制品、玻璃珠玑等与海上交通相关的珍费丈物,是目桥岭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一批舶来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炉焚香在南越国蔚然成风,但中国原产的香料资源并不丰富,乳香、沉香、植香等热带香料多来源于海外。南越玉墓中熏炉的大黨出土,佐证了当时熏香风气的流行与香料贸易的繁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南越王墓角形玉杯</span></p><p class="ql-block">‍南越王墓出土的角形玉杯是呈犀牛角状的酒器。有学者认为,角形杯的造型源于西方称之为“来通”的角杯形金银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金来通杯——保加利亚(约公元前4-3世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金花泡——西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1983年象岗南越王塞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南越王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南越王墓中共出土32枚,是墓主人所穿“珠福”(用小珠缀串而成的短上衣)上的装饰物。设计和加工十分精细,球面形泡体上的金丝和金珠都是焊接固定的。这种焊珠工艺黄金制品在汉代十分流行,其工艺技术可能来自古代的西亚地区,在古希腊遗址曾有类似出士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结语:</span></p><p class="ql-block">拂去历史尘埃,一件件文物领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领略了两千多年前南越国的辉煌,再现了那段曾经淹没的厉史。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成 为岭南文物考古工作的里程碑,开启了南越国历史研究的热潮,使人们对两于多年前的岭南社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两干乡年前的秦汉南疆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占据着帝国版图上光辉璀璨的一角,这是历史的偶然;两千多年后的广州则延续包容开放的历史传统,继续书写着发展复兴的全新篇章,这是历史的必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第十展厅:往事如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往事如烟——时代烙印</span></p><p class="ql-block">烟标的品牌名称和设计图案,不但客观地反映和记录了时代背景,且蕴藏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作为民族品牌的代表,它曾在20世纪初参与了同外来势力的抗争,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抵制洋货到欢庆解放,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烟标上留下了中国社会百年的发展史。百年来烟标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已超越其自身商品的原始功能,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言:</span></p><p class="ql-block">烟标是香烟制品的标志,即烟盒作为与邮票、火花、酒标并列的四大平面印刷品收藏之一,其价值远超香烟本身。</p><p class="ql-block">中国烟标见证了120年来香烟发展历史,留下了一串串印记。小小烟标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容,折射出时代特色。</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遴选大连博物馆馆藏烟标1200余枚,于方寸之中展示民族文化和时代特征,使观众在回味如烟往事之余,领略烟标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城市缩影——</span></p><p class="ql-block">烟标不仅是商品包装,而且是宣传品。</p><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迈入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新时期,烟标也进入了恢复老牌号、创造时代新牌号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烟标的设计也趋向规范化,更符合商标法规的标准要求。各地的烟标无不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烟标设计更注重品牌的艺术感和时代感,其图案汇集名山大川、文化古迹、神话故事、风土民俗,以及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可谓丰富多彩,无所不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