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行囊独步金陵一南京,寻觅依稀的记忆

虞满飞

<h3>这是我第四次来到六朝古都一南京,这次专程到南京主要是到城墙博物馆看叙利亚的《文明的眼睛》展览。但记得第一次到南京是66年10月底文革大串联,和几个同学一起爬上火车第一站南京下,已是夜晚,看不清南京怎么样的,急着爬上去北京的火车,去见毛主席……故所内心隐隐约约要去看看浦口火车站,从中山码头摆渡到浦囗码头,转身就到浦口火车站现称南京北站,现不通火车作为旧址了。询问了浦口当地老南京:这浦口火车站什么时候不用了?那应该是6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就不用了。</h3> <h3>2024年9月秋天我乘车到中山码头,这渡口码头我猜应是民国建筑,古朴典雅真大气漂亮!乘渡船可去看看长江,想想是呀,我们是长江儿女。怎能不有点兴奋呢?</h3> <h3>我抬头看到“中山码头”的牌匾悬挂在正中央,钟塔作为标志性建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车站四周停满了大巴车和小轿车,昭示着这里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h3> <h3>乘上渡船看到那座红色砖墙结构的建筑矗立眼前,上方挂着一个大大的白色招牌,上面写着红色“中山码头”。蓝天白云之下,它显得格外醒目。背景中,一座现代摩天大楼悄然耸立,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h3> <h3>中山29轮渡静静地停靠在码头边,甲板上插着一面鲜艳的红旗,侧身清晰可见“京”字。这不仅仅是一艘船,更是连接两岸生活的纽带。</h3> <h3>这渡船蛮高大上的,可不是小舢板哦</h3> <h3>对岸浦口码头到了,大楼巍峨壮观,顶部“浦口码头”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不仅是长江两岸南京人交通,也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地方。对我背包客来说:太赞了,花2元钱看看长江,无与伦比。啊,最最关键的是我是来寻觅半世纪之多依稀记忆……😭😭😭</h3> <h3>哦,浦口火车站不通火车了,成了旧址。</h3> <h3>过去的浦口火车站现称是南京北站,不通火车了,通火车改为在南京长江大桥了</h3> <h3>浦口火车站的建筑还保存着</h3> <h3>走进这条长长的走廊,顶部由许多白色的柱子支撑着灰色的屋顶。墙上点缀着绿色植物,这里仿佛是一个让人不能忘却的天地。</h3> <h3>走廊上方,铁架支撑着顶棚,两侧墙壁上长满青苔,透露出岁月的痕迹。每一步踏过,都能感受到时间在这里缓缓流淌。</h3> <h3>同上</h3> <h3>这栋黄色的老建筑,外墙爬满了绿色植物,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文明和谐共存的最佳例证。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h3> <h3>渡轮摆渡长江时,不远处是南京长江大桥</h3> <h3>现代化的大楼顶部装有时钟,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这里环境宁静优美,时钟的存在提醒着过往行人珍惜每一刻时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