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第五小学四年级组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2024年9月28日正式拉开帷幕。</p> 集体备课集智慧 <p class="ql-block"> 集体备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合作与团队精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好处。它是教师们共同进步的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p> 讲课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走进教室,迎面而来的是不同教师的课堂风格。有的如潺潺流水,细腻而平和;有的则如疾风骤雨,激烈而震撼。同课异构,似乎是一种巧妙的教育魔术。在这个魔术的舞台上,每一位教师都是魔术师,他们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们呈现出不同的课堂风景。</p> <p class="ql-block"> 每一位老师都精心准备,各显神通,把教学活动演绎的精彩纷呈!下面让我们来跟随图片一起来进入老师们精彩有趣的教学活动吧👇</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由吴雪老师执教《麻雀》, 吴老师在教学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吴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从找老麻雀、小麻雀、猎狗的特点,到发现老麻雀救小麻雀时的矛盾的表现,再到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整个过程,我仅仅起到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在理解“嘶哑”一词时,找到相对应的音频,让学生亲自听一听,理解一下嘶哑的意思会更充分一些。对于理解看麻雀的描写句子不够深入,应由句到词,抓住关键,层层突破。由学习完这样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猎狗的攻击与退缩时,教学时间稍短,读得不够充分。以上是这一课的教学反思,今后会不断改进,教育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为本单元习作写法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李超老师执教的《麻雀》主要讲了一个麻雀妈妈为了救小麻雀而与猎狗展开的激烈的斗争,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本文的教学目标有两点:一是知道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二是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随后,李老师回顾了整堂教学,发现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p><p class="ql-block"> 1、字词占用时间稍长一点。</p><p class="ql-block"> 2、通过关键词描写抓住3个角色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从而展现出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讲述的不到位。</p><p class="ql-block"> 针对以上不足,我想在不断改进中,我更多的应该给予学生一种学法指导并能迁移运用。本篇课文重点在于老麻雀和猎狗的对比,而这对比中又把大量的笔墨放在老麻雀的描写上,有动作的,心理的。是否我可以在教学中进行相关动物描写的学法渗透,让这篇阅读教学指向一定的写作。课虽结束,但留给我的亦是诸多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由田静老师老师执教的《麻雀》的第二课时。田静老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做到了张弛有度。田静老师上这节课的时候,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注意指导朗读,当学生难以进入情境时,我根据作者的描述,让学生想象小麻雀的幼小无力,猎狗的凶狠庞大,老麻雀的英勇无畏以及它们的.动作和神态。在感受的基础上再朗读,效果显著,进步很大。我与学生一起感受:从“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感受小麻雀的可怜、无耐与孤单,正如连堂所说:“此刻,它是多么需要妈妈呀!”从“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中感受猎狗的庞大、凶猛,从自己的对比中感受老麻雀的弱小。从而体会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所需要的那种勇气。</p><p class="ql-block"> 不足之处:在本节课中我虽然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但读书的形式单一化(指名读)缺乏多样化:默读,自由读,齐读……在授课环节中细节设计不紧密(板书),我更多的应该给予学生一种学法指导并能迁移运用。</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是李芳老师执教的《麻雀》第二课时,在本节课上:</p><p class="ql-block">1.瞄准“会写”的靶心。</p><p class="ql-block"> “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编排体系中的崭新板块,也是亮点之一。在这一节课中,李老师瞄准“会写”的靶心,自始至终都引导学生从文本阅读中感悟“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一命题,在阅读对话中解构文本,在交流分享中建构写法。</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引生文本阅读中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故事中出现了哪几个角色?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呢?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呢?谁能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谁能加上时间、地点再说一遍?让故事得以完整地存在,也是间接地告诉学生“把事情写清楚”的一般“线路图”一一起因一经过一结果。</p><p class="ql-block">2.把握“读好”的情趣。</p><p class="ql-block"> 在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时,分三个板块指读文本,并及时追问:小麻雀遇险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小麻雀,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两只麻雀脱险了,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师生合作配乐朗读中感受到了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扣人心“代入“故事之中。</p><p class="ql-block">3.架设“抵达”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李老师借助教材提供的文本结构或者语言样式,为学生的读写铺路、搭桥,助推学生从“阅读”的此处“抵达”习作的彼岸。小练笔写一写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个片段,紧扣“怎样把事情写清楚”这一习作要素,让学生在理趣与情趣中并存。</p> <p class="ql-block"> 第五节课是由孙婧老师执教的《麻雀》第二课时。《麻雀》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一只刚出生的小麻雀被一阵大风刮在地上,被猎狗发现、攻击,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雀,最终猎狗被老麻雀吓退缩的事。</p><p class="ql-block"> 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所以我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于是自学提示中让学生圈画重要语句及关键词,并批注出发现及感受,小组汇报时及时概括引导,抓住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抓住角色的神态动作心理等把看作者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清楚的写作方法,并且在总结方法后能够学以致用,写一写生活中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第六节课是由任建杰老师执教《麻雀》第二课时。从教学设计上,任老师研读参考书,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围绕单元要素设计教学流程,流程清晰。整个课堂教学中,任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关注学生过程的指导和方法的习得,并且将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体会情感和感悟形象融合在教学环节之中,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要素,以及写作方法的渗透。另外,在板书设计上也花了一定心思,能够从板书上了解写清一件事需要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总体来说,教学过程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基本规律,做到了流程清晰、教学过程规范。</p> <p class="ql-block"> 第七节课是由陶艳贺老师执教的《精卫填海》。本课教学,陶老师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来展开,在学生读通课文,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想象故事的结果。学生在学习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的同时充分感受了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以及鲜明的精卫形象,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人和事,懂得传承神话背后的精神力量。课上如果对于每次朗读都提出更明确的要求,重点字词的意思再做强调讲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第八节课是由王丽娟老师执教的《牛和鹅》本节课教学王老师主要是运用所学批注方法让学生批注式阅读。围绕课后题二题、三题展开教学,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我”见到鹅和鹅袭击我的句子,做批注,并体会当时的心情。以学生画、交流批注为主,让学生真正学会批注式阅读,有思考便有收获。通过抓住动作、神态、语言描写,运用多种方式朗读体会当时的心情。自学金奎叔的话,批注悟出道理。整体课堂环节自然顺畅,但自身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总爱重复学生所说的话,口头语偏多,还需加倍控制,改掉自己的坏毛病。板书设计还需加细斟酌,体现教学重点。知识之树常青,唯不断学习,方能品尝其甘甜果实。愿在学习之路,我的教学开出胜利之花!</p> 评课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在第五小学张主席带领下集体研讨课,相互学习,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 张英华主席评: 备课时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单元交流平台、课后题,精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让课堂教学有抓手,有突破,习作单元不同于其他单元,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学生要学会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p><p class="ql-block"> 《麻雀》这一课,学习作者如何按照一定顺序,抓住动作、神态、声音,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读中感悟很重要,如何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朗读,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教师通过总结归纳,强加给学生的;教学课件只是辅助教学的作用,不应该成为提词器,要大胆取舍,留下有用的,删掉不必要和不需要的。</p><p class="ql-block"> 总之,资深教师也不能仅仅依靠自己掌握的教学方法,吃老本,不更新,年轻教师仍需谦虚学习,不要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我们所有人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勤交流、多实践,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让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但愿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一些朗朗读书声,少一些教师的细碎分析,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质的提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老师们通过听课、自我反思、评课、教学研讨的方式,使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听取老师们的建议做出改善,有效地促进学校的教学积极性。本次公开课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交流学习的平台,使大家在教学方面得到了磨炼和提高,激发了学生对多种教学方式的兴趣,同时推进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心灵的碰撞,灵感的生发,即是教研的意义所在。相信四年级语文组教师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会涌现出更多的精彩课堂,激起更多智慧的火花。我们将深研促优,用心用情托举孩子们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