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岁月不居,时光易逝。恍惚之间,母亲离开我们已经17个年头了,2007年农历9月12日下午4点46分,经过一个多月与病魔的抗争,母亲终究还是在老家安详的闭上了眼睛,永远的离开我们。“亲戚或余悲,他人己亦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是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细想也确实如此,但母亲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时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在脑海萦绕,儿时她教育我们的话语、平时的言谈常常在耳畔回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的半生都是苦难中度过的。1924年农历9月13日,母亲出生在邻村沙坡头一个没落的宁氏家庭里,当时全国军阀混战,我们的家乡豫西一带刀客横行,外公给母亲取名“乱",生逢乱世,家道中落,再加上母亲姊妹五人中,只有一个男孩,那个时代重男轻女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农村更甚,因此,从童年到少年,母亲没有过多的得到重男轻女、爱食牙片外公的父爱。母亲大概21岁嫁到我们孙家,生我们姊妹七个(一个姐姐夭折),爷爷去世的早,父亲又长年在外求学或教书,父亲又没有兄弟姐妹,家中的大小事务全凭母亲操劳。记得小时候冬天夜长,妈妈纺棉花总是纺到深更半夜,有时自己睡醒一觉了还看到妈妈在豆大的煤油灯下纺棉花,妈妈什么时候睡觉我是不知道的。在“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1959一一1961年间,有一年春夏之交,妈妈一人上坡鑻枣刺疙瘩(放干后当作柴火做饭烧火),走到村边又饿又累晕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幸好被同一道街的、路过的天寿叔发现,才救了过来。听妈妈说还有一次,妈妈端着满满一锅水,由于太沉,过门槛时被绊倒,上嘴唇刚好磕到锅沿上,流了多少血也不知道,反正嘴唇在人中的地方全透了,几乎嗑掉!在我从小到大的记忆中,妈妈的上嘴唇上有一条很长很深的痕迹,应该就是这次事故留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妈妈的性格十分刚强,也十分乐观向上,无论生活怎样艰辛和困难,她从不会向困难低头,生活的艰难是永远压不垮妈妈的,她始终认为只要是人,只要有两只手,只要不懒,只要不停的劳作,总不会饿死,生活总能过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真正压垮妈妈的是惨无人道、是非不分的十年文革时期,或者说妈妈经历时间最长、经历苦难最多的就是十年文革时期。妈妈嫁到我家时,家中有几亩薄地,妈妈没有从这几亩薄地中享到一点福,倒是因为这几亩薄地,解放后土改时被冠以“地主分子”的帽子,这顶无形的帽子似有千斤之重,压了妈妈多半生,十年文革时期这顶帽子尤其沉重。从我记事起,妈妈就和其他的“四类分子”晚上经常去开会,去被教育、被批判,遇到大雪天或者逢年过节,“四类分子”得扫雪清雪、打扫街道。有一年妈妈怀着弟弟,还得冒着大风严寒被迫到河滩抬沙筑坝,同村的人实在看不下去,有的人给妈妈加点衣服,有的人偷偷地替妈妈分担一些劳动,更多的人只能无奈地投去同情的眼光,因为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他(她)们只能和“四类分子”们划清界限,他(她)们不敢帮助妈妈。即使这样,妈妈仍然积极顽强的面对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妈妈打击最大的、彻底将妈妈精神击溃的是被迫和邻居家换宅基地一事。70年代,我们的小院里住了三户人家,地方局促不便,邻居为了方便和某大队干部行不可告人之事(这个大队干部为公安员专门管制“四类分子”的),便唆使这位大队干部出面,强迫我家和她家调换宅基地,妈妈认为将宅基地拦腰截断,破坏了风水,所以,坚决不同意调换方案,为达到调换宅基地的目的,邻居家隔三差五的寻衅滋事、大吵大闹,记得有一次我的家人们劳动回来,邻居家又来吵闹,不让妈妈在家做饭,我放学回家后,和家人们坐在街上不能回家,好心的街坊邻居给我们端的饭,我们全家才过了这一顿。这位大队干部也经常因此事借几批判妈妈,最后还是在这位大队干部的淫威下,强逼父亲和哥哥在协议书上签了字。由于妈妈性格刚烈,难咽此气,从此便精神错乱,几近疯子!经常蓬头垢面嚎啕大哭,清醒时,妈妈告诉我她的泪都哭干了!有一次,妈妈亦然是蓬头垢面,衣衫不整往外出,我怕妈妈走远,便牵着妈妈的手和妈妈一道外出,走到村边,我随妈妈一块来到深深的玉米地里,妈妈坐在地里便哭天喊地放大悲声!(行文至此我已潸然泪下)妈妈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那种悲愤、凄惨、无助、无奈的情景时至今日仍跃然眼前。也因为此事妈妈埋怨父亲、哥哥了一辈子,妈妈和我说父亲曾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宽慰她,让她学会忍耐,让妈妈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刚烈的性格使妈妈始终不能咽下这口气。她经常说的话就是“屈打成招”!多次给我的侄子们说,让他们长大后将我家的事写成书,编成戏。试想妈妈心中有多少苦闷、有多少无奈和不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上仅仅是妈妈苦难生活中的点滴,在我童年至少年的记忆中,妈妈一直生活在苦难、艰辛、泪水、呻吟、叹气之中,用我的拙笔,纵然写三天三夜也不能述其万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妈妈是个善良的人, 她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从小她就教育我们要与人为善,要善待那些无家可归逃荒要饭的人,遇到要饭的上门,即使自家人少喝一点,也要让要饭的喝碗热饭,家中若有囫囡馒头(事实上就是窝头),一定给一个囫囵的,决不能给一半,她认为人家遇到难处了,就应该帮一把,我们可能也会遇到难处。记得有一年将要过年,我大概7岁左右吧,家人让我单独出门去给我大姐家送点葱,走到半路上遇到了一个洛宁县来宜阳县城拉媒的人,估计他几天没有吃上咸饭了,或者是感冒了,总之,看那样子很想要我点葱,看我走过来,便停下车对我说:“兄弟,你那葱能不能给我两根?"我当时不知是处于恐惧心理,还是自私心理,反正没有给,回家后我给妈妈说了这事,妈妈听后当时就责怪我为什么不给呢?这么冷的天,他是想喝点辣汤呢!晚上就这事,妈妈又教育我,遇到有难之人,能帮助一定要帮助。到现在每想起此事,我内心还十分愧疚!感到自己当时太自私了!山上有我两个姨表兄弟,都是肝炎,病情较重,因为肝炎传染,别人见到都躲之不及,但当他们每次路过我家,妈妈从没有嫌弃过,总是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给他们做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和我们家人一起住、一起吃,我的表兄弟逢人就说:“程子我姨对我们最亲了,像亲妈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妈妈是个热心肠的人,街坊邻居谁家有红白大事,总能看到妈妈缝被子、蒸馒头、做孝衣忙碌的身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妈妈不识字,但她懂很多大道理,从小她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正直、善良、有爱心的人,教育我们一切都要靠自己劳动、靠自己奋斗所得,不是自己的东西,虽一丝一毫也不能要,我听到她和其他长辈们说,孩子们“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时,一次上午放学后,我在厕所墙窟窿里拾到一根基本上全新的铅笔,我兴高采烈的拿回家,并告诉了妈妈,想着妈妈肯定和我一样高兴,谁知道妈妈听后,态度异常严肃,用近似审问的口气问我铅笔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趁教室里没人,拿别的同学的,当我告诉妈妈确实是拾到的,妈妈也要我下午上学时一定交给老师,不是自己的东西咱不能要。有一年冬天的一天,北风呼叫滴水成冰,父亲从平泉一带大渠上回来,父亲冻得瑟瑟发抖,我看到父亲回来时,让父亲将脖子上的围巾给我,过了一会儿,妈妈将我拉到一边儿,对我说:看你爹冻成啥了,你还给他要围巾?你应该先去给你爹拢堆火让他烤烤,再烧点热水让他洗洗,暖和暖和!想想我儿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不懂事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己年过花甲,但母亲的为人处世,母亲的积德行善、爱心助人的行事作风还在深深地影响着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写在后面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8年以后,国家政策发生了变化,我家的生活面貌日渐好转,我家也是喜事连连,1978年我有资格考高中了,并且当年考上了高中,这对我家来说是件大事儿,要知道,上一年像我们的家庭是不能考高中的,哥哥的智商很高,但政策所限,永远失去了上高中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9年,压在妈妈头上“地主分子”帽子摘掉了,这对我家来说当然也是大事,我家从此政治上站直了腰!父亲的公职也恢复了,这更是大事,从此我家经济上翻了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1年,哥哥结婚了,这对我来亦是大事喜,,因为以前地主分子家庭的儿子是很难找到对象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3年,侄子长江降生了,孙家喜添男丁,这对我家来说同样也是大事喜事,因为我家世代人丁不旺,头一胎添男丁,全家人都高兴,尤其是妈妈。同年我也考上了大学,这肯定也是大事喜事,因为我从此成了公家人,吃商品粮了,这是多少农村人梦寐以求的!妈妈的精神错乱症也不治而愈,妈妈的脸上也多了笑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是母亲诞辰100周年,写此文一是为缅怀我的母亲,二是想告诫子侄儿们,要知道父辈、祖辈们生活的艰辛,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教育自己的子孙要做一个正直、善良、有爱心、懂感恩、对国家对社会有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