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记“国培计划”淮北市农村地区卓越教师和濉溪县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与盛夏告别,向秋天进发。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怀揣着对学习的期待,我们踏上了去南京的路途。本次学习的主题是作业设计与命题研究。在开班仪式上,濉溪县教研室魏建斌主任和进修学校陈倩校长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希望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有所获并落实到教学之中。</p> <p class="ql-block"> 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座,他们分享了在专业领域所做的研究和成果。每一场讲座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与思考,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思索以后的教学工作该如何改进。</p><p class="ql-block">一、细想,作业设计的新要求</p><p class="ql-block"> 9月23日上午,来自扬州市的正高级教师胡明根给我们带来《新课程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意义 内容和方法》的讲座。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明晰的介绍: 1.作业设计的意义(为什么)2.作业设计的内容(是什么)3.作业设计的方法(怎么办)4.作业设计的要求(做什么)。从这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剖析了作业设计的新要求。</p><p class="ql-block"> 新课改要求作业具备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题型丰富多样,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p><p class="ql-block"> 新课改强调作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时间能力。</p><p class="ql-block"> 新课改要求作业具备个性化和层次性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p><p class="ql-block"> 目前,我们作业布置的形式有些单一,主要是基础型和拓展型,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这些类型的作业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还应该多设计一些实践型、发展型和创新型的作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可以尝试设计趣味性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比如游戏、竞赛、思维导图、手工等,并采取趣味性评价,能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二、细悟,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使命</p><p class="ql-block"> 9月23日下午,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华清为我们带来《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使命与践行路径》的讲座。他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教育家精神的演进、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使命和践行路径。</p><p class="ql-block"> 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这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一辈子都在学,不断完善健全自己的人格。”我们要做到终身学习,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研究,不断完善自己,同时学会换位思考善于替别人着想。做最好的自己,还应制定自我规划,在有兴趣的领域研究,多反思,多思考!</p><p class="ql-block">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甘于奉献的情怀;2.爱满天下的胸襟;3.实践探索的激情;4.不屈不挠的品质;5.求真务实的作风;6.敢于创新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慢慢体悟。作为老师,我们要眼里有学生,能做到尊重和理解学生、信任和支持学生、赏识和鼓励学生、宽容和体贴学生。学会倾听,多给学生说的机会,站在学生的视角,走进学生的心里,拥有一颗童心,学会引导孩子,学习就是慢慢的体验过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细读,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p><p class="ql-block"> 9月24日上午,江苏省特级教师黄秀旺带来《建构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讲座。他指出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改课”,甚至可以说,没有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只是纸上谈兵,之前学界批判的“穿新鞋走老路”或“旧瓶装新药”现象也就是这个问题。建立真正以人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的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这才是新教学的应有之义。爱因斯坦所言:“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教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构建新型的学习中心课堂要做到哪几点:</p><p class="ql-block"> 1.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p><p class="ql-block">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有些老师还是习惯滔滔不绝的讲授呢?有些老师总以为自己眼中那些简单的知识,忽略而过,可没有想到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知识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p><p class="ql-block"> 2.要相信和利用学生的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相信学生学习能力并依靠学生学习能力,几乎是教育学一天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少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p><p class="ql-block"> 3.要让学生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p><p class="ql-block">要确保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与挑战性并存;要确保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最后,他用一个金句结束今天的讲座,“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我们只有不断的实践、总结、提炼才能打造新型的学习中心课堂。</p> <p class="ql-block">四、细学,校本作业设计、实施与管理</p><p class="ql-block"> 9月25日上午,特级教师杨向红的讲座《“双减”背景下,校本作业设计、实施与管理》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讲课时的洒脱和有趣。她以一些真实生动的案例,以及她们学校在作业设计方面做出的研究成果展示了比较前沿的作业设计方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研究。</p><p class="ql-block"> 她从认识作业、作业设计规程、学校作业设计管理三大部分为我们解读了作业的设计、管理和实施,为我们分享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认识,作业的育人价值。</p><p class="ql-block">作业–教学系统+评价系统</p><p class="ql-block">作业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综合能力,发展学科素养。教师能够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畅通沟通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实践,校本作业的设计。</p><p class="ql-block">前期对作业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调研。提高作业质效的难点在于设计性问题、统筹性问题、多样性问题。作业设计的规程:基于学情(基础与进程)解析课标(导向与标准)、设计内容(选择与编排)、布置完成(形式与时空)、即时反馈(批改与评价)。</p><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优化,学校作业管理。</p><p class="ql-block">在作业管理方面,设计表格由备课组长负责。 她们研发了“周末.橙时光”综合学科特色作业,大情境的创设,真实性项目式研究,并对各门学科进行了数据分析评估、作业效能分析维度。关注学生的作业体验,调研学生作业感受。</p><p class="ql-block"> 这些工作做的详细又具体,有数据支撑,根据学情切实考虑学生的作业情况。布置的学业精准,切实做到减量增效。</p> <p class="ql-block">五、细听,为学生未来的学</p><p class="ql-block"> 9月25日下午,江苏省特级教师周婷主要探讨的是《为学生未来的学》。她提出教师要不断接受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修炼专业品性。叶澜说,“具有教育智慧,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的标志。”作为教师要时时刻刻锤炼真功,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武装自己,用弄潮儿的心态和行动真正践行授业解惑的本质要义。教学一定要“以学为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不仅仅依赖个人经验和直觉,而是要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保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和针对性,实现学生学习的最佳效果。</p><p class="ql-block"> 周老师通过“四色学习单”向教师们展示了如何紧密围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差异的理念,通过四种颜色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从而发展出“四色创新单”、“四色整合单”、“四色评价单”等多种形式,使儿童的学习体验变得丰富多彩。在“四色学习单”中所体现的差异化与个性化教学,让我们深受启发。</p> <p class="ql-block">六、细看,实践型作业的设计策略</p><p class="ql-block"> 9月26日上午朱敏龙校长带来讲座《例谈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他从教育理念、作业设计、思考建议三个方面以丰富的案例展开。</p><p class="ql-block">一、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 1.备课–“三问备课”。</p><p class="ql-block"> 2.上课–“四度课堂”。</p><p class="ql-block"> 3.作业–“五自作业”。</p><p class="ql-block"> 例如:自我发展、自检达成、自愿合作、自信探究、自主完成。</p><p class="ql-block">二、作业设计</p><p class="ql-block"> 1.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延伸。</p><p class="ql-block"> 2.作业是个性化探究的基本形式。</p><p class="ql-block"> 3.作业是校本研究的重要内容。</p><p class="ql-block"> 他以丰富的案例展示,总结了实践性作业案例的特点: 引导关注生活;渗透文化元素;凸显实践能力;强调问题解决;立足核心素养;彰显立德树人。</p><p class="ql-block">三、思考建议</p><p class="ql-block"> 1.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2.关注高考、中考命题的研究。</p><p class="ql-block"> 3.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深受感动的是他和学生之间亲密的感情,有的孩子很多年以后还记得感念师恩。他能走进孩子们的心里,这在于他平时对孩子们的关怀和鼓励,真心为孩子们着想分不开,这种教育情怀根植于心。“要善待每一位学生!”</p> <p class="ql-block">七、细思,作业设计与命题研究</p><p class="ql-block"> 9月26日下午,李宏亮博士带来《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命题研究》专题讲座。他从“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大单元”作业确立的主要考量、“大单元设计,作业变革的实践路向”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他见识广博,风趣幽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带给我们思考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一、“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p><p class="ql-block"> 结构性,作业承载着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迁移过程。</p><p class="ql-block"> 统整性,确保单元知识的内在关联与外在关联的合理联结。</p><p class="ql-block"> 科学性,作业设计要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p><p class="ql-block"> 开放性,作业是对教与学的补充和深化。</p><p class="ql-block"> 二、“大单元”作业确立的主要考量</p><p class="ql-block"> 课程标准–首要依据</p><p class="ql-block"> 核心素养–目标指向</p><p class="ql-block"> 知识内容–内容基石</p><p class="ql-block">三、大单元设计: 作业变革的实践路向</p><p class="ql-block"> 学习单位–大单元作业意味着将作业统整在一个知识单元里。</p><p class="ql-block"> 学习事件–大单元作业意味着将作业视为一个指向社会参与的作业行动。</p><p class="ql-block"> 学习故事–大单元作业意味着学生在作业中有课程角色体验甚至是描绘一个完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八、细品,情境化命题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9月27日上午,特级教师杨友红带来讲座《情境化命题的内涵、价值及设计策略》。他展示了很多的中考各科的试卷,并提出新中考更偏重于生活情境化教学设计,生活情境化的命题。</p><p class="ql-block">一、何为“情境”</p><p class="ql-block"> 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情境。</p><p class="ql-block">情境活动,是指人们自己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活动。</p><p class="ql-block">二、情境的分类</p><p class="ql-block"> 教学论情境:指面相全体学生学习而创设的学科类情境。</p><p class="ql-block"> 靶向事情境:靶向情境要求学生在一个复杂情境中对已学习过的若干知识和知做技能进行联结和合并,称之为“整个学习”。从他展示的多个学科的命题试卷看,现在的试卷更趋于生活化、实践性、灵活性。</p><p class="ql-block">三、怎样具体设计情境</p><p class="ql-block"> 1.定位目标; 2.定向素材;3.建构情境;4.定点问题;5.价值引领</p><p class="ql-block"> 教学要与火热的生活联系起来,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的前沿,停留知识概念化的层次。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更加开放、情境化、生活化、实践性。</p> <p class="ql-block"> 五天的学习活动结束了,却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在作业设计方面吸取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做法,值得借鉴。我们设计的作业应更注重生活化和实践性,更加灵活,体现作业的实用价值。“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人生才能日日宛如新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