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 难得一见的内部(二)

夜听秋鱼

寺院大多有派别之分,但有一座寺院是例外,那就是大昭寺,它不属于任何一个教派,藏传佛教各派都顶礼膜拜,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建筑模式。<br><br>大昭寺始建于唐贞观21年,公元647年,当时还不是寺院,只是拉康或者说是佛堂,当时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简称惹萨,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意即由山羊驮土而建的。后来惹萨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慢慢演化成了今天的拉萨。大昭寺也称"祖拉康"或"觉拉康", "大昭"的名字始于15世纪的"传昭大法会"。大昭寺内主供世间第一珍贵佛像,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br><br>大昭寺建成之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除了松赞干布建觉沃拉康,赤德祖赞时修建了扎马瓜州神殿,还有赤德松赞时修建了噶琼神殿,但此后兴佛灭佛大昭寺也跟着起起伏伏,大概是公元11世纪的后弘期开始后,大昭寺进行了一系列较大规模的修整。后来因为争斗,大昭寺神殿再次被毁,之后有高僧贡巴慈诚宁贡对寺庙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同时还加修了河堤,福泽百姓,于是他的塑像就被供奉在了大昭寺南面的一个佛堂中。<br><br>再后来元朝时期的历代蔡巴万户长,明洪武中期的宗喀巴,还有五世达赖执政后的桑杰嘉措,都对大昭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扩建和装饰。之后大昭寺的规模迅速增加,基本上就是现在的样子了。如果从大昭寺的正门过去,就能看见一个天井式的院落,这就是藏传佛教中的格西学位的产生地,拉萨祈愿大法会,莫朗钦莫的场所。<br><br>在公元1409年,为纪念释迦牟尼以神变之法,大败6种外道的功德,宗喀巴大师在大昭寺创立传召大法会,并将它确立为藏传佛教界的最大的法事活动。届时拉萨三大寺的数万僧人云集于此,为众生幸福与社会安定而祈祷,同时还会举行辩经、驱鬼,迎佛等活动,自此黄教得以确立。<br><br>大昭寺除了有众多的珍宝古迹外,还以壁画著称于世,这些壁画面积达4400平方米。在修建大昭寺以前,西藏的壁画艺术基本上没有别的实物可考,所以大昭寺的吐蕃壁画是西藏保留下来的最早的绘画作品。它反映的都是历史生活,是佛教仪轨中没有涉及的题材,完全是靠民间画师去想象去积累、去创作和构图,形式自由,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大昭寺的壁画构图严谨,画风娴熟,把不同时代的人物和谐的组合在同一画面中,打破了时空的阻隔,并且完美融合了汉藏两地的风格和特征,甚至还延续了早期的尼泊尔绘画艺术特点,画面很大程度上展现了当时的现实社会风貌。<br><br>小记:昭寺有两个开门时间,一个是早上天刚亮的时候,主要是对藏族信众,不要门票。天色微光,随着嘎吱一声开门,所有有信众鱼贯而入,大家互相不交头接耳,只有诵经声、佛号声,每个人都忙着各自礼佛,供油、供灯、供青稞酒。场面肃穆安静,极有仪式感。另外的开门时间是十点,主要对游客,需要提前一天在网上预约。门票60。<br><br>漫步千年古寺,穿行千年文物之间,如时空穿越,对话古人,窥见隐秘历史。 购买秘境百寺方式<br><br>1:咸鱼搜 秘境百寺<br><br>2:加作者微信 1388860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