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圣 寺 <p class="ql-block">奉圣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全作"十方乔圣禅寺",原为唐代名将尉迟敬德别墅,后"舍宅为寺",唐高祖题匾额"十方奉圣禅寺",寺内仍留存有尉迟敬德挂甲松遗迹。该寺历经战火,几废几兴,现主要由山门(景清门)、华严经石刻碑廊、过殿(二郎庙),大雄宝殿(芳林寺大殿)及配殿组成。</p> 景 清 门 <p class="ql-block">景清门:又名四大天神殿。元代建筑,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重修。"景清"出自唐代窦库《太原送穆质南(游》诗:"今朝天囊清,秋入晋阳城。"原为晋祠大门,1980年迁此作为奉圣寺山门。面阔五间,歇山顶。门殿内东为金刚力士像2尊,西为护法天王像2尊,均为20世纪90年代重塑。</p> 弥 勒 殿 <p class="ql-block">弥勒殿:建于元至元十七年(1280)。原为山西汾阳县二郎庙,1982年由汪建于此。殿内供奉弥勒佛、韦陀,殿周塑有本寺功德主尉迟敬德、初代住持智满及慧能、玄奘、实又难陀等唐代八位高僧像,西壁绘有护法天王壁画,均为20世纪90年代作品。</p> 地 藏 殿 <p class="ql-block">地藏殿:建于1983年、内塑地藏菩萨、闵公、道明、十殿间王、判官等19尊像,为20世纪90年代作品。地藏菩萨,又称地藏主菩萨,汉传佛敦四大菩萨之一。《地藏十轮经》中称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p> 观 音 殿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建于1983年。殿内塑观音菩萨、警财、龙女、十六罗汉等19尊像,为20世纪90年代作品。观音菩萨,即观世音菩萨,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佛教认为观世音菩萨为大慈大悲的菩萨,遇难众生只要通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名。</p> 大 雄 宝 殿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北宋熙宁二年(1069)创建,明代重建。原为太原市马庄村芳林寺大殿,1981年迁建于此。殿内供奉释迦牟尼、普贤、文殊等9尊像,殿周绘有"佛传图""说法图"壁画,为20世纪90年代作品。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摄伏群魔;宝者,佛法僧三宝。</p> 留 山 亭 伴 云 亭 昊 天 神 祠 <p class="ql-block">昊天神祠。位于东岳庙西侧,由关帝祠、三清洞、玉皇阁组成,是晋祠内最大的一组道教院落。原以供奉王皇大帝为主,而玉皇大帝全称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故称“昊天神祠”。现存建筑是清朝乾隆年间扩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昊天神祠前院:昊天神祠分前后两院,前院是关帝祠。正殿所悬“如天之平”匾额立于1861年,意为与天同高,赞扬关公的伟大。殿内供奉关帝塑像是黄白脸。</p> <p class="ql-block">关帝祠</p> <p class="ql-block">关帝塑像</p> <p class="ql-block">两壁绘有关羽故事的连环画,例如:桃园结义,古城门外斩蔡阳,道义释曹操等,共八十余幅,均系明代所绘。</p> <p class="ql-block">昊天神祠后院:三清洞供新塑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清。三清洞上架飞阁,称“玉皇阁”, 阁内塑像无存。</p> <p class="ql-block">三清洞</p> <p class="ql-block">元始天尊</p> <p class="ql-block">上清灵宝道君</p> <p class="ql-block">太清太上老君</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于1773年,由智伯渠南岸移建至现在位置。文昌宫正殿明间额上有一砖刻大匾:篆文:“紫垣六府。”</p> 流 碧 榭 <p class="ql-block">流碧榭:建于智伯渠之上,其下晋水缓缓流淌,浓翠如玉,四季常青,因此得名。李白曾云:“晋祠流水如碧玉。”</p> 傅山纪念馆 <p class="ql-block">傅山纪念馆:原名同乐亭、上官亭,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旧时为官员士人休憩饮宴之公所。1964年改扩建为"傅山纪念馆",收藏、研究、展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先生的书画、著作等。门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联为清末著名学者刘大鹏所撰。</p> 三 圣 祠 <p class="ql-block">三圣祠:创建年代不详,初为药王庙、真君庙,清乾隆二年(1737)改建,将二庙合并,又增塑龙王,一祠共祀三神,故名三圣祠。建于1.5米高的平台之上,坐南朝北,面阔三间。殿内中为药王,即神农;左为真君,即仓王;右为龙王。</p> <p class="ql-block">药王神农</p> <p class="ql-block">真君仓王</p> <p class="ql-block">龙王</p> 舍利生生塔 <p class="ql-block">浮屠院:也称塔院。浮屠院中央耸立着舍利生生塔。</p> <p class="ql-block">舍利生生塔:隋文帝井皇年间(581-600)创建,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楼阁式砖塔,高38米,八角七级,每级四门,每层题额皆为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晋祠人杨二酉所书。塔顶饰有琉璃龙八条。每当红日西斜,漫天云锦,晚霞映照,古塔生辉。"宝塔披霞"为晋祠外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钟亭:建于1975年,立于高台之上,重檐四角损尖顶。亭内大钟铸于金天德五年(1153),为清徐大历寺遗物。高2.61米,口径2.24米,周长6.65米,重6500公斤。钟身分四层铸造,螭首钮,周围铸有8个寺遗物。高2.61米,口径2.24米,周长6.65米,重6500公斤。钟身分四层铸造,螭首钮,周围铸有8个传声孔,孔呈圆顶直口,钟口有风耳,周身铭文。</p> 后 记 <p class="ql-block">摄于2024.8.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