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基于各类韩资企业的入驻多年,带来两方文化相互碰撞日益蓬勃,盐城经济开发区紧扣当下全国各地文旅产业的发展之势,结合两国文化背景,组建当地具有竞争力的亮眼新型业态,打造集商业、休闲、娱乐、生态景观等全方位为一体的“中韩文化”国际化互动时尚综合性公园。</p> 公园总建筑面积约为11.1万平方米,整体风格为现代中式、韩民族风相互交融为主,场地业态招商基础还是比较丰富全面,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宣传引流等诸多原因,非工作日进行实地考察,整个街区公园的商业气息、人气聚集等消费表现不够显著。<div> 不过个人认为,就公园整体景观设计营造方面还是颇具匠心和创意的,许多细节巧思很值得借鉴,作为一处生态休闲城市公园来看,还是很值得市民去游玩放松的。</div> 公园靠近新都路一侧,作为面朝主干道的形象展示面,主要功能分布为文化、标识等;西侧及最北侧规划为以中心水景开展辐射的游乐设施为主;东侧作为场地外围居住区人流为主要来向,因而分布商业消费等业态为主,由此可见街区公园整体功能布局基本还是较为科学合理的。 南侧近干道的前场,首先运用不同形式强化场地标识。例如位于场地最中央,运用中、韩、英三种语言设立的立体字雕塑,贴合国际街区公园的整体定位。 以及位于广场东南角的精神堡垒,将韩文的音节符号拆分,运用不锈钢立体金属字进行创意堆叠,形成具有特色的特征标识,强化场地印象,吸引国际友人是视线。 除此之外,前场主要由硬质广场铺装、花境组团绿化、以及小型户外快闪店等几类元素组成。<br><br> 运用几种形态组团绿化空间分割广场,形成分散的聚集小场地以及游园路径,打破城市与生态的界限,让公园绿地更好的融入市民生活环境中去。 铺装上除了石材形式变化之外,还嵌入了地灯,促使夜间广场景观也充满细节变化。 植物配置品种选择上选用金边黄杨、金森女贞球,迷迭香、玉簪以及观赏草等,叶片形态各异,组合在一起色系相近又不同,显得整体和谐又具有细节变化效果。 白色弧形条石座椅作为绿化分隔围合,满足以植物组团为背景的人群休憩集散要求。 小型集装箱作为小型商业展示单体,立面翻折彩色塑光板,增加色彩与肌理变化,门前消防栓绘制可爱小黄人涂鸦进行美化处理。 广场中央的景观构筑物“花火之舞”,形似圆环,与背景摩天轮、后侧建筑圆格栅等形成呼应。 从前场中轴进入,从硬质广场为主到与中央水景相接的部分设计了圆形旱喷与阶梯式观景台阶,在场地性质上也起到了一定的过渡作用。 旱喷、台阶与水景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立面上有起伏变化,因此就算中轴部分没有种植苗木植被,不依托绿化屏障,视线范围也不会被一眼贯穿。 层级台阶作为场地存在较大高差来说是常见一种解决方式,个人认为单纯形式的台阶功能上有些单薄,还可适当结合树池花箱、灯带等元素提升丰富度。 不过除此之外,场地围绕着中心水景还有许多精彩有趣的高差处理方式值得学习。<br><br><div> 水景中央定点放置几处喷泉,还有巨大充气地球构筑作为视觉亮点,周边矗立跳楼机、游乐大摆锤、摩天轮等制高景点网红打卡点丰富可玩度。</div> 水景中央的logo标识墙,构图巧妙,与驳岸遥相呼应。 水景靠近摩天轮一侧驳岸处理选择使用生态草地缓坡入水,形成自然流畅的岸线,整个水岸呈现优雅舒展的姿态。 循着岸边蓝色沥青混凝土跑道漫步,发现层级落水形式的生态净化池,用自然草坡、块石堆叠围合,既解决了北侧场地与水池的高差,又完成了水体的循环净化。 最上层碎石为一层过滤,主要用于过滤一些较大体量的杂质。 将净化设施放置于条石内部,在过滤杂质、沉积物的同时形成流水景观,乍看如同微缩的大坝一般,水池内部种植白莲,营造自然野趣的水生植物景观。 水生植物:狼尾草、白莲等形式搭配。 于地势稍缓处,水体运用旱溪碎石形式,地势高差、雨季旱季均产生不同景观变化,低洼处,呈现浅溪状。 溪流之上选用亮色红砖搭设几座平桥,颇有几分莫奈花园的意味。 浅溪两侧的碎石,可供小孩亲水溯溪,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又不至于引发安全隐患,是比较有趣的互动景观元素。 地势高出几乎无水沉积,以碎石和水生植物为主要组成部分。 为了以防单调,部分道路节点铺装还会做一部分精致化处理,运用瓦片、碎石等组合拼铺而成,模拟水流纹理,层叠变化颇具玩味。 与此同时,场地高差处理中关于台地、挡墙景观的处理手法也同样丰富。<div><br> 错落毛石挡墙,形成的竖向空间,设计搭配草坪、爬藤植物、直立观赏草等不同植物形态装点墙体立面,让原本沉闷坚硬元素富有柔软的生机</div> 挡墙前端下沉空间,一侧做步行台阶,另一侧条石可供人群作休憩座椅,正对水景视角,水岸运用挡墙的连续做围挡形成一体化,保证安全的同时避免再次考虑栏杆设计问题。 通行设置缓坡满足要求之外,靠挡墙一侧设置创意互动景观,用雕刻韩字音节、参差变化的石块,寓教于乐,引导人群停留,在观景的同时传递人文情怀。 挡墙边的互动景观,晴雨两季也可呈现不同视觉效果。 另一处下沉台阶一侧,则设置中国传统文化脸谱景墙,陈列着各式各样精美的脸谱,加入灯带保证夜间效果,成为场地独特的传统文化展示墙。 园内随处可见体现中韩友好文化的景观标识:墙体的标语涂鸦、灯箱、标识导视牌等等。 场地北侧分布以商业为主,充斥各类不同风格特色的界面,尽情展现国际化、文化融合的设计宗旨。 富有设计感的建筑立面,用不锈钢空洞版玩出不一样的肌理,爬藤植物恣意生长的形态为建筑增加更多艺术生气。 色彩缤纷的景观小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