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行的美篇

任启鹏蒙城

<p class="ql-block"> 第一任姓谱系之三</p><p class="ql-block"> 现在所能见到的主流任姓谱系,始祖都叫“禺阳”。</p><p class="ql-block"> 《山海经·大荒东经》</p><p class="ql-block">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猇。黄帝生禺猇,禺猇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猇处东海,是为海神。</p><p class="ql-block"> “京”读作“阳”的朝代在燕国就有了,所以“禺京”就是“禺阳”!很多学者从音转的角度也得出“禺京”就是“禺阳”</p><p class="ql-block"> “京”古义大也,所以“禺京”也叫“大禺”! 《乐安宗系考原》用“大禺”</p><p class="ql-block"> “京”与“强”同,《山海经》北方神名“禺强”,《庄子》注作“禺京”。《韵补》京音疆,所以《东经》的“禺京”就成了《北经》的“禺疆”,《山海经·大荒东经》和《山海经·大荒北经》就联系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归结:</p><p class="ql-block"> 黄帝——禺猇——禺阳(禺京) 禺阳:黄帝系猇子(非帝俊系猇子)</p><p class="ql-block">纠正:</p><p class="ql-block">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之《任氏表》中:“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句,可改为“任姓出自黄帝系猇子禹阳,”</p><p class="ql-block">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之《薛氏表》显示:“薛氏出自任姓。黄帝孙颛顼少子阳封于任,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再封为薛侯,其地鲁国薛县是也。”</p><p class="ql-block"> 此谱系中,“阳(禺阳)”成了“颛顼少子”,按照前面的思路,会不会是“颛顼系猇子阳”?《山海经·大荒东经》上说是黄帝的孙子,怎么又成了颛顼的孙子了。这不是错了吗?这个改动太大了吧!修谱者可能是知道《海内经》“帝俊生禺号”谱系的淫梁是禺阳,且“帝俊”应该是黄帝后族的青阳或颛顼帝,然后就如此了,这样一搞,就成了:</p><p class="ql-block"> 黄帝——昌意——颛顼(帝俊)——禺號——(淫梁)禺阳;</p><p class="ql-block">看不懂了吧?黄帝又不生禺猇了!修谱人可能会说,我们用的是任姓第一谱《海内经》“帝俊生禺号”。那“颛顼少子”不能改为“颛顼系猇子”了,得改为“颛顼系號子”了!</p><p class="ql-block">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之《薛氏表》“薛氏出自任姓。黄帝孙颛顼系號子阳封于任。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再封为薛侯,其地鲁国薛县是也。”</p><p class="ql-block"> 综上,同出于《宰相世系表》的《任氏表》和《薛氏表》,后者不靠谱。</p><p class="ql-block">还有:</p><p class="ql-block"> 一、“猇”与“號”,有关系吗?据郭璞注:“䝞,一本作號”,有些人解释“䝞”应当是“猇”的异体字,读音和“號”相近,所以通假。说这是郭璞的贡献。我想说的是:“䝞,本作號”和“䝞,一本作號”,是两回事,“䝞,一本作號”,意思是说,郭璞见到过一个版本,上面的注解是“猇”就是“號”。在郭璞之前,“禺猇”就是“禺號”了。</p><p class="ql-block"> 二、“奚仲”成了“十二世孙”了?!</p><p class="ql-block"> 黄帝——昌意——颛顼(帝俊)——禺號——(淫梁)禺阳——番禺——奚仲 不应该是六世孙吗?!按照《山海经》的世系“颛顼”是黄帝的曾孙,根据《世本》“帝系”:“颛顼生穷蝉,五世而生鲧,鲧生高密是为禹。”而“奚仲”是禹的车正是夏的车正,差不多是十二世。</p><p class="ql-block"> 按照《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之《薛氏表》的思路,任姓第一古谱系的排法,好像也有些不妥,从帝俊到奚仲怎么可能才六世?!可能是有两位大神给闹的,神吗少说也得活好几百年吧,就“淫梁”来说,“淫梁”的书写和称呼有好几种形式“禺强”“禺京”“禺疆”“禺阳”,“淫梁”有海神、水神、风神、瘟神等好几种身份,这样的传说和记录暗示的可能就是好几代人的意思。“番禺”(蕃禺)之“蕃”古音pí,就是丕,由“丕”到“蕃”也得有几代人。</p><p class="ql-block"> 所以,第一古谱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下面这样的:</p><p class="ql-block">帝俊……禺號……淫梁……番禺……奚仲——吉光</p><p class="ql-block"> 南宋《路史·后妃五》记载:“黄帝妃嫫姆生禺阳,禺阳生禺号,禺号生徭梁,徭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路史》记载:“黄帝六世至奚仲,”南宋《路史》也是不知道“禺阳”是谁!!竟胡吹出“黄帝妃嫫姆生禺阳,禺阳生禺号”!造成了不好而恶劣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黄帝妃嫫姆生苍林、禺阳……,太禺生禺号,禺号生禺京,禺京生徭梁,父子居南北海,称曰海司,徭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夏禹时掌车正。”——《乐安宗系考原》。说《乐安宗系考原》是伪作,马上就会被喷死,据说《乐安宗系考原》作于南朝梁新安太守任昉四子任北叟之手,公元500年的样子。现《元和姓纂》不见《乐安宗系考原》及相关表述,《新唐书·宰相世系》之《任氏表》亦不见《乐安宗系考原》及相关表述,(不见不代表没有。)南宋始出,如今是任姓谱系正宗,不可撼动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欢迎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