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7.《争取对内和平,巩固已得阵地》(1940年3月5日)</p><p class="ql-block">(1)我们目前任务是在主要地区求得对内和平,以便在半年之内集中力量巩固已得阵地,这个任务的意义是伟大的。如果我们能在半年之内,在边区巩固二十三县使其全部边区化,那时统一战线就有某种好转的可能(当然顽固派也必然更加恨我)。</p><p class="ql-block">(2)双方军事斗争有使告一段落之可能与必要,我们具体的步骤就应该:认真恢复我们与阎锡山的关系,寻找具体办法,建立新旧军的妥协,使新军、牺盟重归阎锡山指挥;争取使蒋、阎、卫承认军渡、汾阳、临汾、屯留、壶关、林县、漳河、大名之线为双方作战地界,彼军越过此线向北进攻时,我则坚决反击之。</p><p class="ql-block">58.《华北应在军事上立即转为守势》(1940年3月16日)</p><p class="ql-block">(1)从大的方面看,须避免在陵川、林县地域再与中央军冲突,如彼进迫,我应北退,如彼再三再四进迫不已,然后我军加以还击,其曲在彼,否则政治上对我甚为不利。</p><p class="ql-block">我军将来出路,实在中原,此时不争,将来更难了。</p><p class="ql-block">目前华北斗争,亟应自动告一结束,否则有转入被动危险。我军政治上一经转入被动,蒋介石即会在政治上向我反攻,大肆宣传,说我无理,那时我们将处于极大不利,过去的有理地位反而丧失了。</p><p class="ql-block">(2)我们现在就应准备在政治上迎接蒋之新进攻,因此军事上必须立即刹住,转为守势,彼军进迫,我军后退,一枪不打,服从命令,才能造成政治上有理有利地位。</p><p class="ql-block">59.《对顽固派的斗争策略》(1940年3月25日)</p><p class="ql-block">(1)在反对顽固派向我进攻的斗争中,在该顽固分子没有转变为公开伪军与公开当汉奸时,具体指出某人投降日寇或指某人是汉奸并且向外宣传及陈报国民党是不适当的。这样做不但社会上不了解,失去中间派同情,及引起国民党的愤激,而且妨碍我们在反磨擦告一段落时又同顽固派讲团结的统一战线工作。因此以后除公开转变为伪军及公开降敌者外,不得公开具体指某人为汉奸。特别对中央军要谨慎,有向我磨擦者,只应搜集其摩擦材料陈报,切忌轻易戴大帽子。</p><p class="ql-block">(2)所谓国共合作,主要就是同中央军合作,我全体干部在加强对一切军队的团结说服工作中,要特别着重对中央军的团结说服工作。</p><p class="ql-block">60.《目前八路军在华北华中的方针》(1940年4月1日)</p><p class="ql-block">(1)某方现在黄河以北及吕梁山脉集中大军,我之任务在于极力缓和之,避免一切刺激某方之言论行动。我军则谨守防线,深沟高垒,以备不虞,对其军事挑衅极力忍耐,不还一枪,多写诚恳坚定而无刺激的函件、传单、标语,达到缓和其情绪,稳定我防线,使山西、河北两省归于平静局面之目的。非得中央同意,不得发生军事冲突。</p><p class="ql-block">(2)消灭一切最反动的投降反共势力,扩大抗日根据地。惟须极力争取中间势力,对一切尚能与我合作抗日之部队及虽然不好但尚未向我进攻之部队,均须极力联络,不得侵犯其一人一枪。</p><p class="ql-block">(3)无论华北、华中,一律依照中央迭次指令,采取政治上的攻势,号召一切友军反对内战,拥蒋讨汪,团结抗战。总的目的,在于打退反动进攻,扩大抗日势力,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p><p class="ql-block">61.《发展华中根据地的部署》(1940年4月5日)</p><p class="ql-block">蒋介石亦有停止军事冲突与我谈判条件,欲把我八路军、新四军统统纳入黄河以北,划定黄河以北为我两军防区之企图。但第一,华北敌占领区日益扩大,我之斗争日益艰苦,不入华中不能生存;第二,在可能的全国性实变时,我军决不能限死黄河以北而不入中原,故华中为我最重要的生命线;第三,蒋令各军向我新四军进攻,衅自彼开,故我仍应乘此时机派必要军力南下。</p><p class="ql-block">62.《对中间派应采取的方针》(1940年4月12日)</p><p class="ql-block">某方政策是推动各中间派向我们斗争,使其两败俱伤,并使我们得罪各中间派,陷我们于孤立。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如下方针:</p><p class="ql-block">(1)直接派人或间接托人或公开寄信发传单,表示我们完全不愿意同他们磨擦,请他们顾全大局,保存友谊,以免两败俱伤,渔人得利,这种表示要继续不断。</p><p class="ql-block">(2)当他们迫于某方命令向我进攻时,我应在不妨害自己根本利益条件下,先让一步,表示仁至义尽,并求得中途妥协,言归于好。</p><p class="ql-block">(3)当他们不顾一切向我进攻妨碍我之根本利益时,我应对其一部分给以坚决打击作为警告,打后仍求得互相妥协。</p><p class="ql-block">(4)只有中间派转变成了坚决的不可变化的顽固派,才采取完全决裂政策,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这种政策的性质亦是对于其他中间派作警告,使其他中间派有所畏而不敢磨擦。</p><p class="ql-block">(5)中央军对我进攻时亦须同样采取以上方针。因为中央军各级官长中只有一部分军官及政训系统是顽固派,其他多是中间派,也有一部分进步派,决不能把中央军看成都是顽固派。</p><p class="ql-block">63.《目前时局与党的政策》(1940年7月13日)</p><p class="ql-block">(1)两派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阻止不了时,人民就起来反对战争,而苏联就不加入。这一不加入计划的实现,是苏联二十年来斗争的结果,是世界人民拥护苏联的结果,是苏联善于利用帝国主义相互间矛盾的结果,是无产阶级世界战略上最伟大的胜利,因为它不但保护了苏联,而且保证了世界革命的胜利。</p><p class="ql-block">(2)无论东方与西方,现在两个帝国主义阵线的斗争主要已不在大陆上,而移到海洋上,在这方面尚未决战,因此尚有巨大的冲突。就是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尚有可供革命利用之矛盾,因此,必须利用之。现在是世界大震动大变化时代,不是什么“和平”与“资本主义稳定”的时代,这个时代早已完结,以后也永远不能建立。对反革命估计过高,对于革命力量估计不足都是不正确的。目前是世界革命的前夜,革命是不可避免的。</p><p class="ql-block">(3)一切革命的基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我们历来是强调团结的,今后还是一样——对付一切抗战派。我们历来是强调斗争的,今后还是一样——对付一切投降派。我们又强调团结又强调斗争——对付一切又抗日又反共的顽固派。有时强调团结,有时强调斗争——依顽固派的态度是团结为主还是反共为主而定。斗争为了团结——为了延长合作时间。不论哪一方面(政治,军事,文化),目前时期都以团结为主。但不论哪一方面,都同时有斗争。因为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政策是没有变化的。</p><p class="ql-block">(4)我们是处在战争与革命的新时代。一切皆在变化中,不应该用顽固的形式主义的观点,而应该用活泼的辩证法的观点,去注意一切变化。有许多新东西,这不是说过去不对,而是说客观变了,主观要适应此种变化。三个时期的统一战线(大革命时期、内战时期、抗战时期),前两期都有成绩,但都有错误——陈独秀的绝对主义(一切联合,否认斗争)与内战后期的绝对主义(一切打倒,对某些可能部分没有正确策略)。现在应扩大成绩,避免错误。加紧争取同盟军又不失自己立场的策略教育是必要的,老大与形式主义都是无用的。从什么年月学好了,或者什么天才,都是骗人的。有用的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具体环境与具体策略,用点苦功。</p><p class="ql-block">64.《对八路军政治工作的几点意见》(1940年8月13日)</p><p class="ql-block">(1)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在抗战中应有其独立性。我们应当根据民族战争的环境来确定政治工作各方面的具体方针,我们应当使军队的政治工作变战实现党的每个政策的有力武器。</p><p class="ql-block">(2)军队政治机关与军队各级干部,尤其是军政干部,必须了解和掌握党的政策与策略。军队对居民必须有最严格的纪律。应当与军队中破坏对居民纪律的行为,不爱护根据地,浪费人力物力,不尊重政府及地方党,以及一切脱离党的政策的行为,作严格的斗争。</p><p class="ql-block">(3)为坚持敌后的艰苦斗争,必须团结全党干部。估计到部队的分散环境和政治工作现状,政治工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应注意:全般性(反对只顾局部利益与本位主义);进步性(多研究,多总结,反对保守不求进步);复杂性,多样性(反对遇事简单公式主义,敷衍了事);计划性,组织性(反对急躁盲动乱来一顿);统一性(以使分散与集中、自动与命令求得一致);实际性(反对不着重实际,铺张夸功);精细性(反对粗枝大叶只顾表面);战斗性(以求政治工作真正适应于战斗环境)</p><p class="ql-block">65.《关于经学问题给范文澜的信》</p><p class="ql-block">目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复古反动十分猖獗,目前思想斗争的第一任务就是反对这种反动。越对这些近人有所批判,越能在学术界发生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