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此美好又是那么艰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忆德兴生活 (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德兴、张村、梅溪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很多人都不知道德兴,更别说张村和梅溪了,那个时候他们称之为德兴县、张村公社、梅溪大队,这三个地方都是父母大学毕业后工作的地方。那里有湛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朴实的村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10多岁才回到九江,在此之前一直跟着父母在这儿几个地方游走。赣东北的山区与浙江交界,那里的山真高、真大、真深……一座连着一座,远看是山,近走还是山。现在我似乎能理解妈妈最不喜欢去张家界、恩施之类的地方旅游的原因,大山她看的太多了,十几年的山区工作和生活经历,让她把这一辈子要看的山都看完了,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地道九江人,把最好的青春和年华贡献给那片大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茅草房住过,素土夯实地面的房子也住过,山高水冷的山区,不仅鱼儿长不大,蔬菜也不爱长。冬天只有白菜、萝卜和藠头,夏天稍多一点,有辣椒,南瓜,丝瓜和冬瓜,青黄不接时,只有红薯和各种腌制的菜,生活的清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山里温差大,日照时间少,蔬菜缓慢生长的速度,九江的菜农是绝对想象不到的,采摘白菜时只能掰最外围的菜梆子,等着中间白菜心长大后再来掰。藠头叶子城里人是不吃的,蔬菜少的山区是一定不会浪费的,藠头叶炒鸭蛋,是改善伙食的美味。乡下的红薯藤是给猪吃的,土里的果实才是人吃享用的,刨过红薯的地是小孩们最乐意的去的地方,许多漏网的小红薯会被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拾进各自的篮筐,伴着傍晚的炊烟,更自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爸妈每月有三十几块钱的工资,除了缺少蔬菜外,好像我并没有过什么苦日子,我们家自己养了鸡,鸡蛋是吃不完的,因为我是双胞胎,先天不足,从一岁开始每天一个蛋,雷打不动,以至后来我到九江外公家来玩,头天外公外婆忘了给我煮蛋,第2天我一定要让他们补上。除了粮站里定量供应的粮油,他们还享受五七大军的待遇,大队会分给他们粮食和茶油。老百姓在田里弄的黄鳝、泥鳅,在山里打的野兔、野鸡等都会卖给他们,每当冬天老百姓家牛倒之后,他们都会买10斤牛肉,挂在窗口,吃一个冬天,这些个东西不论品种,一律都是3毛5一斤。快过年的时候,老百姓家做的豆腐,麻糍果等等都会送些给我们家吃,过年杀猪时,猪肝他们是不要的,他们认为没有油的东西不好吃,父母买下猪肝,我天天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在梅溪医务点工作时,他俩是当地文化水平最高的人 ,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当地最好的房子,其实就是一个祠堂。母亲回忆说,那年我刚出生,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种病毒带进了这偏远的山区。她说,她亲眼看到有些老百姓走不到他们的医务点就倒下去了。没有药,也没法抢救……为了战胜这突发的困境,父亲带着当地的赤脚医生和下放在梅溪的学生,到山里去挖草药,用大锅熬煮,再用山里唯一的大喇叭喊村民们都赶快来医务点喝药……慢慢的传染病控制住了,山区又恢复了宁静,太阳依旧是东升西落。妈妈总会对我说,我真担心你啊,才一个月大,不过你没传染上。父母亲都是普普通通的山区医务工作者,也许把他们分配到那么偏远的山区,也会有心不甘的时候,但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播撒了热血和汗水,能说他们这一群人不伟大吗?我觉得,我父母以及像他们一样下放到山区甚至是边疆,默默的付出青春的一代大学生,是那个时代大功臣,人们是不应该忘记他们的,他们中很多人都已去世,活着的大都80岁左右,真心的希望他们都能度过幸福的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