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上)

夏日雨荷

<p class="ql-block"> 蔡政亭</p><p class="ql-block">容闳(1828-1912年),广东香山(今属珠海市)人,字达萌,号纯甫,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1854年获得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成为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著名高校的中国留学生,被誉为 “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亲身参与了清末的洋务运动,对组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立了不朽功勋;促成了清政府第一批 "幼童赴美留学生”,开创了官派留学生的先河,为清政府富国强兵储备栋梁之材;他亲身参与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亲眼目睹了腐朽的清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本文简介中国近代史上传奇人物容闳的一生。</p><p class="ql-block">一,巧遇恩人,赴美留学</p><p class="ql-block">1835年,7岁的容闳跟随父亲前往澳门,入读附设于伦敦妇女会女校的马礼逊学校。本来,容闳可以在本乡读私塾,但家贫,付不起学费,而澳门这家学校对基督徒是免费的,凑巧容父皈依了基督教。1842年,香港被清政府割让给英国,于是马礼逊学校迁往香港,容闳随之入港继续学业。1846年底,马礼逊学校校长勃朗夫妇因病准备返美治疗,但多年的师生情让他对孩子们割舍不下,他说道:“我愿意带孩子们去美国继续完成学业,谁想去,请站起来吧”,容闳第一个站起来了,接着第二个是黄宽,随后是他的堂兄黄胜,他们三人就是中国的第一批留美学生。其中,黄胜因水土不服、身体难于适应,只得中途辍学回国。黄胜回国后,与著名报人王韬合资创办了中华出版总局,后为《循环日报》总经理,是近代名气很大的出版家和报人。黄宽转往英国,考入爱丁堡大学,获得医学和文学双学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李鸿章的私人医生,后成为一位声名显赫的外科大夫。而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并且入籍美国。容闳在毕业留言簿上写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p><p class="ql-block">耶鲁大学毕业留言他在自传体著作《西学东渐记》中写道: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这两段话清楚地表明,容闳虽然接受西方教育,并且加入了美国籍,但为祖国图富强的初心不改(这里的大人即仁人君子,是小人的反义词)。重要的是,容闳创造了 "西学东渐”一词,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个词汇,而容闳是实践 "西学东渐" 的第一人。</p><p class="ql-block">容闳于1847年的4月12日到达纽约,就读于麻省孟松预备学校,1850年毕业后考入耶鲁学院(1887年更名为耶鲁大学),成为第一个进入耶鲁就读的中国人。1854年,容闳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入籍美国。同年,具有爱国情怀的容闳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裕生活,踏上了归国之途。</p><p class="ql-block">二,创业之路峰回路转,仗义行为名震上海滩。</p><p class="ql-block">胸怀大志、踏上回国之途的容闳,却面临着就业的危机。当时的满清帝国,还是科举士子主导意识形态和官僚机构的社会,容闳这样的 “海归” 尚未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更无法与传统士子以争高下。因此,容闳面临待岗的风险。容闳为人低调,但意志坚强,他不怕碰壁,对困难和挫折无所畏惧。他认为,只要薪酬能够维持生活,能够实现以自己的所学帮助中国实现文明富强的意志就行。起初,容闳在美国商人西柯克的推荐下,担任了美国驻华(当时设在广州)公使伯驾的秘书。容闳的希望是,通过伯驾的引荐,早日结识朝廷的高官,借此提出富国强兵、振兴中国的计划。然而,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外交政策,伯驾没有获准进京,容闳也很少有结织封疆大吏的机会,他的希望成了泡影。更让容闳不可容忍的是,伯驾竟然鼓动美国侵占台湾,并与英法等国联合,提出 “修约” 要求,以扩大侵华权益。看清了伯驾的丑恶嘴脸后,容闳便忿然辞职,离开美国驻华公使馆,赴香港重觅职业。</p><p class="ql-block">容闳在香港高等审判厅担任了一段时间的译员,第二年他前往上海,谋得了一份海关翻译处的职务。可是他发现,单位的同事收受贿赂,相互倾辄,根本无法适应这种污浊的生存环境,终日郁郁不乐。尽管上司惜才,许诺给他升职加薪,但他还是毅然辞职了。容闳离开海关后,进入上海宝顺洋行经营丝绸和茶叶生意。但是,容闳 "西学中用,振兴中华" 的初衷末改,寻觅为国效力的机会始终萦于心怀。由于太平天国打着基督徒的旗号而聚众起义,使容闳觉得,太平天国这股新兴势力,或许比守旧的清政府更能接受新事物。于是,他迂回曲折找到了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面陈他的治国方略(包括强化军队训练,兴办学堂,改善海政,组织高效政府等七项措施)。</p><p class="ql-block">洪仁玕曾在香港求过学、任过职,对西方政治文明有一定认识,受到天王洪秀全的信任,被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天国朝政。洪仁玕很欣赏容闳的人品和才干,赞赏他的治国方略,欲奏请天王封他二等爵位,令其为天国效力。值得指出的是,洪仁玕深受容闳七条治国方略的启发,写出了《资政新篇》,此文受到两江总督、湘军大帅曾国藩的称赞,说洪仁玕是个人才。当他得知其主要内容来自留美学生容闳时,更是称赞他不同凡响。但是天国诸王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如此污浊的环境使容闳的志向无从实现,于是,他谢绝了诏命,离开天京(即今南京市)返沪。当时,优质产茶区苏杭在太平天国控制范围,临分别时,容闳请求洪仁玕开具了去往茶区的特别通行证,据此,容闳直入茶区,采购了4万多箱优质茶叶并运到上海,赚了第一桶金。后来,发生的 一则 “营销事件” 轰动了上海滩,并通过媒体渲染扩大至整个中国,让容闳名声大噪。</p><p class="ql-block">原来,在一次茶叶交易时,一位苏格兰的 “六英尺高的健壮大汉” 侮辱了容闳,容闳据理要他道歉,对方非但不道歉,反而给了容闳一拳,容闳毫不犹豫,立刻挥拳还击。容闳称,此事件 “在一个短时期内成了外国人之间谈论的主要话题”,因为当时租界内从没有中国人敢如此 "放肆",而接受了西方自由平等教育的容闳却不吃他这一套。容闳的勇敢仗义行为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一时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三,洋务运动的支柱,中国留学生之父</p><p class="ql-block">容闳曾把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国的领袖们,结果令他大为失望,只好继续做他的丝茶生意。做生意虽能赚钱养家,但毕竟背离他的志向。他有幸通过生意上的朋友接交到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经过赵烈文的引见,容闳两次赴安庆(湘军大营所在地)晋见曾国藩大帅,详述关于改进中国、实现近代化的设想及实施措施。曾国藩与容闳虽未谋面,但早已耳闻,经过两次面谈,他觉得,容闳正是他所需要的人才,值得将大事相托,于是召入幕府,任命其为五品军功。当时,剿灭太平天国在即,清政府要员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认识到中国闭关自守落后挨打的现状,拟开展洋务运动,造坚船利炮以强兵富国。</p><p class="ql-block">曾国藩认为,精通中英文留学美国的容闳正是兴办洋务的最佳且不二人选。 于是,召见容闳,授以创办造枪厂的重任。按照曾国藩的设想,该厂的目的是制造外国最先进的来复枪,以解决军队急需。容闳则向曾国藩进言,中国的落后不仅在于武器,而是整个经济体系落后,没有基础性的工业,国家就不能真正实现富强。于是,容闳向曾国藩建议,第一步要向国外购买 “制器之器” 来设厂制造机器,从此建立中国的工业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不仅可以造枪,而且能够造坚船利炮,也能制造民用品。曾国藩很以为然,接受了容闳的建议。</p><p class="ql-block">1863年容闳领命出洋置办机器,先是赴英法考察,以寻求最高性价比,后转往美国采购,并翻译了大量资料和机器组装使用说明书,两年后,把机器设备运回了上海。江苏巡抚李鸿章受曾国藩之托,将这些机器与上海原有的设备合并,组建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又称江南铁厂。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工厂之一,即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工厂。为此,容闳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建立了丰功伟绩。容闳荣归故国,曾国藩向清廷保举他以五品候补同知衔,任江苏巡抚丁日昌的译员,但容闳的志向不在做官。</p><p class="ql-block">1870年,容闳向曾国藩三番二次进言,说明派遣幼童赴美留学、为国储才的重要性。曾国藩表示同意,愿意与李鸿章具结向朝廷表奏派遣留学生,并获得了朝廷的批准。1871年8月,清政府管辖的 “幼童出洋肄业局” 正式成立,任命驻美公使陈兰彬任出洋局委员、容闳为副委员,选拔120名幼童分四批,每年一批幼童官费赴美留学。后来,陈兰彬因病回国,容闳全权负责幼童留学事务,真是既当爹又当妈,直至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