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海浪波涛</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654430</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NEX-5拍摄</p><p class="ql-block">(个别照片为网络下载或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4-27日,凤县县委组织部组织部分离退休老干部、离退党支部书记开展了“弘扬延安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后的第一站就于25日上午来到了南泥湾。</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位于延安市区东南45公里汾河上游,海拔1230米,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也是一个很有传奇故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先看一段视频了解南泥湾概况。</p>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从缺乏生产资料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将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的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也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勇气。 <br>南泥湾精神是党和人民在艰难困苦中锻炼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见证了三五九旅战士在战争年代一边战斗、一边劳动的豪迈气概。 南泥湾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把这美丽的风景留在镜头里,牢记在心中。 昔日的荒山秃岭和不毛之地如今变成了青山绿水和米粮之川。 <p class="ql-block">金黄色的稻穗显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南泥湾不仅是鱼米之乡,优美的生态环境也造就了全国著名的湿地公园位置。</p> 下面我们将要进入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参观。 戴好耳麦等待时----- 进入馆内。 纪念馆内场景宏大,内容详实,讲解员讲解生动。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还通过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如声光电技术等,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事迹和崇高精神。 栩栩如生的雕塑群再现了大生产时的场景。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让我对南泥湾精神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参观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走出展览馆。 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引起了女同志的关注。 参观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的感悟是深刻而丰富的,它不仅让我对南泥湾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革命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来张集体合影留下永久的纪念。 接下来要去的是解放战争时期设在南泥湾的“延安炮兵学校”旧址。 延安炮兵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的摇篮,是炮兵创始人朱瑞将军的重要功绩之一,诞生于抗战时期,地址在延安南泥湾陶宝峪。 它是中国炮兵的源头,虽经八十年的风吹日晒,但它依然在南泥湾山坳里波光粼粼、熠熠生辉。 在兵工厂和武器库前打个卡。 <p class="ql-block">炮校组建最早动议于1939年。</p> 1944年11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和副司令员徐向前代表中央军委同留苏炮校毕业的郭化若谈话,要他担任延安炮兵学校校长,让郑新潮辅助郭化若筹划炮校教学技术工作。 1945年2月,延安炮兵学校开始正式编班,一共编成了10个炮兵学员队,一个工兵科,一个迫击炮教导队。 1945年3月15日,延安炮兵学校在南泥湾陶宝峪正式开课,因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正在举行,8月1日才举办开学典礼,典礼上,朱德、叶剑英、肖劲光等首长出席并讲话。 从炮校出来再去南泥湾民宿看看--- 民宿院落一角。 各式旅游纪念品和农特产品----- 南泥湾李冲家香菇面也取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他们这家的生意十分火爆--- 吃一碗香喷喷的南泥湾香菇面结束上午的学习参观。 <p class="ql-block">摄影:吴生华 高林生 </p><p class="ql-block">制作:吴生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