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程七十硕果丰 江西省赣剧院艺术活动年谱(1953---2022)

陈庆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五集</p><p class="ql-block"> (1993---20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收集,整理,图文编辑:陈庆陶</p> <p class="ql-block">特别说明</p><p class="ql-block"> 1,我院《艺术活动年谱》跨度七十年,本想每十年做成一集,共七集。但因各个阶段艺术活动量不一致,《美篇》的容量又有限故做了一些调整。第一集(1953—1960)(建院前);第二集(1961—1972);第三集(1973—1982);第四集(1983—1992);第五集(1993—2012);第六集(2013—2019)第七集(2020—2022)。</p><p class="ql-block"> 2,《年谱》中所引用照片(特别是早期的剧照)不一定是原首演同志的照片,用后来复排同志的剧照替代,只证明我院演出过该剧,没有别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3,除特别重要的剧目,如《梁祝》、“三记一行”、参加全国性艺术活动的剧目作了编、导、音、美、主演的介绍外,其它只介绍首演日期,有剧照的附剧照,十在没有照片的只能作罢。</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三年</p><p class="ql-block">【1月】</p><p class="ql-block"> 应福建省文化厅自邀请,《送饭斩娥》剧组参加福建省举办的全国部分梅花奖演员展演。先后在福州、泉州、厦门演出八场。</p><p class="ql-block">【4月】</p><p class="ql-block"> 刘安琪、孙蓓君、涂玲慧应邀到台湾在进行艺术交流并为台湾复兴剧校导演《关汉卿》一剧。</p><p class="ql-block">【5月】</p><p class="ql-block"> 6日,首演《琴探》。</p> <p class="ql-block">《琴探》</p> <p class="ql-block">【6月】</p><p class="ql-block"> 应新加坡敦煌剧坊邀请,参加狮城地方戏展演。演出剧目有:《荆钗记》《扈家庄》、《夜梦冠带》、《血洒汴梁》、《孟良搬兵》、《琴探》等。</p> <p class="ql-block">【9月】</p><p class="ql-block"> 应宜丰县委、县政府邀请为该县精神文明表彰会演出《书馆夜读》、《拒诏扑火》、《活捉三郎》、《悟空借扇》。</p><p class="ql-block">【10月】</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四年</p><p class="ql-block"> 华东地区第六次艺术档案协作会在我省召开。陈庆陶代表我省艺档员参加了会议。我团艺档室筹备、编展的江西省赣剧团建团四十周年术成果暨艺术档案成果展参加此次会议展出,荣获展品一等奖。策划、编辑陈庆陶,绘制吴有华,书写汪正泉,采编喻小梅。</p> <p class="ql-block">【12月】</p><p class="ql-block"> 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活动在京举行,涂玲慧应邀演出赣剧《惊梦》。</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五年</p><p class="ql-block">【1月】</p><p class="ql-block"> 根据赣剧《荆钗记》改编的赣剧电视连续剧在黄山开拍,该剧由涂玲慧、沈怀林主演。</p> <p class="ql-block">电视连续剧《荆钗》记</p> <p class="ql-block">电视连续剧《荆钗记》</p> <p class="ql-block">电视连续剧《荆钗记》</p> <p class="ql-block">  陈俐参加华东片春节文艺晚会,演出《书馆夜读》。</p><p class="ql-block"> 【4月】</p><p class="ql-block"> 10日,首演《杀宫遗恨》。</p> <p class="ql-block">《杀宫遗恨》</p> <p class="ql-block">  应邀第二次参加新加坡狮城地方戏展演,演出剧目有:《荆钗记》《窦娥冤》、《杀宫遗恨》、《盗草》、《悟空借扇》、《活捉三郎》、《八仙飘海》。还编印了《赣剧青年表演艺术家涂玲慧》画册。</p> <p class="ql-block">1</p> <p class="ql-block">【8月】</p><p class="ql-block"> 参加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省直工委、广电厅、总工会、文联举办的“英雄的史诗”歌咏比赛。荣获一等奖。</p><p class="ql-block">【9月】</p><p class="ql-block"> 赣剧电视连续剧《荆钗记》、获第1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之短篇电视剧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10月】</p><p class="ql-block"> 由黄文锡改编,刘安琪导演、谢南师作曲、李维德、陈俐主演的《三滩血》一剧参加第四届玉茗花戏剧节演出,荣获演出二等奖。刘安琪获导演二等奖,李维德、陈俐获主演一等奖,沈怀林获表演奖,谢南师获音乐设计二等奖。</p><p class="ql-block"> 我团被评为华东地区艺档工作先进单位,陈庆陶评为华东地区先进艺档员。</p> <p class="ql-block">【12月】</p><p class="ql-block"> 为响应中宣部等八部委三下乡活动的号召,积极组织排练下乡演出剧目,在全体受聘人员共同努力下,一个多月时间排出大戏10台,折子戏15个。</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六年</p><p class="ql-block">【2月】</p><p class="ql-block"> 响应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关于“百团下农村、百戏送农民”号召深入乐平、丰城、弋阳等县农村超额完成演出任务。</p><p class="ql-block"> 陈俐参加华东片舂节文艺晚会。</p><p class="ql-block"> 【6月】</p><p class="ql-block"> 赣剧小品《过关》参加西湖区形象工程戏曲小品比赛获一奖。</p><p class="ql-block"> 【8月】</p><p class="ql-block"> 由3s文化传播公司筹划的赣剧经典《窦娥冤&gt;》专场演出在昌举行,该剧由陈俐主演。</p><p class="ql-block"> 省电视台录像并送央视,获广电部颁发的最高奖-星光奖。</p><p class="ql-block"> 《荆钗记》电视连续剧获广电部电视剧首播奖和15届飞天奖之短篇戏剧电视剧三等奖。</p> <p class="ql-block">【9月】</p><p class="ql-block"> 荣获省文化厅颁发百团下农村 百戏送农民活动先进集体。</p><p class="ql-block"> 我团又一次举办青年演员折戏比赛。首轮参赛剧目有:《双下山》、《打花鼓》、《韩琪杀庙》、《送衣哭城》、《挡马》、评委组长陈庆陶,评委黄文锡、陈俐、廖新海、李水葆、汪正泉、孙家慎。首轮比赛评出优秀表演奖5人、表演奖4人、优秀配演奖3人、优秀演奏奖2人</p><p class="ql-block">【10月】。</p><p class="ql-block"> 6日,首演《三滩血》。</p> <p class="ql-block">《三滩血》</p> <p class="ql-block">  为了丰富“三下乡”演出剧目,又一次赶排了一批演出剧目,其中有《狸猫换太子》(上本),《白蛇传》,《蝴蝶杯》、《三请樊梨花》。</p> <p class="ql-block">《狸猫換太子》(上)</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七年</p><p class="ql-block">【2月】</p><p class="ql-block"> 陈俐参加华东片春节文艺晚会演出,节目是《长水袖表演》。</p><p class="ql-block">在乐平、余干、波阳三县农村进行“三下乡”演出126场,超额完成演出任务。</p><p class="ql-block">【4月—5月】</p><p class="ql-block"> 为了丰富演出剧目,培养青年艺术人才,我团又一次举办青年演员折戏比赛。首轮参赛剧目有:《双下山》《打花鼓》《韩琪杀庙》《送衣哭城》《挡马》《捡芦柴》《陈姑赶船》。此次评委由本团人员担任。评委组长陈庆陶,评委黄文锡,陈俐、廖新海、李水葆、汪正泉、孙家慎。第一轮比赛评出配演奖一人,优秀配演奖三人,表演奖四人、优秀表演奖五人,优秀演奏奖二人。</p><p class="ql-block">【6月】</p><p class="ql-block"> 为庆祝香港回归,我团举办歌咏比赛。艺术室和离退休人员合唱队获优秀合唱奖,演员、乐队、舞台队、办公室获合唱奖。</p><p class="ql-block">【7月】</p><p class="ql-block"> 青年演员折戏比赛第二轮开赛、参赛剧目有:《三岔口》、《哑背疯》、《盗御马》、《装疯骂殿》。评出优秀表演奖3人、表演奖3人、优秀演奏奖2人。</p><p class="ql-block">【9月】</p><p class="ql-block"> 陈俐应邀到中央电视台九州戏苑栏目拍摄《游园惊梦》</p><p class="ql-block">【11月】</p><p class="ql-block"> 陈俐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名家名段]栏目拍摄《书馆夜读》、《幽会》。其中《书馆夜读》获广电部戏曲片星光奖。</p><p class="ql-block">【12月】</p><p class="ql-block"> 6日,首演《狸猫换太子》(下)</p> <p class="ql-block">《狸猫換太子》(下)</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八年</p><p class="ql-block">【1月】</p><p class="ql-block"> 2日,首演《胡知县巧断无头案》</p> <p class="ql-block">《胡知县巧断无头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月】</p><p class="ql-block"> 陈俐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演出《接书》。</p><p class="ql-block">【3月】</p><p class="ql-block"> 由省文化厅、省剧协主办,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江西电视台、南昌广播电台协办,我团承办的赣剧潘派经典剧目童丹专场演出在艺术剧院举,省剧协召开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6月】</p><p class="ql-block"> 《还魂后记》剧组成立,并投入案头准备工作。由于经费短缺,前期参加工作的只有9名演员和主创人员。其他人员待命。</p><p class="ql-block">【8月】</p><p class="ql-block"> 接受文化厅任务,排练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的赣剧表演唱《凤还巢》。</p><p class="ql-block">【10月—11月】</p><p class="ql-block"> 5日,开始继续排练《还魂后记》,至11月13日文化厅审查初架子。</p><p class="ql-block"> 16日,就排练《还魂后记》在文化厅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与会人员意见各一。</p><p class="ql-block">【12月】</p><p class="ql-block"> 陈俐参加江西省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暨99元旦晚会演出《艺苑群星》。</p><p class="ql-block"> 由剧协江西分会推荐,中国剧协邀请,由省文化厅、省剧协主办,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和我院承办的“潘派经典童丹专场”演出在北京举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3月】</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九年</p><p class="ql-block"> 陈俐、熊华参加文化部春节戏曲晚会节目录制,演出《八仙飘海.采药》。</p><p class="ql-block"> 响应中宣部等八部委号召,春节开展“三下乡”演出。</p><p class="ql-block">【7月】</p><p class="ql-block"> 院艺术室编印完成《江西省赣剧团团史资料汇编》。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首都专家郭汉城应邀为我院题书墨宝。该《汇编》主编:王秀凡、副主编:龚平荣,编委:万祥裕、熊华、陈庆陶,责任编辑:陈庆陶,撰稿:陈庆陶、孙甫、黄培良,封面创意:吴有华,摄影:陈庆陶。</p> <p class="ql-block">【10月】</p><p class="ql-block"> 由文化部选拔,我院历经三年努力,八易其稿,三次翻新的由黄文锡改编,刘安琪导演,程烈清、谢南师、陈汝陶音乐设计,陈俐、沈怀林、熊华等主演的《还魂后记》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全国优秀剧目献礼演出。</p> <p class="ql-block">《还魂后记》</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剧协举行的座谈会上,首都专家和观众给予了高度评价,赞誉这是世纪之交,戏剧三并举的代表作品。新闻媒体纷纷发表评介文章。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介绍了该剧的排练情况,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进行全剧录像并多次向全国播放。</p><p class="ql-block">  《还魂后记》参加首届江西艺术节-第五届玉茗花戏剧节演出,荣获剧目一等奖和组织奖、黄文锡获编剧一等奖,刘安琪获导演一等奖,程烈清、谢南师、陈汝陶获作曲一等奖,陈俐、沈怀林获主演一等奖,黄海虹获配演一等奖,熊华、魏福水获配演二等奖,周丽娟获配演三等奖。皮克、李志刚获舞美设计奖,付达林获灯光设计奖,付正花获化妆造型奖,钱寒樱获服装设计奖。</p> <p class="ql-block">《还魂后记》之(序还魂)。</p><p class="ql-block">陈 俐,沈怀林主演</p> <p class="ql-block">二000年</p><p class="ql-block">【2-3月】</p><p class="ql-block"> 陈俐、沈怀林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节目录制,演出《〈后记〉.原来嫣红开遍》片段</p><p class="ql-block">中宣部等八部委在此要求春节开展“三下乡”活动,剧院又一次送戏下乡,并将《还魂后记》改成农村演出版供农村观众欣赏。</p><p class="ql-block">【8月】</p><p class="ql-block"> 《还魂后记》文学剧本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作者黄文锡。</p><p class="ql-block">【10月】</p><p class="ql-block"> 《还魂后记》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南京、杨州)演出。此次艺术节首次评奖,该剧荣获优秀剧目奖</p> <p class="ql-block">【12月】</p><p class="ql-block"> 《还魂后记》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新剧目奖;陈俐荣获文华表演奖</p> <p class="ql-block">  文化部、人事部授予院长龚平荣同志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出席大会,受到朱熔基总理等领导接见。</p> <p class="ql-block">二00一年</p><p class="ql-block">【2月】</p><p class="ql-block"> 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下发厅[2001]1号文件、颁发我院《还魂后记》五万元奖金(最高奖)。</p><p class="ql-block">【3月】</p><p class="ql-block"> 遵照中宣部八部委指示,每年例行“三下乡”演出。</p><p class="ql-block">【6月】</p><p class="ql-block"> 江泽民总书记来赣视察,在滨江宾馆观看我省文艺界演出,并与演出人员合影。我院演出《还魂后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得到了江总书记的好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9月】</p><p class="ql-block"> 我院投排的《〈鄱湖人家〉(八月中秋)》在艺术剧院与观众见面,初步得到肯定。并先后在师大、蓝天等大专院校演出。</p><p class="ql-block">【12月】</p><p class="ql-block"> 省委宣传部颁发我团《还魂后记》江西省“五个一工程”入选奖。</p> <p class="ql-block">《鄱湖人家》</p> <p class="ql-block">二○○二年</p><p class="ql-block">【1月】</p><p class="ql-block"> 我院青年演员参加”四特杯”江西青年戏剧表演大赛,沈怀林、李豫萍获表演一等奖,周霞获表演二等奖,占红获表演三等奖。</p><p class="ql-block">【12月】</p><p class="ql-block"> 院部组建了以赣六班实习生为主体的青年艺术团,旨在拓展城市演出市场。艺术团首场就在洪都航空公司演出,深受职工欢迎。</p> <p class="ql-block">二00三年</p><p class="ql-block">【1月】</p><p class="ql-block"> 青年艺术团在大专院校、工厂、企业演出得到一致好评。并代表省文化厅赴永丰老区慰问演出,厅领导十分满意。</p><p class="ql-block">【2月】</p><p class="ql-block"> 我院大型赣剧现代戏《鄱湖人家》参加江西省第二届艺术节-第六届玉茗花戏剧节荣获剧目二等奖、组织奖。解滨生、怀玉获剧作二等奖陈俐、刘洋河获表演一等奖,于文华、占红、周霞、余彪获表演二等奖、江娜获表演三等奖。皮克、李志刚获舞美设计二等奖</p><p class="ql-block">【3-4月】</p><p class="ql-block"> 为准备赣六班毕业演出,排练《白蛇传》。</p><p class="ql-block"> 我院艺术室荣获全省艺档工作先进集体,陈庆陶获艺档先进工作者。</p><p class="ql-block">【9月】</p><p class="ql-block"> 剧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主要突出三个重点:对老人重点照顾,对艺术人才重点使用,对一般人员重点放开。</p><p class="ql-block"> 12日,著名赣剧表演艺术家杨桂仙同志在南昌病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窦娥冤》剧组参加省文化厅组织的”庐山旅游月”演出活动。</p><p class="ql-block">【10月】</p><p class="ql-block"> 汪勇创作的小品《人与狗》、参加“生成杯”首届江西省戏剧小品大赛并荣获演出一等奖。汪勇获编剧、导演、表演一等奖,黄海虹获表演一等奖,居毅强获表演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人与狗》小品</p> <p class="ql-block">【11月】</p><p class="ql-block"> 我院《碧桃花开》参加第二届全国文化“四进社区”,在西湖区建设桥社区演出。</p><p class="ql-block">【12月】</p><p class="ql-block"> 院长龚平荣主持召开艺术创作会议,讨论著作家姜朝皋创作的古代剧《雀台歌女》。邀请原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康式昭、本院编剧黄文锡参加会议。副院长万祥裕、陈俐、熊华,作曲程烈清、艺术室主任沈怀林一同参加了讨论。</p><p class="ql-block"> 省艺术档案馆来我院拍摄祝月仙表演的赣剧《满堂霸》。</p> <p class="ql-block">二00四年</p><p class="ql-block">【1月】</p><p class="ql-block"> 由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文化厅联合举办2004年迎春联欢晚会在艺术剧院举行。参演剧目《碧桃花开》,省长黄智权、常务副省长吴新雄等省委、省政府领导观看了演出</p><p class="ql-block"> 由省长黄智权带队,我院慰问演出队20多人赴空十四师、预备师新兵连进行慰问演出。</p><p class="ql-block"> 我院人事制度改革一书印制完成,该书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认可,并在当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列为全省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示范单位。</p> <p class="ql-block">二00五年</p><p class="ql-block">【1-3月】</p><p class="ql-block"> 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举办“名人名剧下基层”活动,由副厅长王晓庆领队,我院组台,联合省画院、省歌舞剧院、省图书馆组成“名人名剧下基层”慰问团,赴鄱阳县芦田乡大吉村慰问演出。随后37天先后在鄱阳、万年、余干农村演出107场、观众达30多万人次,农民们称赞剧院“纪律好、院风好、演技好”。并赠送“德艺双馨誉满乡村”锦旗</p> <p class="ql-block">二00六年</p><p class="ql-block">【3月】</p><p class="ql-block"> 27日《等你一百年》首演。</p> <p class="ql-block">二00七年</p><p class="ql-block">【3月】</p><p class="ql-block"> 剧院与南昌大学共同举办”赣剧艺术周”演出剧目有:《清风亭》、《白蛇传》、《望江亭》、《周仁献嫂》、《窦娥冤》等大戏及《盗王坟》、《天女散花》等四出折戏。</p> <p class="ql-block">《清风亭》</p> <p class="ql-block">【6月】</p><p class="ql-block"> 第五届院“青年演员折戏大赛”在南昌大学拉开帷幕。参赛剧目有:《送饭斩娥》、《活捉三郎》、《秦琼观阵》、《三岔口》、《韩琪杀庙》、《盗王坟》、《天女散花》、《赚历城》、《芦花荡》、《思凡》、《小宴》、《火烧余洪》等12个。评出一等奖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6人。</p> <p class="ql-block">【10月】</p><p class="ql-block"> 南昌大学举办“全国第六届世界文化遗产文学研讨会”,邀请我院在逸夫馆演出古典典名剧《窦娥冤.送饭斩娥》、《活捉三郎》等4出折戏。</p><p class="ql-block">【11月】</p><p class="ql-block"> 经典名剧《窦娥冤》参加由张家口举办的第三届长江流域戏剧展演。</p> <p class="ql-block">二00八年</p><p class="ql-block">【2月】</p><p class="ql-block"> 因南方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剧院先后在南昌火车站为滞留的旅客和南昌、抚州两地抗冰救灾的解放军、武警官兵电力系统干部、职工进行慰问演出。</p><p class="ql-block">【5月】</p><p class="ql-block"> 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江西省文化厅颁发,赣剧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12月】</p><p class="ql-block"> 《还魂后记.姹紫嫣红》片断参加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厅、省文联共同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晚会”演出。</p> <p class="ql-block">二00九年</p><p class="ql-block">【6月】首演《情探》</p> <p class="ql-block">《情探》</p> <p class="ql-block">【10月】</p><p class="ql-block"> 第十八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南昌举行,应组委会邀请,我院表演艺术家潘凤霞为此届电影节演唱电影《还魂记.姹紫嫣红》片断。</p><p class="ql-block">为实施“政府买单、农民看戏”文化惠农工程,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编排了小品《两对夫妻》、《沙家浜》、《医院风波》、歌伴舞《大笔长今》、《我的祖国》、《游击队之歌》等30多个适合农民工口味的综艺节目,在省厅统一部署下,先后在鹰潭月湖区、上清镇、贵溪镇东港村、泗沥镇和余江鸭塘等6个乡镇演出,历时15天,演出21场。</p><p class="ql-block">【11月】 </p><p class="ql-block"> 探索新路、强强联合,抢占演出市场。我院与省京剧团联袂献艺,在弋阳曹溪镇东港村演出了五天,受到当地百姓的热捧,称赞我们“戏演得好、唱得好、服装也好”,并赠送了“荟莘精华、艺高才博”的锦旗。《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南昌晚报》,江西电视台、上饶电视台、弋阳电视台均报道了此次“三下乡”活动的盛况。这次尝试,开阔了思路,为我院深化体制改革、走向市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受到了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与赞扬</p><p class="ql-block"> 由我院与南昌大学赣剧艺术中心共同打造的新版《窦娥冤》选拔参加第四届巴黎中国艺术节,在巴黎蒙浮剧场演出获得园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二0一0年</p><p class="ql-block">【6月】</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汤显祖诞辰460周年,应南昌大学赣剧文化艺术中心之邀,黄文锡改编《临川四梦》演出。</p><p class="ql-block">【7月】</p><p class="ql-block"> 《还魂后记.姹紫嫣红》走进上海世博园宝钢大舞台,向中外观众展示了赣剧艺术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首演移植剧目《春草闯堂》</p> <p class="ql-block">《春草闯堂》</p> <p class="ql-block">【10月】</p><p class="ql-block"> 应邀首次参加深圳“戏聚星期六”艺术活动,在深圳大剧院音乐厅了《书馆夜读》、《斩娥》,《孟良搬兵》三出折戏。开演前,龙学雷院长向千余名观众作了题为《古树红花瑰丽新姿―赣剧的艺术魅力》。喻小梅副院长还趁演员换装的空隙为鹏城戏迷清唱了弋阳腔经典剧目《还魂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和青阳腔《打猎回书》。</p><p class="ql-block">【11月】</p><p class="ql-block"> 在南昌剧场为瑞士友人演出《书馆夜读》、《孟良搬兵》。展示了赣剧艺术的魅力,深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二0一一年</p><p class="ql-block">【6月】</p><p class="ql-block"> 由国务院发布、文化部颁发,赣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p> <p class="ql-block">  在省文化厅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同唱红歌给党听”歌咏大会上,我院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走向复兴之路》获得一等奖(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7月】</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本土艺术瑰宝,在排练厅接待由《南昌晚报》组织的50多名小记者,演出了《三岔口》、《还魂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p> <p class="ql-block">  我院首次进入楼宇开盘商业演出,在“香溢花城”演出《游湖 》、《人与狗》、《变脸》等节目、</p><p class="ql-block">【8月】</p><p class="ql-block">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牌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颁牌仪式。院长龙学雷接受牌匾,并与刘延东合影。</p> <p class="ql-block">【12月】</p><p class="ql-block"> 院领导为六位代表性传承人授牌颁证。随后宣布成立青年剧团。黄海虹兼任团长,占红任副团长。</p> <p class="ql-block">二0一二年</p><p class="ql-block">【2月】</p><p class="ql-block"> 由汪天行副厅长带队,我院在江西女子监狱为公安干警和服刑人员送去了文化厅举办的“相约春天”公益大展演公益帮教演出。不仅丰富了服》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进一步增添了服刑人员改过自新,回归回报的仆信心和决心。</p> <p class="ql-block">  先后在艺术剧院、青云谱区参加“相约春天―2012新春大展演,演出《荆钗记&gt;》、《邯郸梦记.生寤》、《游园惊梦》、《活捉三郎》、《盗王坟》、《孟良搬兵》、《挡马》和在梅湖景区参加“送欢乐”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非遗小戏”栏目组作专题报道。江西电视台、南昌电视台也作了现场直播。</p> <p class="ql-block">【4月】</p><p class="ql-block"> 应邀参加由浙江省省遂昌县举办的“2012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暨’《牡丹亭》回家、汤显祖出国’”活动,演出《还魂记.游园惊梦》。人民网赞誉:“江西省赣剧院演出的《游园惊梦》,表演风格厚实,亲切逼真…,赣剧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5月】</p><p class="ql-block"> 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保护、传承、宣传赣剧艺术遗产,我院与江西科技学院共同举办“赣剧经典传统剧目进校园”活动,为师生演出了《荆钗记》、《窦娥冤》、《游园惊梦》、《书馆夜读》、《夜梦冠带》等精品剧目,深受师生欢迎和喜爱。</p><p class="ql-block">【7月】</p><p class="ql-block"> 10—12日我院在江西艺术中心省赣剧团将举办《赣剧经典折子戏专场三场汇报展演》</p><p class="ql-block">【8月】</p><p class="ql-block">应香港康乐署邀请参加“香港第三届中国戏曲节”艺术活动。在香港大会堂、文化中心大堂演出了《荆钗记》、《窦娥冤》、《游园惊梦》、《书馆夜读》、《夜梦冠带》、《孟良搬兵》、《张三借靴》等剧目。活动期间,江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万叶和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赣剧表演艺术家涂玲慧在大会堂高座8楼演奏厅与百余名戏迷进行交流,还分别作了《赣剧的前因后果》、《赣剧艺术精粹》</p><p class="ql-block">的演讲</p> <p class="ql-block">【8月】</p><p class="ql-block"> 省艺术职业学院赣六班肖 丹、徐龙军、罗 芳、徐 明、朱莹莹、董 超 胡江河、黄梓倩、李 佳毕业分配来我院工作。</p><p class="ql-block">【9月】</p><p class="ql-block"> 副厅长王晓庆在社会文化处刘昌兵处长的陪同下来我院调研“非遗”保护工作。。在听取了院领导对我院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人汇报。王厅长充分肯定了我院“非遗”保护工作的成绩,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一是抓好抢救性保护,对有价值濒危性的文献、手抄曲文本等进行抢救,及时整理归档。二是抓好赣剧艺术馆建设,通过图片、文字、音像以及实物的展示,让广大观众、戏曲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江西本土文化,熟知中国戏曲活化石“赣剧”。三是抓好赣剧传承。希望利用省级艺术院团的人才优势,抢救老艺人看家技艺,让赣剧艺术精髓存活在当今舞台,使赣剧艺术薪火传承,延绵不断。</p><p class="ql-block">【12月】</p><p class="ql-block"> 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我院增挂“江西省赣剧暨弋阳腔保护传习中心”牌子。</p> <p class="ql-block">整理,编辑于2024年11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