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激情岁月—回忆北大荒

钟立德7401058

<p class="ql-block">  56年前,我们一代青年,唱着《兵团战士胸有朝阳》奔赴北大荒。我们胸怀朝阳,披荆斩棘,战斗在边疆。毛泽东思想哺育我们茁壮成长,顶风冒雪志如钢,誓把北疆变粮仓,奏响了一曲时代的青春赞歌!56年过去了,当年的激情岁月,仿佛又再现在我们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兵 团 经 历 小 序</p><p class="ql-block"> 1968年5月,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和“屯垦戍边”的号召,我和弟弟一起第一批报名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从此,成了一名光荣的兵团战士。5月7日,哈尔滨市在北方大厦前广场召开了欢送大会。5月8日,即起程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五团七连(编号邮箱是:建字105—7,是原来的五大连池农场。兵团有六个师,编号分别是:建设钢铁边疆)。</p> <p class="ql-block">  五大连池方圆1060平方公里的,矗立着14座新老期火山,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类最齐全、状貌最典型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被科学家称之为“天然火山博物馆”。我们七连就在休眠火山尾山脚下。</p><p class="ql-block"> 我和弟弟合影(1969年2月于生产建设兵团)</p> <p class="ql-block">  第一批到七连的是我们哈尔滨知青。后来又陆续到了上海知青、天津知青。北京知青是于1969年8月16日到的最后一批,也是人数最多的。北京知青的到来,使连队的知青达到300多人。</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部分哈尔滨、上海知青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知青战友在广阔天地合影。我们的身后就是尾山。</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刚到七连时,住的是集体食堂对面的大通房间,南北两个大火炕,可以睡上50多人,全连开会也在这里。后来知青多了,连里专门建了480平米的男生宿舍(简称480)和320平米的女生宿舍(简称320)。</p><p class="ql-block"> 北京、哈尔滨知青战友合影,我们的背后就是480男生宿舍</p> <p class="ql-block">  当时在连队的知青中,我是唯一老高三的,年龄也较他们大。在兵团的十年间,我先是但任青年排长,后来北京知青来了,又担任新兵排的排长(有三个排)。69年秋后,连里开始组建了战备值班分队并配发了武器。我又被分配到了后勤排,担任副排长,配合排长管理连里的大车班及猪、马、牛、羊号班。</p><p class="ql-block"> 后勤排长侯发、大车班长周林都是连里老贫农的代表,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至今受益。1972年冬,在我即将离开七连的时候,大家依依不舍,留下了这张永远难忘的记忆。(中间者是侯发,我们的后面是连队的场院)</p> <p class="ql-block">  在七连,我做过连队的宣传报道工作,并曾作为五团的代表参加了兵团一师的宣传工作会议。也是从那时起,培养了我敏感的政治嗅觉和宣传报道的写作技能。</p><p class="ql-block"> 参加师宣传工作会议的五团代表,在药泉山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70年4月起,我调连队学校负责工作,从此,开始了八年多的兵团教师生涯。七连学校有一至七年级各一个班(六、七年级是初中),我教七年级的数学、物理、化学课。一年后,我们的七连学校被评为兵团一师教育先进集体。我作为五团的唯一代表,出席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友谊农场举行的首次教育现场会。</p><p class="ql-block"> 这是连队学校的知青教师们</p> <p class="ql-block">  学校在组织批判“读书无用论”</p> <p class="ql-block">  1972年冬,由于全团初中班集中合并调整,我调到六连(营部)学校。六连学校集中了六连、七连和十连三个连队的学生。在学校我任中学理科负责人,同时担任七年级数学、物理授课。多年来,我一直做毕业班班主任。在全团各连队学校评比中,我们的毕业率一直居首。此间,在全团教师业务考核中,我位居第二名。</p><p class="ql-block"> 与六连学校第四届初中毕业班合影</p> <p class="ql-block">  组织毕业班完成野营拉练后合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连队,我干过铲地、割麦子、割黄豆、割谷子、掰玉米。我的双手,曾多次磨出过血泡,最后磨成了一手老茧。</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农田,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有时一天也干不完一根垅。中午,在田间地里吃饭,我一顿要吃上七个馒头两碗菜,现在连想都不敢想怎麽会吃得这麽多。</p><p class="ql-block"> 我负责过连队的场院麦场工作,机器扬场、晾晒小麦。为麦子入囤,在3—4米高的两节跳板上,我扛过180斤重的麻袋往上穿越。 </p><p class="ql-block"> 我跟过大车,也当过赶车的老板。麦收时,四匹马拉的大车,我们装运的是垛的象小山一样的麦秸垛。冬天,我们早出晚归,进山采伐、拉运烧火的木柴,有时冻得,跟着马车一路小跑。</p><p class="ql-block"> 兵团的艰苦生活,磨练着我们、考验着我们。我们开始懂得,什麽是生活、什麽叫艰难;什麽是责任、什麽叫担当和刚强。</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苦中自有泔甜来。在战天斗地的艰难岁月,我也时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我们一天天在成长,难忘的激情岁月,给我留下了许多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在连队时,与马洪奎连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9年1月,我参加高考录取后返回哈尔滨上大学,从此离开了兵团。在兵团的十年间,虽然从事学校教育的时间较长,但在我头脑中印象最深、更留恋的还是与大家一起战天斗地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与弟弟在连队480男生宿舍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历了两次火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在兵团,我曾经历了两次火的考验。一次是在1969年春天,团里为了能自己种水稻,集中了全团各连队的人员到21连搞打田埂大会战。由于风干物燥,临近的树林突然着火,火借风势,开始向树林深处漫延。</p><p class="ql-block"> “着火了,大家快去救火!”火光就是命令,大家一起迅速淌过一条小河奔向火场。我拾了一个大树枝拼命地打火。一面打火,嘴里还一面念叨着:“火、我让你着,让你着!”全然没有注意到,火已烧伤了自己的小腿。</p><p class="ql-block"> 林火被扑灭后,自己才发现,我的一双小腿被火烧的红红的都起了大泡,这时才感到了火烧火撩的疼痛。连里的老贫农侯发,看我烧成这样疼在心里,拿出了他珍存的獾子油帮我涂抹。后来我还知道,为扑灭那次林火,团里写了一个长篇通讯,投稿发表在《黑河日报》上,还给我作了宣传。</p><p class="ql-block"> 另一次遇火,是在1971的年三十。春节的前两天,我作为团里的工作组成员,到新组建不久的十七连参加连队的“四好”总评。</p><p class="ql-block"> 十七连坐落在火烧山(活火山)角下,是一个一百多人的纯知青战备值班连队。才住下一天,第二天就是年三十。全连人都在红红火火地准备过年,炊事班也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p><p class="ql-block"> 天黑后,谁也没有想到,厄运马上就要降临。由于炊事班用火不当,火焰倒出灶台,燃着柴草,火迅速窜到屋顶。由于我们的房子都是纸糊的棚,草苫的顶,火很快就把整个房顶烧着。熊熊的大火,映红了整个夜空。</p><p class="ql-block"> 此时,是正北大荒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外面是厚厚的集雪,滴水成冰。由于火烧的太快,很多战友都没抢出自己的东西物品,火灾后的困难可想而知。着火后,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救火,连放在火炉边烘烤的厚毡鞋垫也没有垫进鞋里,就穿上大头鞋冲了出去。</p><p class="ql-block"> 这时,连领导给我的任务是,马上和连队的通信员一起到十里开外的十二连,向团部首长报告火灾情况(当时连里一部电话也没有)。由十七连到十二连之间,完全是火山的石龙地带,高低凸凹不平,还没有修成的路,并且周边都是小树林,即便是他们连里的人,晚上也从不上路。亏着通信员还比较熟悉地形路况。赋有重要使命,为了能让团首长尽早知道我们的火灾情况,以及时组织安排救援,我们一路连跑带颠。</p><p class="ql-block"> 严冬的夜晚,我们跑得气喘吁吁,满头是汗、满脸挂霜。途中,我多次摔倒,摔倒了爬起来再跑,一点也不敢耽搁。路途中,有一段我们还迷失了方向,最后还是凭借看到了亮光,才找到了十二连。 </p><p class="ql-block"> 到了十二连,马上电话向团部首长报告了火灾情况。任务完成了,心情放松了,此时,我不仅感到的是疲惫,还感到两脚火辣辣地胀疼。脱掉双鞋,才发现脚上的鲜血已荫湿了袜子。原来是没有垫上厚毡垫,大头鞋内空犷,加上有个别露头的钉子给脚扎伤了。 </p><p class="ql-block"> 由于把火灾情况及时报给了团里,第二天天刚亮,团里就派来了车队,把全体人员拉运到了老黑山角下的水泥厂,全连在那里安顿了下来,并得到了团部和水泥厂的大量物资援助。后来,火灾后的总结和“四好”总评一起,都是在水泥厂进行的。 </p> <p class="ql-block"> 我经受了“不愉快”的那些事儿</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想充斥、左右着人们的头脑,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儿,有的现在看来都有些好笑。我的父亲因是大学的教授,文革中曾多次被当作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批斗过。我了解自己的父亲,他是个爱国爱党的知识分子,1956年,还曾作为全国的科普积极分子和毛主席合过影。我到了生产建设兵团,也一直借光顶着这“黑帽子”。但我对父亲没有一点怨言。在连队,我曾经历了多次政治上的“不愉快”,有的让我身心受到伤害和刺激,但我都挺了过来,并坚持了下去。</p><p class="ql-block"> 1968年初,我是积极参军不成,才报名参加了生产建设兵团。想当一个军人,是我强烈的愿望。但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愿望只是个奢望。在兵团连队,我当过青年排长、新兵排长,但在组建战备值班分队时,却把我调到了后勤排。记得一次团里召开排以上干部会,会期一天的时间。全连的排以上干部都去团里参加会,可连长却偏让我自己留在连里,代班组织地里的秋收劳动。我也想得开,全当是领导的信任。那一天,我也头一次在田里走了一天的“横垅”。</p><p class="ql-block"> 刚到七连初,我被选任为青年排长,负责知青的生活和劳动。为改善和提高知青的伙食,我常到食堂去帮厨。记得一次我正在食堂帮厨,一个知青(烈士的子弟)很严肃地对我说:“你到食堂里干什麽?你给我们下药怎麽办!”为这,我觉得特别委屈。明明是为了大家好,却落了这麽狠的一句话。我曾找到主管生活的副连长诉说。劳动的艰难从没让我落过泪,这次是忍不住第一次掉泪。但我还是坚持了,知青的伙食越来越好。我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心中也得到了一种快慰。 </p><p class="ql-block"> 1969年冬,毛主席发出了“要吐故纳新”的最高指示。连里准备要发展一批党员。按照当时的表现和工作需要,我应是发展的主要对象。但在讨论发展党员的全连大会上,一人喊出:“教授的儿子能入党吗?!”有人也在呼应。这一声喊,就把发展我入党给彻底否了。尽管事后指导员也找我谈心,但自己心理总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 后来一位曾参加政审外调的老党员私下里告诉我,我的父亲在巴彦县农村插队表现得特别好,还参加了县里的毛主席著作讲用会。</p><p class="ql-block"> 我 们 的 精 神 世 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至今,我还保留着当年在兵团生活的一本学习笔记。笔记本的封内首页,粘贴着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画像和他老人家的题字:“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这熟悉的山,这熟悉的水,留有我们的青春,留有我们的汗水。还有这魂牵梦绕的黑土地,培育了我们纯净的灵魂,练就了我们钢铁般的毅力。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我们——知识青年,为她写下了光荣的一笔!”这道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纯真、朴实无华。</p><p class="ql-block"> “红心印着老三篇,志在北国变江南。血染尾山脚,拼死在七连。壮志未酬志不移,宏图未展心甘。”这是我们七连,当年誓师会战的战斗口号。现在读起来,还是能真切地感受到当年热血男儿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在,看到这本笔记,感到是那样地亲切;读起来,还是会受到激励和鼓舞。 我还是抄录下几段,同当代年轻人一起重温。</p><p class="ql-block"> “一个革命者的青春怎样才能永放光彩?我们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联系起来,象雷锋同志那样通过勤奋的、踏实的、创造性的劳动,不断为人类作出大的贡献。唯其如此,才能永葆壮丽的青春。让我们努力,使自己的青春发光放热吧!”</p><p class="ql-block"> “革命青年应当树立甚麽样的理想?党的需要就是理想。把个人理想凌驾在革命全局之上,这是资产阶级的理想观。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革命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产主义的大厦要靠千百万人从事普通的工作去建设。我们只有把个人的理想无条件地服从于党的需要,把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出最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鲁迅曾说过: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决不是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现实的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浪漫。我们要革命,就必须准备吃大苦、耐大劳,付出自己辛勤的汗水。我们应象老一辈革命家那样,为革命勇于吃苦,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边疆的面貌,而决不应坐享其成。”</p><p class="ql-block"> 在兵团连队里,不管每天多累,我总是习惯性地晚上要学习一会儿,看看报纸。《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兵团战士报》是我们的主要学习材料。为不影响他人,我常常是在食堂自己学习,并做些笔记。如今,看到过去的学习笔记,仍觉得是一种精神动力,它鼓舞我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 我 在 兵 团 成 了 家</p><p class="ql-block"> 在兵团,我有幸结识了北京女知青崔秀英。她是一个有正义感、很有个性、心地善良又非常能吃苦的女知青。在新兵排时,她是我的战士,干起活来,总是冲在前面,并主动帮组别人。我任后勤排副排长时,她又被分在猪号班。别人在猪号赶牛车拉水要两个人,可她一个人就能搞定。晚上,她可以顶一个老职工在偏僻的猪号值夜班,也从不害怕叫苦。后来,我负责连队学校,她又被调到学校,负责低年级授课,学生最听她的话。</p><p class="ql-block"> 秀英和战友们在连队猪号,闲时看报学习。</p> <p class="ql-block">  秀英和战友们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1972年冬,我调到六连学校后,每周日都要去七连看望她。战友们都开玩笑地说我是“活日历”,特别准。我们总是并肩携手,并于1974年9月10日登记结婚。</p><p class="ql-block"> 兵团的《结婚证》你见过吗?</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当年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  我们哪个年代,结婚的家具就是一对木箱炕上放。我们有个“一头沉”的写字台,就算是奢华了。我们生活的条件很艰苦,头一年的冬天,晚上在热炕上睡觉,还要戴上棉帽子,火炕北面的墙上挂的都是霜。</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参加高考(文革后恢复的高考)的那年,是在冬季。晚上,连队经常停电,复习都是在油灯下进行。参加高考我们要去龙镇,离我们团有几百里路,要先坐汽车再换乘火车,提前一天去才行。可出走的那天清晨,家门怎麽也推不开,原来是夜里刮起了大烟泡,厚厚的积雪把房门给严严地堵死了。后来,烧开了一大锅的水往门底缝上浇,才算把门推开。</p><p class="ql-block"> 在家中的乐趣,要算是房前屋后的小园子了,它成了我的小试验田。园中种的红、黄、绿、粉各种颜色的西红柿,十分惹人喜爱。</p><p class="ql-block"> 1976年3月13日,我们得了一个女儿。因为是第一个,孩子是在北京出生的,起名钟云(小名京京)。孩子由京返回兵团连队时还不到百天,知青们都纷纷赶来家中看望。这孩子是知青的后代,也是我们的希望。小京京成了连队中的一朵小花,也为我们家中增添了快乐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秀英带京京回连后,知青们纷纷来家中看望合影(后面是家中的小园子)</p> <p class="ql-block">  我抱着小宝贝京京,和兄弟在家中小院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第一个小宝贝京京,在家中小院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24年6月初(时间过了48年之后),我和京京重返五大连池,在当年我们的故居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在五大连池三池子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秀英回京生产的前一个月,与回京探亲的战友们在北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77年7月17日清晨五点,我们的儿子在兵团五大连池出生了。那天,天还没亮,我就骑车到附近的十连去接赤脚医生。可接到家时,孩子已经生出来了。幸亏我走前跟邻居的老大姐打了招呼,是她们帮助接的生。儿子起名钟峰(后改钟锋),小名叫连池,是为了让他记住五大连池。从此,我们有了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p><p class="ql-block"> 直到1979年1月,即将离开兵团时我们也没有机会照一张全家福,第一张全家福是在返回哈尔滨时照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第一张全家福照</p> <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 在兵团十年间我没有入党,但我始终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记得,我第一次提出入党申请是在1966年春。当时正准备参加高考,党提出了“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号召,我就决心接受党的考验。要求加入党组织是我多年的夙愿,这种理想和追求经历多年的磨练,变得更加纯真。1969年冬的那次经历,虽对我有点刺激,但我觉得社会上左的思潮不会长久,而是一直在不断地努力。直到1986年12月2日,也是我39岁生日的前一天,我被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经历了二十年的努力和追求,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这让我更加珍惜。我感到这是一种更加泔甜的幸福,同时也感到自己又增添了一份责任。1990年初,我的人事关系自哈尔滨转到北京后,在海淀街道工作,自1991年4月起就一直兼任着街道机关党支部的工作,直到2007年底退休。由于过去我兵团的经历,使我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更能理解,总是想要特别地关心和爱护他们。</p><p class="ql-block"> 在街道迎七一表彰会上,我作为书记,代表领取先进党支部的奖状</p> <p class="ql-block">  1968年初,我是积极参军不成,才报名参加的生产建设兵团。想当一个军人,一直是我强烈的愿望。1999年1月,中共海淀街道工委决定,由我负责地区的人民武装部工作。我穿上了军装,成了一名专武干部,并且一干就是九年,直到2007年底退休。</p><p class="ql-block"> 我在2007年地区冬季征兵动员会上做动员</p> <p class="ql-block">  真没想到,30年后在我51岁时实现了自己要成为一个军人的梦想。 在做人民武装工作的九年里,我经常深入到地区各单位,挖掘资源优势。期间,在地区首次组建了二炮预备役部队、民兵作战分队、应急分队以及民兵医疗救护和汽车运输两个保障分队。</p><p class="ql-block"> 与军训后的部分民兵医疗救护分队成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民兵应急连,各个都是年轻的棒小伙。我经常组织和参加他们的军训,也曾和他们一起在四通桥上、苏州桥下站过岗,在中关村大街、中关村广场一线执勤巡逻。跟年轻人在一起,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觉得又年轻了。</p> <p class="ql-block">  多年从事武装工作,使我能经常和部队的军人在一起。革命军人的无私奉献精神、钢毅自信永不言退的气质、豁达开朗的性格,一直在教育和影响着我。</p><p class="ql-block"> 和武警部队的官兵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我在进行手枪实弹射击训练</p> <p class="ql-block">  “热爱武装、情系国防”,是我多年从事武装工作的一种深深地情怀,这让我至今难以割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与三军仪仗队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我有幸被聘请成为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街道地区的商务楼宇非公党建指导员。海淀街道地处中关村核心区,十年间,我亲历见证了地区 “两新”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健康快速发展,这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两新”党组织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 我在滴滴出行党委“红旗方向盘”行动启动仪式上,给司机流动党支部党员讲党课 2018.11.22</p> <p class="ql-block">  海龙大厦党建工作站、海龙大厦经销商党支部成立 2010.11</p> <p class="ql-block">  北京同仁堂四通桥药店党支部成立的喜悦 2015.5</p> <p class="ql-block">  新东方党委成立,与第一届党委委员合影 2018.6.19</p> <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九大召开当日,新时代证券公司党委成立( 2017.10.18)。我与书记的真诚握手,至今还暖在心间。</p> <p class="ql-block">  在中关村西区的商务楼宇非公党建发展过程中,一支“红帆”党建团队也在逐渐发现壮大。为加强团队自身建设,2017年7月,中共海淀街道工委批准成立了海淀街道红帆党群工作站党支部,我有幸成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红帆”团队组织参加学雷锋活动后合影 2018.3.5</p> <p class="ql-block">  “红帆”组织非公党组织书记进行工作交流培训2017.7</p> <p class="ql-block">  “红帆”发起举办了首届“红帆杯”商务楼宇户外健身赛 2017.5</p> <p class="ql-block">  2018年,我们的“红帆”团队获得了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的光荣称号;“红帆”党建,被评为《北京市社会领域优秀党建活动品牌》。</p><p class="ql-block"> 2020年7月“红帆”党建被评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p> <p class="ql-block">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我意外地接受了北京电视台记者采访。朋友做的《北京新闻》截屏,为我留下了永久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十年来,在党旗的沐浴下我也在不断成长。我先后获得北京市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建指导员、海淀区“我身边的好党员”荣誉。在建党95周年之际,我光荣地获得北京市海淀区优秀共产党员奖章,并作为优秀党员的代表参加了当年北京市国庆音乐招待会。</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自己所有的成就都是北大荒十年磨练意志打下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时光已经飞逝56年,让我们从青年走向了晚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毛主席带领走过的共和国艰苦创业奋斗之年。当年,我们付出了、担当了,是共和国的骄子。现如今,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伟大祖国强盛复兴的喜悦!最美不过夕阳红,衷心地祝愿当年的战友们健康、平安、快乐、幸福地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衷心地祝愿新一代年轻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奋斗前行!</p><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8日于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