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观音堂#跟着悟空去旅行

zly

<p class="ql-block">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郊梁家庄村西,是长治市内保存较好的一处寺院,占地面积74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年间。2001年6月25日,观音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观音堂坐东朝西,二进院。中轴线上自西向东有天王殿(山门)、献亭、正殿,两侧为钟、鼓楼及东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为寺院中的正殿,广三间深两间,单檐悬山顶。殿顶黄绿两色琉璃吻脊,纹饰为蟠龙与西番莲纹样,形象逼真,典雅大方,属明代遗物。门楣之上,悬挂着刻有“观音堂”三个鎏金大字的匾额,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诰封兵部侍郎郜钦所题。</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内的三面墙壁及屋顶梁架之上、门窗顶部,皆是描金彩绘的泥胎彩塑、悬塑。小小的三间殿堂之内,现存约五百尊塑像,彩塑、悬塑相间,儒、释、道三教共融,或坐坛上、或依山墙、或悬椽上。</p> <p class="ql-block">在殿堂正中的佛坛上,是佛教中的“三大士”,即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位菩萨后面的正壁则是取自《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关于善财童子四处拜师求教,历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五十三参,即生成佛、灵山会等佛传故事。</p> <p class="ql-block">当心间正面后金柱顶部,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儒、释、道三教鼻祖共坐中央,释迦牟尼居中,老子、孔子分列左右,充分体现了自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共融的文化现象。释迦牟尼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为“说法像”;老子为道长装束,仿佛在论经讲道;孔子儒生服饰,正襟危坐向从众弟子讲学。三教济济一堂,互为依存,共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大梁和平梁之上,巧妙的利用梁架的高差塑出金碧辉煌的楼阁,以西方极乐世界内容为题材,数十位佛端坐其中。</p> <p class="ql-block">殿内两侧的佛台之上,分别塑有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十八罗汉,有睡罗汉、哑罗汉、静罗汉、长眉罗汉、伏虎罗汉、弥勒罗汉、病罗汉等。</p> <p class="ql-block">罗汉之上为二十四诸天尊神,二十四诸天为包括四大天王在内的佛国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内壁三层塑有十二圆觉菩萨,他们是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吧威德自在菩萨、诸诸业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缺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十二圆觉往上的第四层,南壁为道教人物故事,有玉皇大帝、西王母、八仙等;北壁为儒教人物,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在殿的门窗之上,南面有道教中最著名的八仙拜寿故事情节和唐王接经的历史传说故事。 </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2003年当地著名雕塑家史延春先生根据观音堂里的四大天王像按比例塑造的四大天王。</span>南方增长天王,手握宝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怀抱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手持幡幢,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手中握蛇,司“顺”,意为“风调雨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