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1年,40岁的陈行甲被任命为巴东县县委书记,201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2016年为换届年,45岁的陈行甲在拟将提拔时毅然辞去公职,创办深圳恒晖公益基金会,转场公益慈善事业。在巴东这个国家级贫困县5年多时间里,他带领县委一班人,坚定站稳人民立场,积极回应百姓诉求,努力解决群众困难,同时铁腕反腐,抓了87个贪官和不法商人。通过一系列良治善政,极大改善了巴东县的社会治理和政治生态。<span style="font-size:18px;">省委巡察组在巴东巡察后,给了陈行甲“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难得的基层老百姓认可的好干部”的评价。</span>目前,他的慈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为了无数人追随的公益慈善达人。陈行甲从政也好,做公益也罢,有他出彩高光时刻,也少不了黯然伤神遭遇,但他都能坦然面对,最终成功“出圈”。为什么他能够这样做到,也许能在他的人生随笔《在峡江转弯处》找到答案。</p><p class="ql-block">一、母亲给了他深厚底气。《在峡江转弯处》第一章“我和我的母亲”,记叙了母亲言传身教对他的影响和他对母亲的深沉爱恋。母亲把“甲儿”当做她生命中的贵人,“甲儿”称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位导师。</p><p class="ql-block">一是对弱者的悲悯情怀。母亲天生有一颗悲悯的心,她虽然穷,但对待比自己更穷的人从来都是有求必应:明明知道邻居借的盐有借无还,但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借,儿子表示不理解时,母亲呵斥道:人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怎么会借盐吃!邻居家穷得没有办法给出嫁的女儿做一件像样的衣服,她便慷慨送出自己心爱的嫁衣;因为别人家里的不幸而默默流泪,更因为邻居的离世而放声痛哭;为路过暂时停下歇脚的人清扫台阶,端水解渴。“母亲不仅生养了我,还遗传给了我柔软的心灵”,陈行甲在水月寺镇当镇长时,结交了一户特困户,女户主叫向琼,为了使自己与下身残疾靠爬行劳作的向琼在同一高度说话,他拒绝坐她递过来的凳子,而是蹲在地上与向琼对话,母亲曾告诉他最穷最苦的人更需要尊严,他这样做是为了她家少受些欺凌。他离开巴东后还多次来看望这个贫苦人家以及她的女儿。在巴东县委书记任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力推动“干部结穷亲”活动,率先与艾滋患儿结亲帮扶,要镇政府杀口猪,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相互夹菜敬酒,为的是减少对这个群体的歧视;坚持开屋场院子会,让“精准扶贫”落到实处;</span>将信息技术引入乡村,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巴东的落地生根,让<span style="font-size:18px;">农民办事不出村。有一次陈行甲下乡回城,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在县政府大门的街道旁有一位老人家还摆着地摊卖菜,他看见后叫司机停车,下去掏出一百元钱把剩下的菜买了,并嘱咐老人赶紧回家。他秘书说这么晚他作秀给谁看啊,这是悲悯情怀的自然流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是吃苦耐劳的精神。陈行甲</span>母亲认字不多,却<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苦”字的理解却比常人透彻。小时候,母亲说,“苦”字</span>像人脸,草字头两个竖像人的眼睛,中间的小十字架像人的鼻子,下面的口就是嘴巴,说明人生下来就是要吃苦的。母亲<span style="font-size:18px;">深知人生要吃得了苦,方能有所作为的道理。陈行甲考上清华研究生后,深知自己的英语水平差距太大,学习之余他恶补英语,报遍了新东方所有适合他的补习班,最后报了同声传译班,这是新东方英语的天花板,这块骨头硬是被他啃下来了。他在清华的学习时间是按小时来安排的。事后,他说自己都拖家带口了,又是带薪学习,这个苦本来完全可以不吃。大概是因为他觉得这样的苦不算苦,所以坚持下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是不轻易屈服的性格。大集体时代陈行甲家是“半边户”,父亲在200里之外的地方做农税员,一年只有过年时才回家一次,家中只有母亲、姐姐和“甲儿”相依为命。有一次母亲背上绑着姐姐下地干活,晚上记工分时,有人拿背着人干活说事,不能给母亲最高工分,母亲挺身说,我是身上背着人锄地,但大家休息时我也没有停歇,我跟人家比没少锄地。结果她得了最高工分。还有一次,母亲在屋后山脚下种了两行南瓜和豆菜,被人举报是“资本主义的苗”,生产队长准备晚上开社员会斗她。那天傍晚,她主动把作物扯了,然后拿着毛主席语录去会场。一到那里,她就念道:</span>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紧,改了就是好同志。要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然后高呼“毛主席万岁”,<span style="font-size:18px;">队长一看这场面,只好宣布散会。陈行甲在遇到挑战时不吃哑巴亏,而是积极应对,主动迎战。面对上司的无端刁难打压,他即使不能硬抗,也没有选择示弱服软。面对腐败分子的威胁和恫吓,他不退缩,并公开向他们宣战,直到将腐败官员和不法商人绳之以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是干净做人的品德。 </span>陈行甲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工作,上班第一天,妈妈在饭桌上对他说:行甲,你现在是个工作同志了,以后做事,一要勤快,二要干净。他当县委书记时,有人一次性送他20万港币,有人送他江丹诗顿手表,也有干部春节带着“腊蹄子”到他宜昌家中拜年,他都无一例外拒之门外。他的清廉自守曾让他感到特别孤独与无助,然而他仍以“不收钱的县委书记”而感到自豪。</p><p class="ql-block">二、读书给了他冲天牛气。陈行甲出生山区农村,农家孩子的素朴谦逊也难掩他的自信睿智。从小学开始他就是学霸一枚,并乐于跟母亲分享因成绩好而获得的赞誉。他高考因政治分数拖后腿没能考上更好的大学,被录取在湖北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后,为了能去广东与大学时的女朋友汇合,他考过一回研究生,总分远超录取线,只因政治单科成绩差一分而失之交臂。</p><p class="ql-block">大学毕业十年后的2002年,他水月寺镇长任上考上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全国唯一的脱产学习的班),在清华园浸润两年,他接触到了胡鞍钢、薛澜、王名、王有强、杨燕绥等一批大咖,<span style="font-size:18px;">导师们博学谦逊、传道授业、倾听尊重学生的处事方式深深地影响着他。导师们的耳提面命,使他的学识高度、思考深度、知识宽度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并</span>重构了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我想,如果陈行甲没有清华的经历,他的仕途还会是这样吗?他还能潇洒发出《再见,我的巴东》告别信吗?他还能轻松转场公益慈善事业吗?</p><p class="ql-block">2005年冬天,湖北省委在全省择优选拔30名干部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报名干部要求45岁以下副处级以上,全省符合条件的有3000人。通过四轮考试他成功入围。在最后两个月的集中培训班上,他在八级英语考试中成绩第一,超过6名大学英语专业教师。我觉得他牛气冲天,不仅因为他的考试成绩好,更因为他刻苦学习孜孜以求的精神。他的这种牛气他都可能不自知。</p><p class="ql-block">三、从严治党给了他巨大勇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带来了政治生态的好转。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陈行甲的仕途体现的是“学而优则仕”,至少在他辞职前,没有遭遇太多所谓的潜规则。1992年大学毕业他选择回老家兴山县,分配到了燃化局下属的矿山公司做统计员兼安全员。因为翻译招商资料而不取报酬(一中英语老师翻译要收800元),被调入县对外协作委;1995年提拔为副科级干部,做了县外贸局副局长;1997年换届年,他在毫不知情情况下,提任团县委书记,这年他26岁;1999年他28岁调任水月寺镇镇长。2002年2月考入清华读研究生,2004年初毕业,即提拔为兴山县县委常委兼县委办主任;200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2006年6月期满回国,即任宜昌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以后相继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正县级)、宜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直到2011底交流到恩施州任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说我的仕途一路走来,没有给历任市委书记市长或组织部长送过一分钱。</p><p class="ql-block">他在巴东铁腕反腐,不仅抓腐败官员,也抓不法商人,特别对那些盘踞在巴东中标王毫不手软,一查到底。有上司劝他“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有贪腐势力恐吓他,以死亡威胁他的家人,他最终选择了公开宣战,包括县长、县委副书记在内的5名县级干部和几十个不法商人被绳之以法,还了巴东一个朗朗乾坤,巴东百姓当然拍手称快。他愿意这样做,而且能够这样做,除了作为人的正义,县委书记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党中央从严治党给了他巨大勇气。</p><p class="ql-block">四、小家庭给了他坚实硬气。有位记者采访陈行甲,你是不收钱的县委书记,你真的不需要钱吗?他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嘛?我儿子是学霸,现在北大读书,他应该比我行。陈行甲打算辞职转场公益,跟他爱人商量,他爱人毫不迟疑说,我支持你,你这个人太适合做公益了。他又说,暂时没有收入。她说,有我啊,我可以养你。这就是陈行甲的小家庭。</p><p class="ql-block">陈行甲的爱人是大学时的同学,在数学系成绩拔尖,跳舞书法等才艺都很厉害,在陈行甲眼中是女神般的存在。陈行甲考研失败去广东无望后,她毅然辞去广东的工作,调到湖北宜昌,与陈行甲结婚生子。</p><p class="ql-block">陈行甲去巴东不久,面对恶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以及繁重的工作任务,他患上了严重抑郁症。她在电话里得到消息后说,行甲别怕,你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立即回家。在并联系医院安排住院。在当发现这家医院不能解决问题时,当即联系另一家解放军医院。住院期间,她在医院寸步不离地陪伴。经过半个月的治疗,症状完全消失,重返工作岗位。书中还写到这样一个细节,陈行甲到解放军某医院住下后,爱人说我这就去江边给妈妈烧纸钱,“我在精神上已经是气若游丝,妈妈是我精神上的一根稻草”,这给了陈行甲极大的心理安慰。有人说,在这件事情中,她爱人就像一位将军指挥若定,关键节点每一步都是对的。</p><p class="ql-block">在陈行甲担任县委书记的艰难时期,面对来自各方的威胁与挑战,他爱人的坚强与勇敢同样令人动容。她在接到第二次威胁电话时,没有恐惧,没有退缩,只是平静而坚定地告诉丈夫:你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担心我和儿子。我们为你骄傲,你一定要活着。</p><p class="ql-block">陈行甲的爱人,用她的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爱情,何为真正的支持。在陈行甲的人生旅途中,她不仅是伴侣,更是战友、是灯塔,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