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日前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展览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延续至2025年8月17日。⬇️</p> <p class="ql-block">埃及尼罗河穿过干里沙漠,注入地中海,是古代最发达的高速通道。它定期泛滥,带来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p> <p class="ql-block">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每年尼罗河泛滥又退去,这种对立统一、循环往复的自然节律,促生了秩序与混乱对立共生的宇宙观,贯穿古埃及文明的始终。⬇️</p> <p class="ql-block">为战胜混乱带来的恐惧,古埃及人将对大自然的认知演绎为上千个神祇的形象,通过供奉众神维护宇宙秩序。⬇️</p> <p class="ql-block">这种根植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宇宙观使得古埃及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归属感与文化凝聚力。⬇️</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27,年幼的图坦卡蒙在孟菲斯接受了加冕,在继位的第二年,图坦卡蒙及其王后就将名字中带有“阿吞”的部分改为了“阿蒙”,标志着传统信仰的全面回归。⬇️</p> <p class="ql-block">女神雕像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于卢克索的阿蒙荷太普三世神庙的庭院中,是考古学家发现的首个伊奥尼特女神雕像。⬇️</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二世坐像。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第七位法老,在位约26年(约于公元前1427年-前1401年在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蒙神妻舍普恩威瑞特二世像。</span>女神左手持象征生命的安卡符号,头顶的太阳圆盘和圣蛇徽标,象征其神性和危险性。⬇️</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第18王朝的第五位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幼年继位,由作为其姑母和继母的哈特谢普苏特担任摄政。⬇️</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的父亲埃赫那吞的母亲尼弗尔提提雕像。⬇️</p> <p class="ql-block">泰伊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是埃赫纳吞的母亲、图坦卡蒙的祖母。王后雕像身着贴身长袍,头戴假发,手持蝇拂,它代表着权威、声望以及神的眷顾。⬇️</p> <p class="ql-block">这座埃赫纳吞巨像不同于传统国王雕像英武健美的风格,埃赫纳吞的形象阴柔,有着狭长的双眼和下巴。巨像的手腕和手臂上刻有埃赫纳吞宗教的祷文:万岁!⬇️</p> <p class="ql-block">在这件雕像中,国王手捧阿蒙神像,以展示其对神的虔敬。在更早的时期,神的形象通常位于国王形象两侧,二者太小相近,但到了新王国后期,国王形象大于神,尽管其位置在神的后方,依然表达了对神的虔诚,但人与神之间的“距离感”却增强了。</p> <p class="ql-block">埃及国家博物馆的这座雕像上,埃耶的名字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赫伦布的名字,但雕像面容的细节显示,雕像所刻画的是年轻的国王图坦卡蒙。⬇️</p> <p class="ql-block">他以仪式性的姿态站立,戴着宽项圈和尼美斯头巾、穿着象征王室的短裙,流畅的身体线条以及面部与肢体的细致刻画,又凸显了人物本身的自然特征。⬇️</p> <p class="ql-block">这座幻化成狮面的善神,是第18王朝的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为塞赫迈特建造的神像,学者认为这是为了安抚女神,平息她的怒火,同时召唤她作为保护神的积极力量。⬇️</p> <p class="ql-block">这件雕像原本属于中王国国王辛努塞尔特一世,后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拉美西斯二世右侧为伊西斯,左侧为哈托尔,国王头戴尼美斯头巾,女神们则头戴三分式假发。⬇️</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生前生有120多个儿子 ,92岁寿终。这座雕像于1895年被纳入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馆藏中。⬇️</p> <p class="ql-block">人形棺是中王国晚期以来最为常见的栏椁形制,这件萨卡拉地区新近出土的死者还佩戴了尼美斯头巾和宽项圈。并有意将其刻画为奥赛里斯神,象征其死后成神的身份。收藏于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件鹰首人形棺头戴绿色假发,面都为金色。棺椁通体以黄色为底,黑墨书写。棺木中央写有一列象形文字铭文,中间为荷鲁斯四子。⬇️</p> <p class="ql-block">神龛被刻画为传统神殿的样态,上方有一尊头顶翎毛的鹰神雕像。神龛四面各绘有一位木乃伊形态的神,此面为肠子的保护者、鹰隼头的克贝克塞努弗。荷鲁斯四子手中还都持有象征公平、公正的准绳。⬇️</p> <p class="ql-block">牛犊卧像,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一前30年)1962年2月由埃及探险学会于拉迪姆发掘出土。收藏于埃及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镀金木乃伊面具(木、织物、灰泥、颜料、金)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一公元395年),至今金光灿灿。收藏于赫尔格达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会将特定的四个内脏取出,经过处理后分别放置在四个卡诺匹克罐里,以护佑亡者的身体在来世完整无缺地复活。盖子被雕刻为荷鲁斯四子的形象,他们是:肝脏的保护者、人头的艾姆谢特;肺的保护者、狒狒头的哈比;胃的保护者、豺头的多姆泰夫;以及肠的保护者。⬇️</p> <p class="ql-block">作为古埃及最知名的纪念物之一,方尖碑通常以石材建造。这件展品更可能是做成方尖碑形状的仪式用品。上面以绿色颜料绘制了头顶纸草的伊西斯女神形象。伊西斯脚下是象征神庙围墙的图案,表明女神正站在神庙之巅。⬇️</p> <p class="ql-block">女性木乃伊面具。这位面容姣好的女子梳着波浪长发,头戴粉色花环,身着罗马托伽袍,双手戴着华丽的金戒指和金手链。死者的形象整体呈现为罗马风格。<span style="font-size:18px;">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一公元395年)收藏于埃及国家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法老墓穴中,通常同时存放大量各种形态,职业和性别的陪葬石佣雕像。⬇️</p> <p class="ql-block">石碑的铭文分别为圣书体埃及文、世俗体埃及文和希腊文。文本记录了帕纳斯之子托勒密为伊西斯-德尔莫提斯神庙捐献土地的事迹。趣味点在于双语侧重点的不同:希腊文强调他以埃及人身份跻身罗马政府高官,埃及文则突出其在外国政府内对传统宗教可贵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摄影:wanxiang;文字:摘录展板介绍⬇️(部分文字可能有错请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