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分这天,我们一行四人游览了一番我市的名街古巷。</p><p class="ql-block">我们乘311路公交车在长郡中学站下后,步行从晏家塘走向化龙池。</p> <p class="ql-block">化龙池,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紧邻长沙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化龙池原名“玉带街”,南起大古道巷,北止织机街,保留麻石路面,为我市的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相传古代这条街上,有家铁匠铺,店主贪婪恶毒,学徒忠诚老实。某天,店主生病了,他对学徒说:“我死后,不要埋,就丢在门外的井里,每逢初一、十五,你要丢一只公鸡到井里去。店主死后,学徒照办。后来,学徒娶了个贤惠的妻子,生活幸福美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年后,井中每到深夜就会发出阵阵响声,后来连地都震动起来。学徒梦见店主抓他说:“我身上沾了公鸡的血,变成了一条龙,近日就要东归大海,到时,长沙城会变成一片汪洋。只要这几天不倒铁水到井里去,我是不会害你的,否则,你性命难保。”学徒醒来,才知道井里的响动原来是店主所为。他决心舍身救全城人的性命。他把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也帮助他熔铁。铁水熔好了,夫妻对着井里连倒了三桶铁水,只听得一声巨响,井边的地和夫妻俩都跟着陷下去,孽龙被铁水熔化了,夫妻俩也为此献出了生命。后来,陷塌之处变成了一口小池塘,人们为纪念他俩,就把这个小池塘叫“化龙池”,并一直流传下来。</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化龙池逐步形成为长沙市较为有名的清吧一条街:华灯初上之时,本市市民和外来观光客纷至沓来,朋友三四一起,选择一家自己喜欢的清吧慢斟细酌的同时,感悟着这百年古街的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从化龙池出来,是蔡锷南路,听说不远处的东茅街茶馆人气旺盛我们想去看看。</p><p class="ql-block">记忆中,东茅街在省人民医院旁边,但没找到茶馆。询问路人,在对面马路。为此,被老伴讥笑:还是土生土长的老长沙人哩,方向都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我答:“这很正常!一则多年未来这里,另则长沙变化太快。”</p> <p class="ql-block">沿途经过沙利文老店,看到东茅街牌楼。</p> <p class="ql-block">到达茶馆时,用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描述一点也不夸张。许多人在外面等座位。有顾客说,有人早上6点就来了,这时候进去想坐位,做梦!</p> <p class="ql-block">茶馆与一条小巷相连,小巷两边摆满了送来的鲜花,显然,茶馆新开张不久。听人说,这里原来是制鞋厂,因不景气,最近才被人承包改成茶馆。</p> <p class="ql-block">茶馆的装修如同《文和友》,饱含岁月的沧桑:上面显露檩条和原木的房顶,满是污迹的墙壁,毛主席去安源的巨幅画像,伟人的手书,四方木桌,竹靠背椅,长板凳,五磅老式热水瓶……这里经营面条、泡茶、馒头、包子、烧表、卷子、饺子、剁饼、油条、臭干子、葱油粑粑、豆浆、瓜子花生等。</p> <p class="ql-block">见有人用完餐离开,我们赶忙坐下。我上二楼拍照片,刚下楼坐定,听见隔壁“呯”的一声响,原来是热水瓶爆炸,热水洒在一大姐身上,一些人急忙拿餐巾纸给她擦拭。好在天气凉了,穿得多,否则难料后果。</p> <p class="ql-block"> 打算去买包点,姨妹说等下要去易俗河吃东西,怕吃不了。又坐了一会儿,我们起身。一靓仔正在寻找座位,我要他坐我们这里,他十分高兴,连说谢谢!</p> <p class="ql-block">蔡锷南路28号是具有明清时代风格的仿古建筑县正街,县正街东起都正街,东接蔡锷路,是当时善化县县衙门的所在地,它是麻石铺成的古街小道,展现了老长沙的生活风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正街和县正街垂直相交。都正街全长三百多米,是我市较好保留下来的历史街巷之一。清初都司衙门建于这里,都司是当时掌握一省兵马大权的最高军事机构,都正街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正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清乾隆十四年,都正街在长沙城地图上就有迹可循了。它历经清朝、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近两百多年历史中, 一直在长沙的版图中,经历世事变迁。</p> <p class="ql-block">都正街附近,还分布着不少古时行政机构旧址。</p><p class="ql-block">其西侧是千总巷,因清朝千总署驻于此地而得名。千总为正六品武官,当时长沙经历的几大战争,清政府均是从这里调兵遣将。</p> <p class="ql-block">清香留巷位于都正街东侧,旧时可由此巷通往天心阁。据文献记载,当时这一带多为私家园林,园林内种植着奇花异草,香气弥漫在空中,清香留巷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这里还有清政府镇压太平军时,在湖南设立的最大军火制造厂—-长沙火药局。</p><p class="ql-block">从都正街片区,各街巷名称的由来可知,在老长沙,这里曾繁华一时,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政治中心。如今此处店铺林立,随处可见打卡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白果园旅游休闲街区,地处长沙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区,是五一广场不可多得的静谧之处。街区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程潜公馆、《湘江评论》印刷旧址、长沙剧院、公沟遗址,原粮食厅办公楼、苏家巷36号公馆等不可移动文物和老长沙特色民居古巷均位于此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里仁巷”巷名取自《论语》“里仁为美”。意为,居处在仁爱的邻居乡里中于育才是美。长沙最早的照相馆“长青阁”就建在此处。</p> <p class="ql-block">易裕和位于育英街一侧,紧邻笨萝卜浏阳蒸菜馆。去年底,我听到班长曾谈起过笨萝卜餐馆,因第二天我将去北海未能前往。</p> <p class="ql-block">易裕和面馆创建于2008年3月,取富裕之意。加店主易军姓氏成就今天的注册商标号易裕和。创始人易军在16岁时,被一代制面宗师田禅林识中,于1990年初招入甘长顺面馆学徒。当时的甘长顺高手云集,大批资深退休老师傅也被召回,形成长沙这一老字号品牌的鼎盛时期。本店创始人有幸得到这些大师们的倾囊相授,加之自身的悟性,面点制作技艺日益精进,其手艺不仅承接传统的精髓,更是与时俱进自成特色。</p> <p class="ql-block">易裕和的办店宗旨是,顾客和团队至上,传承创新品质至上,以老字号的灵魂来制作卫生可口的地方美食,以味正、码重、实惠赢得各界的赞许和肯定,成为传递幸福味道的良心品牌。</p><p class="ql-block">我们点了四份肉丝粉(40元), 四个葱油粑粑(8元)和一份臭干子(10元),共计58元,另夹了几碟免费的酸菜、榨菜、剁辣椒、香葱和油渣。吃得饱、好,感觉开心、实惠!清澈、卫生,色香味形俱全。</p> <p class="ql-block">从易裕和出来,我们经过坡子街到了湘江风光带,风光带正在修整,靠河边的栏杆加了一道,显得异常坚固,风光带绿树成荫,树下的石凳上,不时有老男少女在一起勾勾搭搭。</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越地下通道在下碧湘街买了点小花片,后往长郡中学公交站上了122路公交车。从长郡中学站下车到上车,姨妹说走了一万多步。名街古巷转一圈,既锻炼了身体,又享受了美食、更开阔了眼界,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居然没人叫累!</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4日于长沙)</p>